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5 15:3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时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2
课前预习
03
04
知识点精讲
课堂检测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能识别常见的安全图标。
写出氢气、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 阅读课本P132“实验7-2” ,填写下表。
实验 内容 实验 现象 实验分析
发生爆炸,塑料盖被掀起 ①蜡烛的作用:  点燃面粉  ;
②加盖的作用:  形成有限空间  ;
③鼓气的作用:  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④爆炸的原因:  面粉在有限空间内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和大量热量 
点燃面粉 
形成有限空间 
增大面粉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 
面粉在有限空间内
燃烧产生大量气体和大量热量 
【归纳】(1)引起爆炸的原因: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  内急剧的燃烧,短时间内聚积  大量的热  ,使气体的体积迅速  膨胀  而引起爆炸。
(2)可燃性气体(如  氢气  、  一氧化碳  、  甲烷  )或粉尘(面粉、煤粉)与  空气或氧气  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  纯度  ,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有限的空
间 
大量的热 
膨胀 
氢气 
一氧化
碳 
甲烷 
空气或氧
气 
纯度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2. 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课堂练习
下列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和运输储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
A. 存放时要露天存放,紧密堆积
B. 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砸摔和撞击
C. 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 生产厂房要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A
思路点拨 生活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有三类:易燃气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易燃固体(煤炭粉末、硫粉、面粉等)。理解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认识常见有关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警示图标。
1. 下列四组物质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的一组是( A )
A. 一氧化碳和空气 B. 二氧化碳和氢气
C. 氧气和氮气 D. 氢气和一氧化碳
2. 下列爆炸原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A. 锅炉爆炸 B. 粉尘爆炸
C. 天然气爆炸 D. 液化石油气爆炸
A
A
3. (2023深圳一模)如图7-1-2是粉尘爆炸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7-1-2
D
A. 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 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4. 了解化学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 )
①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
②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③为防止煤气中毒,室内用煤炉取暖时应保证烟囱畅通
④在堆满杂草杂物的地方燃放烟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B
5. 下列四种变化的结果中,发生燃烧的是  c  (填字母,下同);可能发生爆炸的  a  ;发生缓慢氧化的是  b  ;因发生缓慢氧化而引起自燃的是  d  。
a. 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遇明火
b. 食物的腐烂
c. 把红热的木炭伸入氧气瓶中
d. 农村堆积的麦秆引起的“天火”
c 
a 
b 
d 
6. 某校学生宿舍发生粉尘爆炸事故,起因是学生庆祝生日,在蜡烛仍未熄灭之际,有人互撒面粉,导致粉尘爆炸,酿成悲剧。
(1)堆积的面粉只是小火燃烧,不易发生爆炸,而撒面粉时增大了  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从而使面粉剧烈燃烧,引发爆炸。
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下列关于燃烧和爆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填字母)。
A. 氢气与氧气混合后点燃一定会爆炸
B.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引起爆炸
C. 燃料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
D. 控制燃烧条件可以防止爆炸
(3)发生爆炸后,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该方法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A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