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6 21: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 15 课学习目标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背景;
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和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探究一:
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李侃《中国近代史》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3、政治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2、经济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1、直接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巩固练习:①兴起标志: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
鲁 迅、胡 适、蔡元培二、概况1915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北京大学《新青年》③主要阵地:
④活动基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 元 培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ScienceDemocracy民主科学(德先生) (赛先生) 民主:
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探究二:民主与科学分别是指什么?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探究三: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旧道德:新道德:探究四:
观点一: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巩固练习:
2、陈独秀《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 )
①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②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③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④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译文
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直到这样的事情全都发生时,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探究五:这两段文字有何不同? 上邪我欲与君
相知長命無絕
寰山無輘 江水
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絕汉乐府《上邪》原文:巩固练习: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4、中国人普遍地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开始于( )
A明清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新中国成后立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进步性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传播民主与科学;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 2、局限性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材料二:
钱玄同为了反孔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
——李侃《中国近代史》
上述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探究六: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进步性①、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传播民主与科学;
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 2、局限性①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②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
③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巩固练习:5、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是因为
①空前打击专制主义 ②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③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③④ D.②③④
6、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五、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代表人物:2、代表著作:3、政治成果: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巩固练习:
7、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 ( )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C.陈独秀等人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D.中国共产党成立
8、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课堂总结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背景概况:标志、代表人物、阵地、基地内容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代表人物、文献、政治成果;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进步性、局限性袁世凯复辟帝制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