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精神的三间小屋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病痛的折磨已经让他形xiāo( )骨立了。
(2)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 )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
(3)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róng liàng( )。
(4)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 )茧,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喉咙灰烬 飘零 水落石出
B.驰骋 栖息 旷野 俯拾即是
C.潮汐 显赫 要决 悄无声息
D.沧桑 坍塌 耕耘 抽丝剥茧
3.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阅读过程中,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整理出反对的原因,这个过程也是有益的。
②一本书值得阅读,那么拿到书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③过多纠缠细节,反而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④如果觉得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这一步重点是分析。
⑤这个过程主要是把书从头到尾快速翻阅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
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④① D.②③⑤④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孩子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既然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应该以豁达的心胸 它,用自己的智慧 它,将遗憾带给我们的 化作舒筋活血的良药,用遗憾的丝带编织成庄严夺目的彩虹, 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智慧与笑对坎坷的从容。
A.宽容 操纵 疼痛 显现
B.包容 驾驭 痛楚 彰显
C.宽容 驾驭 疼痛 彰显
D.包容 操纵 痛楚 显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奥运会上,经过中国跳水健儿的奋勇拼搏,他们终于再次成功卫冕冠军。
B.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政府相关部门做出了积极部署。
C.“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D.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无论是《朗读者》节目的走红,还是《重温经典——名家名篇朗诵会》全国巡演活动泰州专场的座无虚席,都表明经典朗诵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B.在西湖区初中英语“师生共读”比赛中,我校七、八年级学生代表队获得西湖区现场展示特等奖。
C.“你选好体育中考项目了吗?体能类你选择的是引体向上呢,还是掷实心球?”体育中考报名前,小华关心地问同桌。
D.改了民族,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9.下列各项中,分析无误的一项是( )
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后来居上的海运港口,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沧桑巨变。
A.“紧张”是形容词,“繁忙”是动词,“感受”是名词。
B.“铁路运输”是偏正短语,“贯通南北”是后补短语,“沧桑巨变”是主谓短语。
C.“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沧桑巨变”中的“我”是主语。
D.“紧张繁忙的铁路运输”“后来居上的海运港口”“贯通南北的高速公路”三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10.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②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③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④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 、 。
(1)请提取第①句的宾语部分,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第③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 B.充实自己
11.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请你拟出下联。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①)。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甚至那句恨不能人人皆知的中国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也让我们在敬仰之余不知所措。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②),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两句关于人的心灵的描述,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空间的概念。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人的心灵活动也需要空间。那容心之所,该有怎样的面积和布置
人们常常说,安居才能乐业。如今的城里人一见面,就问,你是住两居室还是三居室啊 ……喔,两居室窄巴点,三居室虽说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马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如果想重温祥和,就得净手焚香,洒扫庭院。销毁你的精神垃圾,重塑你的精神天花板,让一束圣洁的阳光,从天窗洒入。
无论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哪怕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也是希望永恒在前。所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从25岁开始做工,直到60岁退休,要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整整35年的时光。按一日工作八小时,一周工作五天计算,每年就要为你的职业付出两千个小时。倘若一直干到退休,那就是七万个小时。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始于惊骇,终于沉思。假如你所从事的工作,是你的爱好,这七万个小时,将是怎样快活和充满创意的时光!假如你不喜欢它,漫长的七万个小时,足以让花容磨损,日月无光,每一天都如同穿着淋湿的衬衣,针芒在身。
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12.为第1、2段的括号处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①( ):A.自惭形秽 B.自得其乐 C.自怨自艾 D.自我陶醉
②( ):A.可望而不可即 B.不登大雅之堂 C.心有余而力不足 D.杀鸡焉用牛刀
13.作者在文章的前两段引用一句名言和一句俗语的作用是什么
14.你认为,文中画线处“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能不能理解为最终把“第一间小屋”建设成盛满爱的小屋 简述理由。
15.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画线处“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谈谦虚(节选)
朱光潜
