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3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单选题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3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单选题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5 13:2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理)3年(2021-2023)真题分类汇编-单选题
一、单选题
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则( )
A. B. C. D.
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3.(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如图,网格纸上绘制的一个零件的三视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零件的表面积为( )

A.24 B.26 C.28 D.30
4.(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是偶函数,则( )
A. B. C.1 D.2
5.(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O为平面坐标系的坐标原点,在区域内随机取一点,记该点为A,则直线OA的倾斜角不大于的概率为( )
A. B. C. D.
6.(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函数在区间单调递增,直线和为函数的图像的两条相邻对称轴,则( )
A. B. C. D.
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甲乙两位同学从6种课外读物中各自选读2种,则这两人选读的课外读物中恰有1种相同的选法共有( )
A.30种 B.60种 C.120种 D.240种
8.(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圆锥PO的底面半径为,O为底面圆心,PA,PB为圆锥的母线,,若的面积等于,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A. B. C. D.
9.(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为,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B. C. D.
10.(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集合,若,则( )
A.-1 B. C.0 D.
11.(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A,B为双曲线上两点,下列四个点中,可为线段AB中点的是( )
A. B. C. D.
12.(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的半径为1,直线PA与相切于点A,直线PB与交于B,C两点,D为BC的中点,若,则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13.(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全集,集合M满足,则( )
A. B. C. D.
14.(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且,其中a,b为实数,则( )
A. B. C. D.
15.(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向量满足,则( )
A. B. C.1 D.2
16.(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探月任务后,继续进行深空探测,成为我国第一颗环绕太阳飞行的人造行星,为研究嫦娥二号绕日周期与地球绕日周期的比值,用到数列:,,,…,依此类推,其中.则( )
A. B. C. D.
17.(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F为抛物线的焦点,点A在C上,点,若,则( )
A.2 B. C.3 D.
18.(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执行下边的程序框图,输出的( )
A.3 B.4 C.5 D.6
19.(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方体中,E,F分别为的中点,则( )
A.平面平面 B.平面平面
C.平面平面 D.平面平面
20.(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等比数列的前3项和为168,,则( )
A.14 B.12 C.6 D.3
2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球O的半径为1,四棱锥的顶点为O,底面的四个顶点均在球O的球面上,则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为( )
A. B. C. D.
2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某棋手与甲、乙、丙三位棋手各比赛一盘,各盘比赛结果相互独立.已知该棋手与甲、乙、丙比赛获胜的概率分别为,且.记该棋手连胜两盘的概率为p,则( )
A.p与该棋手和甲、乙、丙的比赛次序无关 B.该棋手在第二盘与甲比赛,p最大
C.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乙比赛,p最大 D.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丙比赛,p最大
23.(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函数的定义域均为R,且.若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则( )
A. B. C. D.
24.(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则( )
A. B. C. D.
25.(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26.(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27.(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函数,则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
A. B. C. D.
28.(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正方体中,P为的中点,则直线与所成的角为( )
A. B. C. D.
29.(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将5名北京冬奥会志愿者分配到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和冰壶4个项目进行培训,每名志愿者只分配到1个项目,每个项目至少分配1名志愿者,则不同的分配方案共有( )
A.60种 B.120种 C.240种 D.480种
30.(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把函数图像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把所得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像,则( )
A. B.
C. D.
31.(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区间与中各随机取1个数,则两数之和大于的概率为( )
A. B. C. D.
32.(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魏晋时刘徽撰写的《海岛算经》是有关测量的数学著作,其中第一题是测海岛的高.如图,点,,在水平线上,和是两个垂直于水平面且等高的测量标杆的高度,称为“表高”,称为“表距”,和都称为“表目距”,与的差称为“表目距的差”则海岛的高( )
A.表高 B.表高
C.表距 D.表距
33.(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若为函数的极大值点,则( )
A. B. C. D.
34.(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是椭圆的上顶点,若上的任意一点都满足,则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35.(2021·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设,,.则( )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由题意首先计算复数的值,然后利用共轭复数的定义确定其共轭复数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
则.
故选:B.
2.A
【分析】由题意逐一考查所给的选项运算结果是否为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则,选项A正确;
,则,选项B错误;
,则或,选项C错误;
或,则或,选项D错误;
故选:A.
3.D
【分析】由题意首先由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然后由所得的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求解其表面积即可.
【详解】如图所示,在长方体中,,,
点为所在棱上靠近点的三等分点,为所在棱的中点,
则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为长方体去掉长方体之后所得的几何体,

