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论语》十二章
选择性必修上册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 (hào)学也已。”(《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八佾(yì)》)
3.子曰:“朝(zhāo)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 ,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hǎn) 》)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 (shù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 )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文学常识积累
《论语》及孔子
《论语》简介:
《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此外还有问答体,对话体和议事体的体式。
《论语》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书中也有些较长的段落,如《先进》篇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学巨人形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rú )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核心思想是“仁”。
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孔子被尊为“圣人”。
仁:孔子的“仁”的内涵是克己复礼,是一个偏伦理道德方向的立体的完全体系,“礼”使道德变得可以操作,可以践行,也使仁的内在品质有了评判的外在依据。
教育
礼: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各个等级的礼乐制度有严格规定,而孔子所说的礼,就是严格遵守这种制度规范,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不论是贵族、平民,地位有差别,还是中原、夷狄,身份不同,人人都应该受到教育。
不论聪明的、愚笨的、孝顺的、不肖的,通过教育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最终达到人人向善的结果。
(教育的结果)
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
有针对性的教学。
(教育的方法)
思想
正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则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敏:勤勉
就:靠近,接近
正:形容词用作动词,匡正,端正
有道,指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
就有道而正焉:到有理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
译文: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佾:yì
乐:yuè
而:如果
如礼何:怎样对待礼
译文:
孔子说:“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了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道:道理,指真理。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可:可以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喻:知晓,明白
特殊句式: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贤德的人
齐:形容词用作动词,与……看齐
省(xǐng):反省,检查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石佛和他有类似的毛病。”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质胜文则野: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士:读书人
弘毅: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任:担子,担当的东西
已:停止
特殊句式:仁以为己任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以实现仁德于天下为己任,不也沉重吗?到死方休,不也遥远吗?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山:用土堆山。为:作。
篑(kuì):盛土的竹筐。
止:中止。
平:填平。
覆:倒出。
进:前进。
译文: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做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啊!”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知:同“智”,智慧。
惑:困惑,迷惑。
忧:忧愁,忧虑。
惧:畏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克制,约束。
为:是。
一日:一旦。
归:称赞,称许.
目:条目,细则。
事:实践,从事。
特殊句式:克己复礼为仁 判断句
译文:
颜渊问仁德。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合于礼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行动的纲领”。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一言:一个字
其:表推测,大概。
特殊句式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定语后置句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夫:那
兴:指激发人的感情。
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怨:指讽刺时政。
迩(ěr):近
之:句中助词,不译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研究诗呢?读诗,可以培养想象力,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呢,可以运用其中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呢,可以用来服侍君上,而且多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各章文意
《论语》十二则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对君子的道德要求:重精神,轻物质。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阐明“仁”与“礼乐”的关系。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反映了孔子一生对“仁义之道”的执着追求。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君子要善于反省,见贤思齐。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君子的理想人格是“文质彬彬”。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读书人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要以“仁”为己任。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做事情要持之以恒。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
君子要有智,仁,勇三德,才能不惑,不忧,不惧。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克己复礼为仁。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君子要宽容待人,要关心体贴他人。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强调学《诗》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背诵文章原文
背诵重点实词和句式
默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