(共10张PPT)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新课引入
你喜欢探索神秘的微观世界吗?让我们一起出发。
新课引入
放大300倍的树叶
放大1000倍的白纸
放大5000倍的头发
放大10000倍的陶瓷
放大1000万倍的酒精
新课引入
借助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捕捉到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分子和原子。
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新课讲解
实验表明:品红在水中扩散开,而且在热水中它会扩散得更快一些。
从上述生活和实验现象中,科学家提出物质都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设想。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实验探究】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新课讲解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动原子。
新课讲解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实验探究】
A烧杯内:水+酚酞溶液(是一种遇到碱性物质变颜色的无色指示剂)
B烧杯内: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的一种碱性无色溶液)
实验现象:A烧杯内的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分析原因:
1、浓氨水有挥发性,可以挥发出氨分子。
2、氨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氨分子从B烧杯无规则运动到A烧杯中,遇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新课讲解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气体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思考】下列的现象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1、气体可以被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2、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物体为什么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总结】分子的特征:
(1)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总在不断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