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和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相比少2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
其表面积为:.
故选:D.
4.D
【分析】根据偶函数的定义运算求解.
【详解】因为为偶函数,则,
又因为不恒为0,可得,即,
则,即,解得.
故选:D.
5.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区域的几何意义,结合几何概型运算求解.
【详解】因为区域表示以圆心,外圆半径,内圆半径的圆环,
则直线的倾斜角不大于的部分如阴影所示,在第一象限部分对应的圆心角,
结合对称性可得所求概率.
故选:C.

6.D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其周期,再根据其最小值求出初相,代入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在区间单调递增,
所以,且,则,,
当时,取得最小值,则,,
则,,不妨取,则,
则,
故选:D.
7.C
【分析】相同读物有6种情况,剩余两种读物的选择再进行排列,最后根据分步乘法公式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首先确定相同得读物,共有种情况,
然后两人各自的另外一种读物相当于在剩余的5种读物里,选出两种进行排列,共有种,
根据分步乘法公式则共有种,
故选:C.
8.B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圆锥的母线长,进而求出圆锥的高,求出体积作答.
【详解】在中,,而,取中点,连接,有,如图,
,,由的面积为,得,
解得,于是,
所以圆锥的体积.
故选:B
9.C
【分析】根据给定条件,推导确定线面角,再利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求解作答.
【详解】取的中点,连接,因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为斜边,则有,
又是等边三角形,则,从而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

显然平面,于是平面,又平面,
因此平面平面,显然平面平面,
直线平面,则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为直线,
从而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令,则,在中,由余弦定理得:

由正弦定理得,即,
显然是锐角,,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切为.
故选:C
10.B
【分析】根据给定的等差数列,写出通项公式,再结合余弦型函数的周期及集合只有两个元素分析、推理作答.
【详解】依题意,等差数列中,,
显然函数的周期为3,而,即最多3个不同取值,又,
则在中,或,
于是有,即有,解得,
所以,.
故选:B
11.D
【分析】根据点差法分析可得,对于A、B、D:通过联立方程判断交点个数,逐项分析判断;对于C:结合双曲线的渐近线分析判断.
【详解】设,则的中点,
可得,
因为在双曲线上,则,两式相减得,
所以.
对于选项A: 可得,则,
联立方程,消去y得,
此时,
所以直线AB与双曲线没有交点,故A错误;
对于选项B:可得,则,
联立方程,消去y得,
此时,
所以直线AB与双曲线没有交点,故B错误;
对于选项C:可得,则
由双曲线方程可得,则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所以直线AB与双曲线没有交点,故C错误;
对于选项D:,则,
联立方程,消去y得,
此时,故直线AB与双曲线有交两个交点,故D正确;
故选:D.
12.A
【分析】由题意作出示意图,然后分类讨论,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可得,或然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确定的最大值.
【详解】如图所示,,则由题意可知:,
由勾股定理可得

当点位于直线异侧时,设,
则:
,则
当时,有最大值.

当点位于直线同侧时,设,
则:
,则
当时,有最大值.
综上可得,的最大值为.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核心在于能够正确作出示意图,然后将数量积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的问题,考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
13.A
【分析】先写出集合,然后逐项验证即可
【详解】由题知,对比选项知,正确,错误
故选:
14.A
【分析】先算出,再代入计算,实部与虚部都为零解方程组即可
【详解】
由,结合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为实部、虚部对应相等,
得,即
故选:
15.C
【分析】根据给定模长,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解:∵,
又∵
∴9,

故选:C.
16.D
【分析】根据,再利用数列与的关系判断中各项的大小,即可求解.
【详解】[方法一]:常规解法
因为,
所以,,得到,
同理,可得,
又因为,
故,;
以此类推,可得,,故A错误;
,故B错误;
,得,故C错误;
,得,故D正确.
[方法二]:特值法
不妨设则
故D正确.
17.B
【分析】根据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和准线的距离相等,从而求得点的横坐标,进而求得点坐标,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由题意得,,则,
即点到准线的距离为2,所以点的横坐标为,
不妨设点在轴上方,代入得,,
所以.
故选:B
18.B
【分析】根据框图循环计算即可.
【详解】执行第一次循环,,


