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5 15:0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六区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分)
1. 内环境是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
B. 人体细胞产生的CO2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C. 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关
D.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 人从平原地区进入高原初期,因空气稀薄、O2含量较少、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等使机体产生了以下生理反应,其中属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
A. 部分肌肉因供氧不足而肢体无力 B. 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深、加快
C. 脑部供氧不足导致头晕、头痛 D. 肢端毛细血管供氧不足导致手足发麻
3. 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机体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C. 体液调节反应速度较为缓慢 D. 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4.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B.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
C. T细胞和B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
D.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5. 人体中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参与渗透压调节。下列情况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 )
A.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 B. 剧烈呕吐和严重腹泻
C. 食用过多腌制食品 D. 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
6. 胰岛素的分泌同时受到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控制,这与胰岛B细胞上有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不能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 B. 胰高血糖素 C. 胰岛素 D. 神经递质
7. 下列膜电位的示意图中,神经纤维表现为兴奋状态的是( )
A. B.
C. D.
8. 谚语有云:“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冬小麦经历一段时间低温后才能抽穗开花,这种经历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处理含水量正常的冬小麦种子,不经过低温处理也可以抽穗开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温度作为一种信号,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 春化作用对于植物适应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C. 生产实践上可利用GA处理春季播种的冬小麦
D. 植物生长发育仅受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9. 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保存着广东省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心地带。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觅食生境相同的两种鸟的生态位完全一致
B. 植物在群落中的分层与光照、温度等因素有关
C. 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分层依赖于植物分层
D. 森林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10. 酵母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酿造业,也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置培养后取适量培养液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B. 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算的酵母菌数量多于实际活菌数
C. 改变培养液的pH会使酵母菌种群的K值发生变化
D. 营养条件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11. 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图表示森林中的一个食物网,其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B. 在初级消费者中,E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
C. 除去D后的一段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会增加
D. 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12. 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抗原)通过其结构或产物,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下列属于免疫逃逸现象的是( )
A. 某人接触大量花粉后,出现了呼吸急促、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B. 肌肉细胞受到抗体攻击后,无法接受神经支配而导致重症肌无力
C. 某些癌细胞分泌物质FasL,诱导进入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凋亡
D.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丧失
13. 碘是人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材料,下表是两类人群中与甲状腺活动密切相关的两种激素的含量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泌腺体 激素名称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①
补碘前 补碘后
甲状腺 ② 正常 降低 正常
③ 促甲状腺激素 正常 ④ 正常
A. ①表示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B. ②和③分别是甲状腺激素和垂体
C. ②分泌调节的控制枢纽是下丘脑 D. ④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
14. 下图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细胞接头结构(类似突触结构)示意图。当兴奋传导至突触小泡时,Ca2+经Ca2+通道内流,引起乙酰胆碱(Ach)的释放,导致骨骼肌兴奋,发生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膜释放Ach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肌膜上实现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C. Ach受体数量增加会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D. 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将使骨骼肌持续兴奋
15. 某地的常绿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严重破坏,经过长期的休整,逐步恢复。研究人员对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类数/个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甲 34 0 0
2 乙 52 12 1
3 丙 67 24 17
4 丁 106 31 16
A. 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
C. 该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阶段是第4阶段
D. 群落中各种植物都能恢复到原有种群的规模
16.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字母a-e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c+e)×100%
B. 甲和乙之间流动的能量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 乙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
