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张岱出身官宦家庭,早年生活优裕,久居杭州。明亡,避居剡溪山,悲愤之情悉注于文字之中,晚年避居山中,穷愁潦倒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喜游历山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懂音乐,能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颇深;好收藏,具备非凡的鉴赏水平;精戏曲,编导评论追求至善至美。
前人评价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饶有情趣,风格独特,“其小品文声誉尤高,多描写江南山水风光、民风和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文笔丰神绰约,富有诗意,有“小品圣手”之誉。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原文
记叙
描写
记叙
抒情
崇祯 更定 拏 毳 雾凇沆砀 强饮 金陵人 喃喃
一、读准字音并且解释意思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晚上八时左右。撑(船)。鸟兽的细毛。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白汽弥漫的样子。
二、概括故事情节(用以上词语)
崇祯五年,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船,裹着裘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第1段
译文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程度副词,非常
哪能
还
尽力
酒杯
表顺承
客居
等到
船夫
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痴迷
还
像
……的人
南京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第2段
译文
1·请找出文中舟子对张岱的评价语
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关键词是哪一个?是什么意思?
痴
“痴行”
3·舟子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4·由此可以看出张岱什么性格?
遗世独立、特立独行、清高孤傲、
超凡脱俗、不随俗流
考题1:
“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表达效果。
写出雪后西湖的万籁无声的空寂,寂寥空旷。
考题2: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独”字表达效果。
(1)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
(2)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是晚明江南文人独立不羁精神的写照,其根源是魏晋风度)
(3)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做伏笔。
5·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
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支撑你的观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行”
考题3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运用白描的手法。用简练的文字,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素洁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淡墨雪景图,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境界。用“痕、点、芥、粒”量词,使天地广阔与人的渺小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遗世独立、高洁傲岸,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和高洁情怀。
1·记忆中那晚,张岱遇上了谁?
(1)都做了与众不同的事情,在这样一个大雪后的夜晚到湖心亭看雪。他们有共同的高雅的情趣爱好。
(2)都客居杭州。
2·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3·张岱与亭中人喝酒,心情怎么样?
“大喜”“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遇到知己后的惊喜
舟中人
“痴情”
多少年后,亭中人的姓氏已经语焉不详,问其姓氏,不答姓名只答籍贯。
张岱为何只记得“金陵人,客此”?
这其中包含怎样的深意?
讨论:
品“痴情”
看雪之时 明崇祯五年(1632),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张岱35岁,过着悠游的生活。 写文之时
清朝顺治帝登基;顺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张岱50多岁,过着隐居避乱、潜心著述的生活。主要作品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1647年,写下《湖心亭看雪》
客 ①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身为俘虏而梦游故国,亡国之君的故土之思)
②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时空漫长,年华飞逝;人生短暂,向死而生)
金陵 南京古称。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金陵为明朝故都也。
知识
链
接
(1)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
(2)痴景:欣赏大雪无垠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3)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限的怅惘和淡淡的故国之思。
考题: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
痴迷于感伤怀念的故国之思
就是这样一个张岱,在改朝换代、天崩地裂之际,隐姓埋名,遁迹山林,潜心论著,在贫困衰败中固守一份对故国的“痴心”。(执着、坚守、痴迷)
本文写于明亡之后,作者以回忆的方式,用清新淡雅的笔墨,记述了一次“独往湖心亭看雪”的往事,描绘了一幅天人合一的西湖雪景图,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遗世独立、孤高自傲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故国之思。
文章主旨
1、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
2、白描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抓住事物的特征,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