①谦虚并非故意自贬身价,做客套应酬,像虚伪者所常表现的假面孔;它起于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所已知的比起世间所可知的非常渺小,未知世界随着已知世界扩大,愈前走发现天边愈远。他发现宇宙的无边无底,对之不能不起崇高雄伟之感,反观自己渺小,就不能不起谦虚之感。谦虚必起于自我渺小的意识,谦虚者的心目中必有一种为自己所不知不能的高不可攀的东西,老是要抬着头去望它。这东西可以是全体宇宙,可以是圣贤豪杰,也可以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必须见地高远,知道天高地厚才能真正地谦虚,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就老是觉得自己伟大,海若未曾望洋,就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谦虚有它消极方面,就是自我渺小的意识;也有它积极方面,就是高远的瞻瞩与恢阔的胸襟。
②谦虚是一种处世哲学。“人道恶盈而喜谦”,人本来没有可盈的时候,自以为盈,就无法再有所容纳,有所进益。谦虚是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一切自然节奏都是一起一伏。引弓欲张先弛,升高欲跳先蹲,谦虚是进取向上的准备。老子譬道,常用谷和水。“谷神不死”“旷兮其若谷”“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谷虚所以有容,水柔所以不毁。人的谦虚可以说是取法于谷和水,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这道理好比打太极拳,极力求绵软柔缓,可是“四两拨千斤”,极强悍的力士在这轻推慢挽之间可以望风披靡。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删改
16.请简述第①段的论证思路。
17.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证了什么观点
18.结合选文和下面的材料,说说你对“谦虚”的看法。
[链接材料]在一次科研实验的关键环节中,导师要求一位同学独立去完成,可是这位同学却说自己不会做。在导师的坚持下,他无法推托,结果实验完成得很成功,导师就问:“你为什么说不会做呢 ”他说:“谦虚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导师听了哈哈大笑:“会就会,不会就不会,为什么要如此谦虚呢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
池 莉
①人都想要高贵与优雅。许多人有钱了就去买奢侈品,拼命往自己身上堆积昂贵的东西。那么,高贵与优雅到底是什么
②是一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保持勇气和淡定。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勇气是在压力下仍然能够表现出优雅。”因此,高贵、优雅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你面对他人乃至这个世界,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善良与宽容、坚强与淡定、宠辱不惊的定力,这一切都是精神力量。坚持阅读,就是获得这种力量的最有效方式。
③阅读的目的不是别的,其实就是开启心智,成熟情商,解除困惑,享受生命。
④我以为,阅读是越早越好。我很可能3岁就可以阅读了,因为我对方块字特别敏感。人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尽早开始阅读,活在当代社会,不学会阅读,即使物质生活再丰富,人也是没有光彩的。
⑤阅读要主动积极,我们的注意力一定不要被俗世俗务,不要被手机、电脑以及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信息所剥夺。如果你能够坚持阅读,并终生养成习惯,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护身符。当你非常苦恼、非常沮丧的时候,请打开一本你喜欢的书,这比任何东西都能让你安静平和。
⑥俄国思想家赫尔岑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他说:“生活的终极目的就是生命本身。”我是读了他的书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许多错误。我年轻的时候一心想成名成家,没日没夜地写,永远都不休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当然,人年轻有身体本钱的时候是可以去拼搏的,但是不能以名利为终极目的,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的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
⑦我建议到一定时候,要读一点哲学。很多人以为哲学很深奥、很艰涩,其实不然,哲学也有好读的。“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自我理解”,这是英国当代哲学家以赛亚·柏林说的。他的哲学书就非常引人入胜,读了之后无不受鼓舞。当下,现实,每日每时,都是生活的要义。一个人要学会过好每一刻,是柏林哲学思想之一。
⑧读书就是要懂得享受这美好一刻,而不是指望另外一天,另外一个时刻。我们很多人不顾现实沉溺于遥远的梦想,这是一种很致命的幻觉。还有许多现实中的是非判断,比如伤害他人是绝对的罪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人人都懂。
⑨因此,需要通过阅读,学会善思明辨,懂得阅读是为了让自己活个明白。
⑩我们不需要记得太多,记住这一句话就很好。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改动)
19.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观点的
20.试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21.作者围绕阅读谈了自己的许多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三)
沙湖晚归
[元]朱德润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滩红蓼①花。
【注释】①蓼:开淡绿色或淡红色花的草本植物,也叫水蓼。
22.诗题“沙湖晚归”,诗句哪些地方暗示了“晚归”?说说你的发现。
23.全诗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沙湖傍晚的景色,说说你发现了哪些角度、哪些层次?
答案
(1)销 (2)zhuó (3)容量 (4)bō 2.C 3、C 4.B 5.B 6.B 7.A 8.B 9.C
(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
11.(示例)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12.①A ②A
13.引出本文要论说的话题。
14.不能。因为第一间小屋里还要用来盛恨,包括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等;但只有爱比恨多,我们的小屋才光明温暖。
15.事业对人的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濡养或腐蚀作用。
16.先分析谦虚的内涵,再分析谦虚的内因,然后和不知天高地厚者对比,点出谦虚消极和积极的意义,为下文的进一步论述做铺垫。
17、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通俗的比喻论证了“人的谦虚,它的外表虽是空旷柔弱,而它的内在力量却极刚健”的观点。
18、(示例)谦虚是一种优良品质,它让你面对成就不张扬,面对不足而自强。生活、工作中我们应该保有这种精神品质。但我们也要恰当地发扬它,过分谦虚会让我们丧失自信和斗志,实事求是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才是正确的选择。
19.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作者首先从有些人对高贵与优雅的错误认识写起,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高贵与优雅;接着指出高贵与优雅的真正内涵;最后指出坚持阅读,才能获得高贵与优雅,提出论点。
20.作者首先用引用论证,引用赫尔岑的名言,指出生活的真正意义;接着写自己阅读赫尔岑的书籍,发现自身错误的经历,最后启发人们“一定要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有转换,有思想的进步,有对生命更清晰与客观的理解,要有由浅入深的人生转换”,突出中心论点——生命在阅读中高贵与优雅。
21.作者对阅读的主要看法:阅读越早越好,坚持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懂得享受阅读等。
示例我赞成作者阅读越早越好的看法。俗话说“幼学如漆”,小时候,我阅读了不少唐诗,到现在还记得,常常能够脱口而出。早点读书,多读书,就能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22、①落雁斜,雁鸟斜飞回巢;
②茅屋起炊烟;
③橹声归去。
23、①视觉描写与听觉描写相结合。诗人看到了傍晚的落雁、炊烟、红蓼花,听到了摇橹声。
②动静结合。动态的船橹摇动蓼花与静态的山野、茅屋相结合。
③由远及近,由上到下,随着视线的移动,描写出山野、茅屋的远近,再到近处的湖景;由天上的落雁到地面的茅屋再到水面,由上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