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5 17: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了解生字新词以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诗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讨论探究、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重温历史,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教师:在40年以后中国发明了第一台时光机,我被任命为机长与12名队员穿越时空,回到古代。接到命令后我们坐上‘时空一号’开始这趟时空冒险吧!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同学们,视频看完啦,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分享完自己的感受后,教师引出新课题——中国少年说
板书少年中国说。
教师:刚刚我们坐上时光机身临其境感受了一下民国时期的中国,这时候深陷水深火热中的还有梁启超先生,《少年中国说》就是他在这个时期撰写出的。就让我们一起翻阅历史的书卷,深入探索一下梁启超此刻的内心。
1.了解“说”
教师: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本文是议论。 像这样的文体形式大家还知道哪些作品?
学生回答。
教师:比如:《爱莲说》 《师说》 《马说》《捕蛇者说》。
2.理解课题
教师: 理解:把课题读明白,说说自己的理解。有哪位同学可以试着解释一下?
学生回答。
教师:“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3.思考:能不能把“少年中国”换成“中国少年”?
学生回答。
教师:不能。这里是偏正关系,修饰的中心语不同,强调的内容就不同。两者的含义分别为“年轻的中国”和“中国的少年人”,所以不能互换。
4.简介梁启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
教师:关于梁启超,大家知道多少,可以尝试讲一讲。
学生回答。
教师:让我们走进作者,了解一下他生活的年代和心境变化。
教师小结:《少年中国说》就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的代表作。
二、自主学习,感知内容
1.认真听范文,感受停顿和节奏
2.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重点字词)
3.自我练习,指名小老师朗读,男女生搭配朗读,师生合作多种形式朗读(课件出示朗读提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朱熹)
三、合作梳理,问题探究
教师: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可谓是梁启超先生在呐喊,那么梁启超为何呐喊?他想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
1.出示小组活动:借助教材和学习资料,四人一组,合作梳理每一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小组回答,其他小组讨论交流并派一名代表质疑,教师引导。(小结:课文第1自然段先写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接着第2自然段写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最后第3自然段赞美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2.小组讨论思考第1自然段:
①为什么说“今日之责任,全在我少年”?
②这部分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作者心目中的少年和中国什么样的?两者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预设答案: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少年和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少年和中国。两者是少年……则国……的关系,说明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④作者认为当今“少年”应该怎样做,才会达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智则中国智”的程度?请概括回答。(预设答案: 要有理想;具备相当的国际视野;要自强修身。)
⑤小组派代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小组评价并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朗诵。
3.小组讨论思考第2自然段:
①作者写了赞美少年中国的哪些事物?请圈出来。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②展开想象,体会事物的象征含义: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资料,一边朗读一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教师示范讲解"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我仿佛看到红日升起,道路光芒四射的壮观景象。再引导学生理解“红日初升”象征了少年中国像初升的红日一样未来光明一片,从中感受到少年中国前程灿烂,那么其他的事物各自象征了什么?其他内容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之后全班交流。(预设答案:“河出伏流”象征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潜龙腾渊”象征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乳虎啸谷”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③请同学们结合资料,完成连一连小游戏。
④讨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祖国满目疮痍的情形下,作者为什么选择描写这些事物?这些事物都是静止的吗?它们代表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些事物都是动态的,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
教师小结:可见,作者借助这些事物来赞美中国,表达出他希望少年中国是一个( )的中国。学生交流并阐述原因。(预设答案:朝气蓬勃、前程灿烂、锐不可当等)
⑤小组派代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小组评价并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朗诵。
4.小组讨论思考第3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描述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
②这一段承载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联系实际生活,说说现在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美。(预设答案:高铁飞速发展,里程世界第一。飞机遨游苍穹,载重量逐年上升。蛟龙号深入海底,探索大洋深处。中国航空航天队伍,人均年龄才三十几岁。)
④小组派代表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小组评价并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朗诵。
四、拓展迁移,引发思考
展示社会主义新面貌,探究异同(播放视频)。
教师:这趟穿越民国之旅即将结束,谈谈你的感受吧!
①作者心目中这么壮美的少年中国,在那风雨如磐,危机四伏的年代应该靠谁来实现?(中国少年)
②振兴中国的责任在中国少年。从清末的被肆意蹂躏到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是无数的少年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懈努力换来的,这样的成就来之不易啊。他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作为当代的少年你将怎样做?谈谈你的想法。
预设答案:
生1:我们是幸福的新一代,也是有重大责任的新一代。我们的今天决定着中华民族明日的复兴。让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再现中华之雄魂。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的精神,学知识,练技能,强体魄,树爱国之心,立报国之志,时刻准备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生2: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力量来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祖国建设贡献,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教师小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我们的祖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阔步走向世界。以“青春中国”为主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
少年中国说
总分——排比
泻 鳞 惶 胎 履 哉 潜 试 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