执行第二次循环,,


执行第三次循环,,

,此时输出.
故选:B
19.A
【分析】证明平面,即可判断A;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分别求出平面,,的法向量,根据法向量的位置关系,即可判断BCD.
【详解】解:在正方体中,
且平面,
又平面,所以,
因为分别为的中点,
所以,所以,
又,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故A正确;
选项BCD解法一:
如图,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
则,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有,可取,
同理可得平面的法向量为,
平面的法向量为,
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所以平面与平面不垂直,故B错误;
因为与不平行,
所以平面与平面不平行,故C错误;
因为与不平行,
所以平面与平面不平行,故D错误,
故选:A.
选项BCD解法二:
解:对于选项B,如图所示,设,,则为平面与平面的交线,
在内,作于点,在内,作,交于点,连结,
则或其补角为平面与平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由勾股定理可知:,,
底面正方形中,为中点,则,
由勾股定理可得,
从而有:,
据此可得,即,
据此可得平面平面不成立,选项B错误;
对于选项C,取的中点,则,
由于与平面相交,故平面平面不成立,选项C错误;
对于选项D,取的中点,很明显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
由于与平面相交,故平面平面不成立,选项D错误;
故选:A.
20.D
【分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易得,根据题意求出首项与公比,再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即可得解.
【详解】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若,则,与题意矛盾,
所以,
则,解得,
所以.
故选:D.
21.C
【分析】方法一:先证明当四棱锥的顶点O到底面ABCD所在小圆距离一定时,底面ABCD面积最大值为,进而得到四棱锥体积表达式,再利用均值定理去求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从而得到当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的值.
【详解】[方法一]:【最优解】基本不等式
设该四棱锥底面为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所在小圆半径为r,
设四边形ABCD对角线夹角为,

(当且仅当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时等号成立)
即当四棱锥的顶点O到底面ABCD所在小圆距离一定时,底面ABCD面积最大值为
又设四棱锥的高为,则,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故选:C
[方法二]:统一变量+基本不等式
由题意可知,当四棱锥为正四棱锥时,其体积最大,设底面边长为,底面所在圆的半径为,则,所以该四棱锥的高,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所以该四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高.
故选:C.
[方法三]:利用导数求最值
由题意可知,当四棱锥为正四棱锥时,其体积最大,设底面边长为,底面所在圆的半径为,则,所以该四棱锥的高,,令,,设,则,
,,单调递增, ,,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最大,此时.
故选:C.
【点评】方法一:思维严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模型熟悉,是该题的最优解;
方法二:消元,实现变量统一,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方法三:消元,实现变量统一,利用导数求最值,是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操作简便,是通性通法.
22.D
【分析】该棋手连胜两盘,则第二盘为必胜盘.分别求得该棋手在第二盘与甲比赛且连胜两盘的概率;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乙比赛且连胜两盘的概率;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丙比赛且连胜两盘的概率.并对三者进行比较即可解决
【详解】该棋手连胜两盘,则第二盘为必胜盘,
记该棋手在第二盘与甲比赛,比赛顺序为乙甲丙及丙甲乙的概率均为,
则此时连胜两盘的概率为


