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2、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和“变色龙”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过程:
一、请你断案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先请同学们帮帮忙,断一个案子。
一个首饰匠拿着烟头去戳一条小猎狗,结果被 ( http: / / www.21cnjy.com )狗咬了一口,一个手指头被咬伤,现在狗被抓住,狗的主人还不知是谁,假如你是一位法官,你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学生讨论发言后,师总结。可借鉴法律依据:
1、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2、《家犬管理条例》第四条规定:犬若伤人,追查犬主。犬主应负责被咬伤者的全部医疗费用及造成的一切损失。
二、梳理情节:
师:这件事难处理吗?——不难,在我们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大家庭中大家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可是在一个荒唐的年代,一个善变的警官,一条无辜的小狗,一群无聊的人给我们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讽刺小说——《变色龙》
1、揭示课题
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警官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煞费苦心处理这件事的?
3、师生共同梳理情节,完成表格(见学案)
三、品读人物
从表格中我们看到奥楚蔑洛夫经过六次判定五次变脸,在我们看来简单不过的纠纷却让奥警官煞费苦心,我们得好好揣摩一下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及时朗读,揣摩人物的语调、神态
A:语言描写:运用人物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
(分角色朗读)
B:细节描写: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 ( http: / / www.21cnjy.com )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手指头,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C: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总结人物形象
(1)通过对人物的揣摩,我们可以找出他不断变色的依据是什么?——“狗的主人是谁”;
(2)那他身上有没有自始至终不变的东西?——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沙皇统治卫道士的思想性格。
(3)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什么样的人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预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这两句话可以借用到这个沙俄警官身上。
四、分析环境
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
1、人物形象的存在肯定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活动的环境。那么,狗咬人一案发生在怎样的社会环境里 ——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 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判断的依据:
A:小说开头就有一处对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的集中描写,“广场”是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沉静”“一个人也没有”说明广场的冷清、凄凉,“无精打采地敞着”,用拟人手法暗示市场的不景气。“饥饿的嘴巴”,用比喻形象的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侧面描写出市场的冷清、萧条。“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一语双关,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专制的统治。
这段环境描写,一开始就给人制造了一种十分压抑、令人窒息的氛围。它是当时军警宪兵当道的俄罗斯社会的黑暗现实的真实写照。
B:三次提到法律
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C:围观群众的描写
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3、介绍背景,归纳主题:
《变色龙》写于1884年,反映了1 ( http: / / www.21cnjy.com )9世纪80年代俄国生活中的一种应诅咒的现实。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本文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就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苦。
五、链接生活:
当然,大家读文学作品不是仅仅为了博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笑,而是为了能从中学到什么,这也是文学作品的价值所在,也是诸多名著为什么千百年来会让人常读常新的原因所在。针对本篇文章,联系我们的生活,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大家请看:
奥楚蔑洛夫可能并不被众多人所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变色龙形象却无人不晓。同学们,反观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有类似这样善变的人存在,针对人际交往、待人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周围若有这样的人时,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请写一段话表明心迹。
(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人际交往、待人处事。让我们真诚相待、和睦共处、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和谐家园!)
八.布置作业
1. 尝试画一幅奥楚蔑洛夫的肖像画
2. 阅读契诃夫的其他小说:《万卡》、《一个官员的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