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7 15:02:04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欣赏歌曲: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周国平
1、认真诵读,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掌握文中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3、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学习目标:
展示预习成果:
芦苇( ) 平庸( ) 赫赫( )
嘈杂( ) 沐浴( ) 缅怀( )
萎缩( )

yōng

cáo
mù yù
miǎn
wěi
作者介绍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出版各类著作二十多种,其中《人与守恒》《守望的距离》《妞妞——一个父亲的杂记》《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等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是当代具有号召力的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成都中学、上海中学)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院工作。
灵魂:
①宗教所信居于人的身体内主宰身体的精神体。
②心灵。
③比喻起指导作用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课文对“灵魂”赋予了它新的意义,那么它的内涵是什么呢?
从文章内容看:
从作者举例看:
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个
少女、许多青年画家的纯正追求。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看作“灵魂”的注解
“能思想”“纯正的追求”“自己的内心世界”
概括为:
“一个人的精神追求”
自学指导1:
自学指导2:
议论文一般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展开的。本文的思路大家可以理一下吗?你还能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吗?
文章结构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论点稍加阐释
从不同角度举例、引用论证
结合实际表达愿望
说一说证明论点列举的典型事例和所讲述的道理。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阿基米德
第欧根尼
王尔德
车厢中的少女
许多青年画家的追求
爱思想胜于爱自己的生命
灵魂生活比显赫的权势更高贵
世间没有比人的灵魂更宝贵的
致力于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
自学指导3:
讨论:读了课文以后,你觉得一个人的高贵体现在哪里?高贵能否用“高尚”来代替?为什么?
(1)有思想;
(2)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3)有一种纯正的追求。
高贵:强调的是人要“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
而高尚指:指人的道德水平或趣味
自学指导4:
课文中大都举的是名人事例,其实我们稍微留心观察周围的现象,常常发现,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现出很动人的光彩。谁能把自己平时发现过的这样“动人的光彩”讲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大家交流:
我们来欣赏吧!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应该对灵魂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么请你讲讲自己的故事,题目:
《我的灵魂》
结束语:
同学们,高贵的外表可以短时间装扮,但灵魂的高贵要靠长时间的“修炼”;外表高贵固然让人赏心悦目,但灵魂高贵则让人肃然起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灵魂,让它日益“高贵”,并放射出动人光彩!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主备人:郭纪群
导学案部分 教学活动思路
【学习目标】1.认真诵读,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2.掌握文中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3.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教学重、难点】深刻理解和感悟“灵魂”的内涵,学习文中有力的说理。【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标》基本理念显示:“学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建议部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1.字、音互填芦苇( ) 平庸( ) 赫赫( ) 嘈杂( ) chuǎi( )摩沐浴( ) 缅怀( ) 萎缩( ) cuì ruò( ) 卑bǐ( ) 2.词语解释无足轻重: 显赫: 贤哲: 3.填空《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他是当代学者,_散文_家,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作品有<<人与守恒>><<守望的距离>>。(至少写出二部作品)4.下列选项中词语运用最准确的一项是 ( C )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是我却________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________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________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A.羡慕 怀念 纯真 B.嫉忌 怀念 纯正C.羡慕 缅怀 纯正 D.羡慕 缅怀 纯真5.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3节):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节):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第四部分(第6节):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 。 6.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二、课堂助学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导入新课(1) 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伴随音乐讲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为了挽救一只丹顶鹤牺牲了自己的生命。(2)自由讨论:她的付出值得吗?(要求:用简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3)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出课题《人的高贵在于灵魂》2.出示学习目标。3.展示自主学习成果。4.初读感知、明确论点、把握结构(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2) 指名回答。明确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学法指导: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应关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3) 自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4) 同桌交流,讨论明确:以举例论证(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个少女的事例)为主,结合运用引用论证(王尔德的名言)5.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第二部分(第2、3节):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第三部分(第4、5节):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第四部分(第6节):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6.