记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乙比赛,且连胜两盘的概率为,

记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丙比赛,且连胜两盘的概率为


即,,
则该棋手在第二盘与丙比赛,最大.选项D判断正确;选项BC判断错误;
与该棋手与甲、乙、丙的比赛次序有关.选项A判断错误.
故选:D
23.D
【分析】根据对称性和已知条件得到,从而得到,,然后根据条件得到的值,再由题意得到从而得到的值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所以,
因为,所以,即,
因为,所以,
代入得,即,
所以,
.
因为,所以,即,所以.
因为,所以,又因为,
联立得,,
所以的图像关于点中心对称,因为函数的定义域为R,
所以
因为,所以.
所以.
故选:D
【点睛】含有对称轴或对称中心的问题往往条件比较隐蔽,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恰当的转化,然后得到所需的一些数值或关系式从而解题.
24.C
【分析】设,利用共轭复数的定义以及复数的加减法可得出关于、的等式,解出这两个未知数的值,即可得出复数.
【详解】设,则,则,
所以,,解得,因此,.
故选:C.
25.C
【分析】分析可得,由此可得出结论.
【详解】任取,则,其中,所以,,故,
因此,.
故选:C.
26.A
【分析】由正弦函数的有界性确定命题的真假性,由指数函数的知识确定命题的真假性,由此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由于,所以命题为真命题;
由于在上为增函数,,所以,所以命题为真命题;
所以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故选:A.
27.B
【分析】分别求出选项的函数解析式,再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即可.
【详解】由题意可得,
对于A,不是奇函数;
对于B,是奇函数;
对于C,,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
对于D,,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不是奇函数.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奇函数定义,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一道容易题.
28.D
【分析】平移直线至,将直线与所成的角转化为与所成的角,解三角形即可.
【详解】
如图,连接,因为∥,
所以或其补角为直线与所成的角,
因为平面,所以,又,,
所以平面,所以,
设正方体棱长为2,则,
,所以.
故选:D
29.C
【分析】先确定有一个项目中分配2名志愿者,其余各项目中分配1名志愿者,然后利用组合,排列,乘法原理求得.
【详解】根据题意,有一个项目中分配2名志愿者,其余各项目中分配1名志愿者,可以先从5名志愿者中任选2人,组成一个小组,有种选法;然后连同其余三人,看成四个元素,四个项目看成四个不同的位置,四个不同的元素在四个不同的位置的排列方法数有4!种,根据乘法原理,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应用问题,属基础题,关键是首先确定人数的分配情况,然后利用先选后排思想求解.
30.B
【分析】解法一:从函数的图象出发,按照已知的变换顺序,逐次变换,得到,即得,再利用换元思想求得的解析表达式;
解法二:从函数出发,逆向实施各步变换,利用平移伸缩变换法则得到的解析表达式.
【详解】解法一:函数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再把所得曲线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应当得到的图象,
根据已知得到了函数的图象,所以,
令,则,
所以,所以;
解法二:由已知的函数逆向变换,
第一步: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
第二步: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的图象,
即为的图象,所以.
故选:B.
31.B
【分析】设从区间中随机取出的数分别为,则实验的所有结果构成区域为,设事件表示两数之和大于,则构成的区域为,分别求出对应的区域面积,根据几何概型的的概率公式即可解出.
【详解】如图所示:

设从区间中随机取出的数分别为,则实验的所有结果构成区域为,其面积为.
设事件表示两数之和大于,则构成的区域为,即图中的阴影部分,其面积为,所以.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几何概型中的面积问题,解题关键是准确求出事件对应的区域面积,即可顺利解出.
32.A
【分析】利用平面相似的有关知识以及合分比性质即可解出.
【详解】如图所示:
由平面相似可知,,而 ,所以
,而 ,
即= .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通过相似建立比例式,围绕所求目标进行转化即可解出.
33.D
【分析】先考虑函数的零点情况,注意零点左右附近函数值是否变号,结合极大值点的性质,对进行分类讨论,画出图象,即可得到所满足的关系,由此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若,则为单调函数,无极值点,不符合题意,故.
有和两个不同零点,且在左右附近是不变号,在左右附近是变号的.依题意,为函数的极大值点,在左右附近都是小于零的.
当时,由,,画出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故.
当时,由时,,画出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故.
综上所述,成立.
故选:D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三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快速解答.
34.C
【分析】设,由,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表示出 ,分类讨论求出的最大值,再构建齐次不等式,解出即可.
【详解】设,由,因为 ,,所以

因为,当,即 时,,即 ,符合题意,由可得,即 ;
当,即时, ,即,化简得, ,显然该不等式不成立.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如何求出的最大值,利用二次函数求指定区间上的最值,要根据定义域讨论函数的单调性从而确定最值.
35.B
【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不难对a,b的大小作出判定,对于a与c,b与c的大小关系,将0.01换成x,分别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分析其在0的右侧包括0.01的较小范围内的单调性,结合f(0)=0,g(0)=0即可得出a与c,b与c的大小关系.
【详解】[方法一]:

所以;
下面比较与的大小关系.
记,则,,
由于
所以当0所以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即,即;
令,则,,
由于,在x>0时,,
所以,即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所以,即,即b综上,,
故选:B.
[方法二]:

,即函数在(1,+∞)上单调递减

,即函数在(1,3)上单调递增
综上,,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比较大小问题,难度较大,关键难点是将各个值中的共同的量用变量替换,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相应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比较大小,这样的问题,凭借近似估计计算往往是无法解决的.
试卷第1页,共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