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上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第17课导学案
17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品的双线叙事线索的结构艺术。
二、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人物言行,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2、鉴赏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过程。
【学法指导】
1. 问题导读法:抓住题目“智取生辰纲”中的“智”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 妙点寻踪法:在默读中圈点批注,让学生寻找文章构思或写作巧妙之处。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了解作品:
,1,本文选自《水浒》第十六回。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水浒传》作为在话本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小说,尤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在刻画人物时细致入微的笔法,矛盾冲突也成为人物展现个性特征的重要环节。《智取生辰纲》中既有个体形象,又有英雄群像,仔细咀嚼,这些人物便如浮雕般凸现于纸上,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文题或有关情节寻找突破口,深入体味人物的特征和命运,从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3、《水浒传》是我国最优秀的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与历史演义都属于历史题材的小说,只是历史演义以描写历史事件的演变为主,重在叙事,以事件为中心,因事以写人;而英雄传奇则是以描写历史人物为重点,以人物为中心,因人而运事,它比历史演义小说有更多虚构,富有传奇色彩,可以写某一历史时期的一个人,也可以写几个人或一群人。由于《水浒传》的卓越成就,文人竞相学习、仿效,形成了明中叶以后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繁荣,出现了说唐系统、杨家将系统、说岳系统等不同系列的作品;除此之外,对其他题材的白话小说如《金瓶梅》,也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同《三国演义》一样,《水浒传》也是群众创作与作家创作相结合的产物。4、解题生辰:生日。纲:旧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这里的“生辰纲”是指运送为蔡家祝寿的大量礼品。“智”点出了夺取的方式。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趱行 虞候 嗔怪 尴尬 厮 朴刀 恁地 怨怅 兀的 怄 芥菜 忒 舀酒 罗唣 聒噪晁盖 三阮 省得 勾当 庵 喏喏连声 剜口割舌 面面厮觑2、《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即《 》,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 小说,属长期累积型小说。其作者是 (朝代)小说家 。(二)、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把握情节1,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生僻字词)或疑问记录在书上2,把握主要人物, 概述故事情节。3、故事情节分析(提示分两部分) ?
(二)、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讨论后明确:明线:暗线: (三)小说中描写环境,从杨志一伙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反复写天气炎热。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侯、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汉的语言和行动来写。文中要反复描写这炎热的天气对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检测反馈,学以致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趱行(zhǎn) 怨怅(chàng) 虞侯(yǔ) B 怄气(òu) 恁地(nèn) 罗唣(zào) C 省得(shěng) 逞辩(chéng) 气喘(chuái) D 聒噪(guā) 还言语(huán) 吹嘘(xū) 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 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吹牛) C 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亡命之徒) D 卖一桶与你不争。(不要紧)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1、《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 以后简称《丛书》 )P90—91“积累运用”一至四题。2、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课后反思,自悟自励】物命运。 了解作品 拓宽视野自行预习,找准答案并识记,上课时由老师统一组织检测,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老师针对易考易错点进行强调。基础必须当堂过关 自行整理学生独立思考整理答案后在组内交流。学生整理好答案。老师分配任务到两个组进行展示。鼓励大胆补充和质疑。给5分钟自行回顾所学知识,然后当堂独立完成课内练习,随意抽查学生答案展示出来。学生结合所学,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批改,老师抽查)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参考答案:
(一)2、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候、军健
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3(1)主要写杨志与老都管、虞侯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以后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伏笔。
(2)全文的高潮,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志斗勇。
、
(二)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
(三)、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描写天气酷热,为下文写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
第二课时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知识回顾,温故知新】一、课前热身一部《水浒传》是一曲慷慨的悲歌,一部《水浒传》更是一首 恢弘的史诗,你最欣赏其中哪位英雄好汉?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释疑解惑】一、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二、探究阅读:杨志押送生辰纲是以失败告终的,请问: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 第一层次探究;结合课文中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联系你所知道的杨志的其它故事,试着从杨志本人身上找答案。
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失生辰纲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2、 第二层次探究:文题为“智取生辰纲”,吴用、晁盖等人想了哪些计谋最终取得生辰纲?试着从他们身上找找杨志失败的原因。
请结合七星聚义的大致内容以及文章的第二部分,说说晁盖等人“智”在何处?
3、第三层次探究:你还能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杨志失败的原因吗?【检查反馈,学以致用】1、下面是课文中对天气的几处描写,对其作用判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② 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③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④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A突出杨志的性格蛮横不近情理。 B引出杨志与厢军、虞侯、都管等的矛盾,推动情节的发展。 C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文吃酒打下伏笔。 D 突出杨志谨小慎微的性格特征2.对选文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杨志押运生辰纲组织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B.故事主人公杨志是一个性情暴戾、急躁而又精细、强干、机智的人。 C.通过复杂的情节和人物的心理、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是本文的主要艺术特点。D.能够成功夺取生辰纲的原因在于以晁益为首的八条好汉,是一个紧密团结、足智多谋、敢向贪官挑战的战斗集体 。【总结提炼,知识升华】1,、学习收获2.需要注意的问题【课后训练,巩固拓展】就杨志这个人物的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写一篇200字的短评。2《新课程实践与探究丛书》( 以后简称《丛书》 )P91—92“理解品味”一至四题。【课后反思,自悟自励】 学生自行整理,熟悉人物形象 结合文本独立思考,形成初步认识,再在组内交流,形成共识,最后老师分别点小组安排人在班上汇报展出结果。再给2分钟,让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要多叫些学生发言,并适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长批改,老师抽查)组内总结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参考答案:
一、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二、1、示例:杨志是一个老练、精明、谨慎的人。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行路时间、路线选择;不许军健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概括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蛮横、刚愎自用、自私、官迷(不必苛求词语相同,能够概括杨志的性格即可)
2、(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补充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酷热的气氛;烘托人物烦躁不安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3)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3、结合历史资料自己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