再读理解、补充论据、净化心灵(1)速读课文,理解“灵魂”的内涵(结合探究练习一)① 有思想 ②有丰富的精神财富 ③有一种纯正的追求(2)细读课文,学习说理①分析比较三位名人事例的特点② 结合课前收集,补充合理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学法指导:选取典型事例,叙述突出重点,有力证明论点)③ 合作学习,加深理解和感悟7.讨论学习:少女的“动人光彩”体现在何处?8.交流课前收集和记忆中平凡人的“动人风采”。(在全班交流后,师可结合学生的叙述,补充“爱心捐助、学习雷锋、抗震救灾┅┅”,以加深理解和感悟)9.由人及己,畅谈体会: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该如何去做?(坚守自己的灵魂,有自己的理想,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丰富的精神追求等)10.释疑解难 11.小结三、课堂巩固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有一回,我乘车旅行。列车飞驰,车厢里闹 ( http: / / www.21cnjy.com )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一个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神贯注地读着一本书。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像完全没有听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代。那时候我也和她一样,不管置身于多么混乱的环境,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如今我自己已经是一个作家,出过好几本书了,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埋头读书的少女,无限缅怀已经渐渐远逝的有着同样纯正追求的我的青春岁月。若干年过去了,我还会常常不由自主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起列车上的那个少女,揣摩她现在不知怎样了。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了。我暗暗祝愿她仍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没有走上这条可悲的路。1.作者说:“我常常发现,在平庸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放出一种很动人的光彩。”读叙述少女故事的文字,概括下列内容“平庸的背景”指____车厢里闹哄哄的,旅客们在聊天、打牌、吃零食___________;“灵魂生活的迹象”指__少女躲在车厢的一角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神贯注地读书、记笔记 ______;
“很动人的光彩”指___我觉得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我心中充满感动_____。2.根据作者的“羡慕”和“缅怀”,推测作者当时追求灵魂生活的情况。读书不够积极主动,不够专心,不够入迷。3.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认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变得越来越实际”。请你就这句话发表看法。 4.请你结合如今的生活实际谈谈“生存斗争的压力”。 5.选择理解有错的一项(B )A.“我”对“少女”的羡慕和对自己的青春岁月的缅怀,正反映了“我”对灵魂生活的崇尚。B.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后来变得越来越实际,原因是年龄增长了。C.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悲的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D.作者为列车上的“少女”的举动而感动,并希望“少女”依然保持着纯正的追求——热爱读书,求知若渴。四、课外练习人生如瓶(1)“人不是可以注入任何液体的空瓶。”这是俄国文学批评家皮萨列夫的一句名言。细细品味,此话看似波澜不惊,却寓意深远,振聋发聩。(2)人生就如一只空瓶,但不可随意向里面注入任何液体。(3)如果它装满了卑劣和庸俗,就绝然装不进伟大和崇高;一旦被虚伪和凶残所占据,纯真和善良便无法容身;有了自私和冷酷,便失去了博爱和热情……(4)今天,我们为自己的房子、票子、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整日忙忙碌碌;我们的生活一天好过一天,但我们的神经依然绷得紧紧的,我们的心情依然沉重,没有一天感到轻松、感到欢乐。这是为什么?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一则故事。(5)一个自以为对禅理很精通的和尚,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没有开悟,便向一位大师诉说自己的苦恼。大师对他的讲述毫不在意,只是一个劲儿地为他沏茶。杯子已经满了,但大师还在不停地倒茶,水从杯子里流出来,淌到桌子上,淌到求教的和尚身上,大师好像没有看见,还是不停地为他倒着茶。(6)“大师,茶水已经满了,杯子已经装不下了。”和尚说。(7)大师面无表情地说:“哦,倒空你的杯子,不就能继续装了吗?”(8)是的,我们的人生之瓶里,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欲望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操劳,当然无法容纳安宁与祥和;塞满了无穷无尽的浮躁与烦恼,宁静与欢愉当然被驱逐得无影无踪。(9)一个想献身于人类公益事业的人,他必将无暇顾及自己物质上的私利。(10)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新婚燕尔,搬进了五层楼上的三间小屋,他们的会客室里,只摆着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椅子。(11)后来,客人来了,看见只有两把椅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没有他的坐处,只好快走。正如居里夫人后来所说:“我在生活中,永远是追求宁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正因为他们远离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才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攀上了光辉的顶点。(12)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潜心学问,心无旁骛,矢志不渝。(13)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一生只钟情于书,博闻强识,学贯中西,辛勤探索,著作等身,饮誉海内外。但他一生深居简出,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他拒绝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重金聘请,并拒领法国政府授予的勋章,拒当“东方之子”。一次英国女王访问中国,国宴陪客名单上点名请钱钟书出席,他竟称病辞掉。事后,有人问及此事时,钱钟书道:“没有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真是大智若愚,大音若稀。(14)人生之瓶,注入高尚与纯粹,人的一生将显得光明磊落,冰清玉洁。1.本文开头有什么特点?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答:____引用名人名言(比喻)入题,使文章入题快捷、简练。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加粗的“这”指代什么内容?答:___指代“我们的神经……没有……感到欢乐”。____________3.第(5)~(7)自然段援引大师开导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___从反面说明人生如瓶,装满了欲望、浮躁和烦恼,就无法容纳安宁(宁静)与祥和、欢愉。(意思对即可)______________4.文中为什么说“钱钟书是个‘名副其实’的人”?答:___所谓“名副其实”是围绕着钱钟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的“名”与“实”而言的。就“名”而言,“钟书”,即钟情于书;就“实”而言,钱钟书热心学问,学识渊博,淡泊名利,是饮誉中外的著名学者。___5.本文结尾的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归纳全文的中心,与开头相呼应,与标题相照应。____6.指出本文的论证方法并概括全文的中心。答:___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对两项即可。人生有限,要勇于舍弃自己的私利和贪欲,选择高尚与纯粹。____________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