D. 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包含在d中
二、非选择题(68分)
17. 情绪压力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功能,下图表示人体在情绪压力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人体受到情绪压力的刺激时,心跳加快, 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 ,其分泌的激素c是 。
(2)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分层调控,是一个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 轴,据图可知,人体对于情绪压力的调节方式是 调节。
(3)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可用于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的治疗,是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临床上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分析其原因是: 。
18. 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在用人类生长素基因进行基因治疗时发现,转入人体的抗原蛋白基因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这是科学家最早对DNA疫苗开展的相关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DNA疫苗已经应用在抵御多种病原体和肿瘤中。下图展示了DNA疫苗作用的机制(甲、乙、丙、丁表示细胞,字母表示物质,数字编号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乙是 ,物质B是 。
(2)图中属于体液免疫的生理过程是 (填数字编号),细胞丁经过⑥后分化形成的细胞是 。
(3)DNA疫苗作用的机制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灭活疫苗(灭活病原体制成的疫苗)常需要多次接种,结合图中信息推测,与灭活疫苗相比DNA疫苗突出的优点是 。
19. 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后,向茎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为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利用拟南芥进行了一定浓度GR24(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类似物)和NAA(生长素类调节剂)对侧枝生长影响的实验,采用图1装置,分别做了四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研究NAA对侧枝生长影响的实验时,NAA应加在图1琼脂块 中。
(2)此浓度下的GR24对侧枝生长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GR24与NAA对侧枝生长表现出 作用。
(3)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在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茎运输,科研人员采用图1装置进行下表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检测
实验组 在主茎上端施加NAA。 在侧芽处施加一定量具有放射性的NAA。 在琼脂块②中,施加适量的③。 一段时间后,检测主茎下端的放射性强度。
对照组 在主茎上端施加NAA。 ① ④
完成表中序号处相应的实验处理内容:① ,② ,③ ,④ 。若实验检测结果为 ,则假设成立。
20. 黑脸琵鹭是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猫”,在我国主要为越冬种群,生活在沿海湿地,以鱼、虾、软体动物、水生昆虫、水生植物等为食。近年来,黑脸琵鹭在我国各地的调查数据稳定提升,特别在广东省汕尾市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增长明显,充分证明我国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在调查黑验琵鹭种群数量时一般使用望远镜、固定的红外摄像机和无人机等进行观察,这样的调查方法是 (填“直接计数法”或“标记重捕法”)。最佳观察时间是涨潮前后的一段时间,这时水鸟往往集中在面积较小的滩涂上觅食,黑脸琵鹭和其他种类水鸟的种间关系是 。
(2)决定黑脸琵鹭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 。
(3)历史上在我国华南沿海地区黑脸琵鹭数量曾经很多,人类活动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环境质量降低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受到破坏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填“升高”或“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 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 保持相对稳定。
21. 土壤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亚系统,土壤、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土壤一环境的复合体,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功能与演变规律。科研人员以某荒漠草原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原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放牧强度 土壤有机碳储量/(g·m-3)
0~10cm 10~20cm 20~30cm 30~40cm
无 2264.83 2208.22 2087.53 1913.2
轻度 2688.23 2599.37 2390.3 2016.3
中度 2810.76 2445.04 2196.6 1937.5
重度 2246.72 1984.55 1903.48 1682.7
(1)土壤生态系统的一种基本食物链是以植物(根系)为 ,食物链不仅是土壤生态系统 和 的基本渠道,也是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的纽带。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长期的重度放牧会 土壤中有机碳的储量,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
(3)为了验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能力不同,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A正确;
B、CO2是人体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也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可以调节呼吸,B错误;
C、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故人体温度的相对恒定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关,C正确;
D、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部分肌肉因供氧不足而肢体无力是缺氧的表现,不是调节过程和方式,A错误;
B、缺氧导致呼吸运动加快、加深不仅是缺氧的表现,而且还可以通过该反应使人体吸入更多的氧气,缓解体内缺氧的状态,说明该过程也是调节机体内环境稳态的方式,B正确;
C、脑部供氧不足导致头晕、头痛是缺氧的症状,不是调节过程,C错误;
D、肢端毛细血管供氧不足导致手足发麻,是缺氧的症状表现,不具有调节作用,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A正确;
B、体液调节除了包括激素调节外,还包括二氧化碳等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对生命活动的调节,但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B正确;
C、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因此反应速度较缓慢,C正确;
D、体液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D错误。
故选D。
4.【答案】C
【解析】A、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能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的功能,A正确;
B、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都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B正确;
C、T细胞的成熟场所是胸腺,C错误;
D、脾、淋巴结和扁桃体都是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D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大量饮水,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作用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A正确;
