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争霸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春秋争霸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7 10: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6课 春秋争霸开江县广福初中刘少东  生动形象,言简意赅,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如果说,通过“反戈一击”,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灭亡的历史,那么,“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一系列成语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春秋战车(想象画)春



图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把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五霸 郑国国君郑庄公(前757—前701年)对周桓王傲慢无理,周桓王亲率军队讨伐郑国,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周桓王的肩膀也中了一箭。诸侯的势力越来越大,周王慢慢仅存有天子的虚名。 在王权衰落的同时,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互相连年征战。 曹沫挟齐桓公画像石所绘为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曹沫挟持齐桓公,要求他归还鲁国国土的事。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互相兼并的情况。 在战争过程中,先后有5个国君成为一方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春秋列国形势图看一看:
  在地图上指出齐、晋、楚、吴、越的位置。想一想:
  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齐桓公
首霸管仲相齐桓公  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不计前仇,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管仲
管仲相恒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 管仲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团结各诸侯国,在北方阻止了山戎、北狄对中原的侵扰,在南方阻止了楚国的北进。晋楚争霸晋文公征战(想像画)  齐桓公死后,齐国力量衰落,晋国和楚国开始争夺中原的霸权。晋文公(公元前697~前628),名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他凭丰富的政治经验,于在位不长的时间里,开创了雄峙中原的事业,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由于他经历曲折,倍遭困厄,即位后励精图治,政绩显赫,历来为史家所称道。(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 城濮之战后,(前632年)晋文公两次召集诸侯会盟(会盟地点分别在践土—今河南荥阳、河阳—今河南孟县西 )。周王赶来参加,承认晋文公的霸主地位。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楚庄王成为新的霸主。吴越争霸孙武(孙子)
子:古代对有修养、有学问人的尊称《孙子兵法》竹简
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学习

探究1.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面哪位诸侯王的野心(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宋襄公
3.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任用著名的军事家是(   )。
 A.管仲    B.孙武    
C.孙膑    D.伍子胥
4.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阖闾    D.勾践
5.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王权衰微,周王已不能控制和指挥诸侯,而强大的诸侯已实际上取代周王,发号施令,控制和指挥其他各诸侯国。B B B D 错金铭文“吴王夫差 自乍兵器”
(“乍”即“作”) 吴王夫差即位后,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向夫差俯首称臣。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新的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雕塑  真实历史是越王勾践每到吃饭时,都要尝尝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而没有卧薪。
  经过长期努力,越国国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勾践趁夫差在中原会盟诸侯的时候袭击吴国。夫差急忙回救,战败自杀。
  勾践北上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议一议:
  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卧薪尝胆  要成为霸主就必须改革内政,发展军事,增强国力;统治者必须勤于政事,与民休息,赢得民心等。第6课 春秋争霸东周时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东周: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
齐桓公—— 任用管仲为相,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成为春秋首霸(葵丘会盟、老马识途);
晋文公——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称霸中原(退避三舍);
楚庄王——邲之战打败晋军后问鼎中原(邲之战、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吴王阖闾——用孙武为将,打败越军称霸中原(三令五申、令行禁止);
越王勾践——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卧薪尝胆)。
注意:濮、邲、阖的写法。
称霸的共同原因:⑴任用贤才 ⑵改革内政 ⑶发展生产
     ⑷重视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