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7 08:40:52

文档简介

《民族团结》同步训练
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是(  )
①民族平等 ②民族团结 ③共同繁荣 ④民族迁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其具体表现是(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各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③我国民
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④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曾长期享有自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国家实施的战略是(  )
A.进行民主改革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部大开发D.扩大内需
5.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  )
①进民族团结 ②各民族共同发展 ③缩小东西部差距 ④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是由5 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B.少数民族自治区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
C.党的民族政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
D.西藏是我国重要牧区
7.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作
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
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 反对民
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9、下列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享有独立主权
③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使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④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中的杰出干部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孔繁森 D 徐虎
参考答案:
1、思路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故应选择B项。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没有民族迁移这一政策故④错误。
答案: B
2、思路解析:基本国策就是一个国家和政党治国和建设的基本准则,是政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公布实施。1954年,这个《纲要》的主要内容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样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故应选择C项。
3、思路解析: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要求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①②是历史原因,③是现实状况,而④的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因此选项中凡有④的均不对。
答案: A
4、思路解析:通过A、B两项废除了压迫和剥削制度,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项是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D项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目的。所以选择C项。
答案: C
5、思路解析:西部地区大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东西部优势互补。
答案: B
6、思路解析:分析发现A、B两项是相互矛盾的两项, “统一 ”就应在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之下, “不受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说明不是 “统一 ”。而事实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所以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B
7、思路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各族人民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①②的表述符合题意。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实
现了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③的表述符合题意。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④的表述符合题意。所以D项正确。答案: D
《民族团结》同步训练
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
可侵害的部分。
材料二:5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在本届“两会 ”上,55个少数民族共有人大代表
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1%;政协委员
262名,占11.71%。各民族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
商国是,为国家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宪法》的上述规定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中的哪项制度?上述规定有何
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从关键字如“少数民族 ”“区域自治 ”“多党合作”“各民族代表”等来分
析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
事业作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今,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已
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身着盛装的苗族人民 马背民族圆了火车梦
请回答:
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哪些变化?发生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简答题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
材料题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尊重了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材料二反映了5 6个民族的代表、委员共同参政议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特点。说明少数民族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
2、思路解析:阅读材料获取最大有效信息,要以所学知识为主,材料信息为辅,针对问题要求进行解答。本题要求回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反映党和国家对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材料二用图片形式形象再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在日常生活、交通状况方面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回答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本题第二问要求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注意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列举说明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党和国家一直大力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具体史实。解答要注意从时间的先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内容进行列举,史实要完整、准确。
简答题
变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生活水平、交通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改革和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工业从无到有,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局面,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原因: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行因地制宜、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方针,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