B、剧烈呕吐和严重腹泻导致人体损失较多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作用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食用过多腌制食品,人体摄入过多盐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作用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错误;
D、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人体损失较多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作用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最终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
故选A。
6.【答案】A
【解析】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胰岛B细胞能接受血液中葡萄糖升高的直接刺激,从而导致分泌活动增强;其次血糖升高引起下丘脑某一区域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到达胰岛B细胞,所以胰岛B细胞上具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胰岛B细胞上具有胰高血糖素的受体,最后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包括胰岛B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所以胰岛B细胞上具有胰岛素的受体。因此胰高血糖素、葡萄糖、胰岛素和神经递质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不能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A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解析】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导致神经纤维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受到适宜强度和适宜种类刺激时,神经纤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导致钠离子内流,从而使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膜外电位由正变为负,即兴奋状态时,神经纤维的电位是外负内正。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A、由题干“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可知,温度作为一种信号,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A正确;
B、春化作用对于植物适应生存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在冬季来临之前开花从而无法正常结果的情况,B正确;
C、根据题干“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GA)处理含水量正常的冬小麦种子,不经过低温处理也可以抽穗开花”,可知生产上可用GA处理春天播种的冬小麦,C正确;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D错误。
故选D。
9.【答案】A
【解析】A、觅食生境一样的两种鸟生态位不一定完全相同,因为生态位包括多项内容,物种种类、物种在种群中的位置、占用资源情况以及种间关系都会导致生态位不同,A错误;
B、对于植物来讲,阳光对植物生理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照,其次温度也会对植物分层有影响,B正确;
C、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因此森林群落中的植物分层也决定了动物的分层,C正确;
D、森林群落在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因此群落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会因为地形等差异而出现不同,D正确。
故选A。
10.【答案】A
【解析】A、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稀释的菌悬液(摇匀)中吸取样液,通过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的数量,A错误;
B、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酵母菌数量时,死菌也会被统计在内,导致统计的酵母菌数多于实际活菌数,B正确;
C、改变培养液的pH会影响酵母菌的生存,会影响K值大小,C正确;
D、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受营养条件、代谢废物、空间等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据图可知,图中含有6条食物链,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D、F、I、H,A错误。
B、图示显示,初级消费者中,E的生物量最大,流经E的能量最多,若将E除去,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B正确。
C、若除去D,I捕食的B、C、F和H增加;H增加,H捕食的G增加,消耗的生产者数量会有所增加。所以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将减少,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该食物网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因此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12.【答案】C
【解析】A、某人接触花粉后而引起的呼吸急促,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属于过敏反应,是免疫机能过强导致的,没有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不属于免疫逃逸,A错误;
B、肌肉细胞受到抗体攻击无法接受神经支配导致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机能过强所导致的,没有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不属于免疫逃逸,B错误;
C、某些癌细胞分泌物质FasL,诱导进入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凋亡,可以逃避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属于免疫逃逸,C正确;
D、免疫逃逸的通俗含义是指病原体为了应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所产生的逃避行为的过程,HIV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也在攻击该病毒,因此不属于免疫逃逸,D错误。
故选C。
13.【答案】D
【解析】A、碘元素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因此缺碘人群在补充碘之后,其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会上升,①代表缺碘人群含量,A正确;
B、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②代表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因此③代表垂体,B正确;
C、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分级调节,所以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枢纽部位是下丘脑,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①代表缺碘人群含量,缺碘人群在补充碘之前,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量较小,负反馈减弱,因此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量会增多,因此含量偏高,D错误。
故选D。
14.【答案】B
【解析】A、突触前膜释放Ach的方式是胞吐,胞吐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
B、从图上来看,肌膜类似于突触后膜,其上的Ach受体与Ach结合后,可以引起骨骼肌兴奋,即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B正确;
C、Ach受体位于肌膜上,其数量增加导致结合的Ach增多,可能导致骨骼肌持续兴奋收缩,C错误;
D、由图可知,Ca2+通过通道内流到突触前膜内,可以促进Ach释放,进而促进骨骼肌兴奋,若抑制Ca2+通道的活性将导致Ach释放减少,骨骼肌兴奋减弱或不兴奋,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A、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还有其他植物,以及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因此该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
