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知识点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小明同学为方便学习,预备网购一台口袋打印机,卖家提供的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估测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为( )
A.8 mm B.8 cm C.8 dm D.8 m
2.下列长度单位换算的算式中,正确的是( )
A.7.5 m=7.5 m×100 cm=750 cm
B.270 mm=270 mm÷1 000=0.27 m
C.360 km=360×1 000=360 000
D.45 m=45×100 cm=4 500 cm
3.请你在数字后补充合适的单位.八年级人教版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7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某中学生的身高为1.68 ;教室宽约为60 .
知识点2 长度的测量
4.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单位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
D.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5.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正确的是 (填选项代号),这支铅笔的长度为 .
知识点3 刻度尺的分度值与读数
6.小明用刻度尺正确地测出了课桌的长度是6.72 dm,其准确值是 ,估读值是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7.一木板的真实长度是1.054 32 m,甲同学用分度值是1 cm 的刻度尺去测此木板的长度,测量结果接近 m;乙同学用另一把刻度尺测量,测得的结果是1.054 3 m,则乙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估读到 .
知识点4 时间的测量
8.观察停表表盘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表盘:小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分钟,一个大格是 分钟,一个小格是 分钟.
(2)大表盘:大表盘指针旋转一周测量的时间是 秒,一个大格是 秒,一个小格是 秒.
(3)读数:先读小表盘对应的 ,再读大表盘对应的 .(均填“分”或“秒”)
(4)图中停表的示数是 s.
知识点5 误差
9.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错误
B.误差和错误都可以避免
C.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除
D.误差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
10.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
A.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测量数据不合理时,可进行适当修改
C.更换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D.改进测量方法
11.小明利用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 cm、2.36 cm、2.36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A.2.36 cm B.2.357 cm
C.2.35 cm D.2.4 cm
12.物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把钢尺在 20 ℃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 ℃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得的长度数值比实际长度 (填“小”或“大”).这个偏差属于测量中的 (填“错误”或“误差”).
二、能力提升
1.古代称人行走,举足一次为“跬(kuǐ)”,举足两次为“步”,即迈出两足是一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的距离大约是(以成人为例)( )
A.0.7 m B.1.5 m C.15 cm D.70 dm
2.在运动会跳远比赛中,用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卷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会( )
A.比真实值偏大 B.比真实值偏小
C.和真实值一样 D.无法判断
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正确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0.151 0 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最右边的“0”无意义,可以去掉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
C.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所以没有测量误差
D.该测量结果还可以记录为15.10 mm
4.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用此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B刻度尺测出物体的长度为 cm.用 (填“A”或“B”)刻度尺测出的结果更精确.
5.如图1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min s;如图2所示停表的示数是 min
s.
参考答案
一、基础巩固
1.B 一般手机的宽度在7 cm左右,由题图可知,口袋打印机的宽度与手机宽度接近,约为8 cm,故B符合题意.
2.D “7.5 m×100 cm”得到的单位不是“cm”,A错误;270 mm= m=0.27 m,B错误;“360×1 000”得到的数值无单位,C错误;D换算过程正确.
3.mm cm m dm
4.C 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A、B、D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不是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起,也可从任一整刻度线测起,故C错误.
5.D 4.65 cm
6.6.7 dm 0.02 dm 1 cm
7.1.054 1 mm 0.1 mm
8.(1)15 1 0.5 (2)30 1 0.1 (3)分 秒 (4)337.5
9.C 误差和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错误;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C正确;误差是受测量工具的精密程度、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的,而错误是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规则造成的,故D错误.
10.B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等.故A、C、D正确.测量数据不合理时,不可进行修改,要实事求是,B错误.故选B.
11.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题目表明物体的长度测量了三次,应计算出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求得的平均数若是除不尽的,应计算到比测量值的位数多一位,然后四舍五入,保留与测量值相同的位数,故物体的长度为L=(L1+L2+L3)÷3=(2.35 cm+2.36 cm+2.36 cm)÷3≈2.36 cm.
12. 大 误差
二、能力提升
1.B 举足一次为“跬(kuǐ)”,举足两次为“步”,根据题中所述,古代所说的一步即“举足两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迈了两步,距离大约为1.5 m.
2.B 将皮卷尺拉得太紧,皮卷尺刻度线间的距离将变大,则测量值会比真实值偏小.
3.B 最右边的“0”是估读值,测量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A错误.由题图知,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故B正确.小明测量过程中方法准确无误,但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C错误.0.151 0 m=151.0 mm,故D错误.
4.0.1 3.25(±0.01) 3.3(±0.1) A
5. 3 48 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