B、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生物的种类增多,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层次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群落稳定性提高,B正确;
C、由表中各阶段的植物数目可知,第4阶段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类数最多,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物种丰富度最高,C正确;
D、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但一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结构、原有的规模,D错误。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据图可知,a是乙的同化量,(a+c+e)表示甲的同化量,因此甲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a+c+e)×100%,A正确;
B、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以有机物中化学能形式传递,甲和乙是生物群落中的两个营养级,因此甲和乙之间流动的能量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B正确;
C、乙用于生长、发育及繁殖的能量值=乙的同化量-呼吸散失的能量=a-b,C正确;
D、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属于甲同化量的一部分,不包含在d中,D错误。
故选D。
17.【答案】(1) 交感 效应器(的一部分) 肾上腺素
(2)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神经调节和体液
(3) 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

【解析】(1)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因此当人体受到情绪压力的刺激时,心跳加快,交感神经兴奋。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的一部分)。激素c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是肾上腺素。
(2)据图可知,下丘脑能分泌激素a作用到垂体,垂体分泌激素b作用到肾上腺皮质,使其合成并分泌糖皮质激素,因此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皮质之间存在分层调控,是一个分级调节系统,也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据图可知,人体对于情绪压力调节时存在下丘脑能通过兴奋传导作用到肾上腺髓质,即存在神经调节,也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即体液调节,因此人体对于情绪压力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当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体内糖皮质激素的水平过高,糖皮质激素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促进肾上腺生长发育和合成并分泌肾上腺素的功能,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萎缩。
18.【答案】(1) 抗原呈递细胞 细胞因子
(2) ②④⑤⑥ 浆细胞
(3) 防御 能进入细胞核进行转录快速翻译出相应的抗原

【解析】(1)图中细胞甲是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乙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丙是辅助T细胞,细胞丁是B细胞,物质B是细胞因子。   
(2)图中②④⑤⑥属于体液免疫发生的生理过程,细胞丁(B细胞)经过⑥过程后分化形成浆细胞。   
(3)DNA疫苗作用的机制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与灭活疫苗相比DNA疫苗能进入细胞核进行转录快速翻译出相应的抗原。
19.【答案】(1) 不同种类的激素和培养时间 A
(2) 抑制 协同
(3) ①在侧芽处施加与实验组等量的放射性标记的NAA ②B ③GR24 ④在固体培养基B中不加入GR24 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小于对照组

【解析】(1)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是所加植物激素的类型对侧枝长度的影响,所以不同种类的激素为自变量,侧枝长度是因变量,再结合图2可知培养时间也是自变量;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即进行极性运输,故进行实验处理时,应该在主茎上端施加 NAA, NAA 应加入固体培养基 A 中。
(2)据图2分析,单独施加 GR24 时,侧枝生长与对照组相比,其长度稍小于对照组,说明 GR24 对侧枝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而施加 NAA 组对侧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 NAA 与 GR24 一起施用时,抑制作用加强,据此推测 GR24 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促进 NAA 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
(3)本实验是验证生长素沿主茎极性运输时,GR24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茎运输的假设,自变量为是否加GR24,放射性标记的NAA可以跟踪激素的运输情况。因此,①实验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放射性标记的NAA,在固体培养基B中加入GR24;②对照组:在主茎上端施加NAA,在侧芽处施加与实验组等量的放射性标记的NAA,在固体培养基B中不加入GR24。若实验组主茎下端放射性强度小于对照组,则说明生长素沿主茎运输时,独脚金内酯会抑制侧芽的生长素向主茎运输。
20.【答案】(1) 直接计数法 种间竞争
(2) 迁入率、出生率、死亡率
(3) 降低 负反馈调节 结构和功能

【解析】(1)黑脸琵鹭是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数量较少,在调查黑脸琵鹭种群数量时一般使用望远镜、固定的红外摄像机和无人机等进行观察,这样的调查方法是直接计数法。最佳观察时间是涨潮前后的一段时间,这时水鸟往往集中在面积较小的滩涂上觅食,资源空间较少,因此黑脸琵鹭和其他种类水鸟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2)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决定黑脸琵鹭越冬种群大小的三个种群数量特征是迁入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3)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人类活动使黑脸琵鹭栖息地面积减小,环境质量降低导致黑脸琵鹭种群数量锐减,因此受到破坏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得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负反馈调节机制为基础,该机制的作用是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
21.【答案】(1) 第一营养级(生产者)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与前一空顺序可颠倒)
(2) 降低 重度放牧导致牲畜对植物的取食增强,减少了土壤中有机物的输入,导致各个土层中有机碳储量都有所降低
(3) 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

【解析】(1)在基本食物链中,植物为第一营养级,也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因此食物链(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渠道。
(2)由表可知,随着放牧强度提高,不同深度的土壤中有机碳储量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尤其是在重度放牧时,各个深度的土壤中有机碳储量都低于对照组,说明长期的重度放牧会降低土壤中有机碳的储量,这主要是因为重度放牧导致牲畜对植物的取食增强,减少了土壤中有机物的输入,导致各个土层中有机碳储量都有所降低,且土层越深,这种影响越明显。
(3)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对落叶分解能力不同,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微生物的有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取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的等量表层土壤,分别置于两个无菌密闭容器中,再分别将等量灭菌处理的相同落叶与之混合,定期观察记录落叶的腐烂情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