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0张PPT)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2
3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第二节
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核心素 养目标 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运用示意图,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综合思维)
结合图示,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区域认知)
结合具体气候类型,掌握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地理实践力)
探 索
角马大迁徙
角马穿过马拉河
思考:角马群为什么迁徙 角马群迁徙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关系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雨季)—草木茂盛
角马群迁徙是为了追逐水草.
角马群迁徙的方向大致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方向相同。
7月至10月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北移,北部降水多,水草丰美,角马群迁移到北部的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
12月至次年5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南部降水多,水草丰美,角马群向南迁移。角马群迁移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角马迁移路线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雨季
5月下旬北移
雨带北移
塞伦盖蒂
进入旱季
草木枯黄,
动物北迁
10月前后南移
雨带南移
塞伦盖蒂
进入雨季
草木茂盛,
动物回迁
植物、动物
新课导入:
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和肯尼亚马 萨伊马拉之间,每年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塞伦盖蒂的食草动物向北迁徙,七八月间来到马萨伊马拉。
到了10月,它们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
思考:为什么食草动物每年离开塞伦盖蒂的时间是5月中下旬?为什么到了10月,它们又要回迁?
导入新课
日本气球炸弹
二战后期,日本法西斯接连败北。为了扭转战局,日本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3月,利用1万多个气球,将4.5万个炸弹和燃烧弹飘送到美国,给美国带来不少伤亡和麻烦,令美国民众惶恐不安。
思考:日本制造的炸弹气球是怎样输送到美国的?
(通过中纬西风到达美国)
奇怪的「马纬度」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使得大量的欧洲商船来往于欧洲、非洲、美洲之间,但是航海家们经过多次航行发现,纬度30°附近总是无风,帆船进入该海域无法航行,对海上贸易产生了极大影响。
那时,帆船除装载一般货物外,还装运许多马匹到美洲大陆。对于一般货物,早点、迟点运到目的地没多大问题,可是对活 生生的马匹来说,麻烦事就大了。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马匹相继死掉,马肉又吃不完,所以不得不把马肉投进大海里喂鱼。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无风的30°纬度叫做「马纬度无风带」。
你知道为什么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经常无风吗
提示:盛行下沉气流
思考:是什么风推动帆船出发和返航的?
60°N
30°N
哥伦布1492年航海路线示意图
哥伦布
当时靠风力驱
动的帆船
出发:9月8日星期六,一阵风从东方
刮来这阵风推动舰队稳稳向西行驶,
航行最顺利时,一日可前进293公里,
而且强风始终没有平息。
返程:1月16日星期三,船逆风航行,
缓缓向北航去。1月31日,风向转变,
西风猛然刮起,这阵风似乎是朝着家乡吹去,帆 船受风紧绷,一路顺风,
高速横越大海。
01 大气环流
思考:同样的路程、不同的时间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大家知不知道呢?
一.大气环流
思考:什么是大气环流?典型的大气环流包括哪些类型?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它反映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2)典型的大气环流包括:
三圈环流 ——终年存在、永久性 季风环流——季节性、半永久性
太阳辐射的高低纬差异
高低纬度间热量差异
三圈环流
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间不同季节的热量差异
季风环流
(3)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全球水热
分布。
想一想:影响大气环流
的因素有哪些?
2. 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
②地球自转
③地面性质
其中太阳辐射是大气环流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产生地偏力
地面性质→热力性质差异
知识回顾:
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差异
造成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引起
导致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
促使
空气水平运动—风
因果
因果
热 力 环 流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知识回顾:
热力环流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地面
A
B
热
低压
高压
高空
高压
低压
1000hpa
500hpa
冷
思考:如果把A换成赤道,把B换成是极地,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等压面
3.形成
(1)单圈环流的形成
思考:如果把A换成赤道,把BC换成
是极地,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3.形成
(1)单圈环流的形成→单一闭合环流
赤道
赤道
N
S
假设形成条件:
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
地球不公转(太阳
始终直射赤道)
地表均匀(无海陆
差异)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形成:单圈环流
90 N
0
30 N
60 N
30 S
60 S
90 S
高
低
高
低
北 风
南 风
热
冷
赤道
北极
热
冷
1
1
南极
(1)单圈环流的形成→单一闭合环流
3.形成
1
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形成:单圈环流
1
(2).三圈环流的形成
思考:三圈环流的形成要在哪几种假设的前提下形成?
假设形成条件:
地表均一;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
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
赤道
考虑: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三圈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1
1
(2).三圈环流的形成
思考:三圈环流的形成
要考虑哪些因素?
1
1
考虑:
①高低纬间热量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形成:三圈环流
30 N
60 N
90 N
赤道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极锋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盛行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带
1
2
3
4
5
6
7
8
10
9
1
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①.低纬度环流圈:受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地区近地面空气受
热膨胀上升,在0°—30°纬度间形成低纬度环流圈。
②.高纬度环流圈:极地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60°—90°纬度间形成高纬度环流圈。
③.中纬度环流圈:在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影响下形成的中纬度环流圈。
1
1
1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
30°N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高空北上气流
右偏形成西南风
气流堆积下沉
近地面气流右偏
成东北风
空气膨胀上升
北纬30°上空气流与纬线行,
气流无法北上并在此堆积下沉。
1
1
1
1
思考:低纬环流圈是怎样形成的?
观察:低纬环流圈立体示意图
思考:南半球的大气环流与北半球有什么不同?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模式与
北半球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受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
流向右偏,南半球气流
向左偏。
活 动
大气环流的气流
思考:分析低纬、中纬、高纬
环流圈分别是由哪几支气流
构成的?
①对流层顶部水平气流及
下沉气流;
②对流层底部水平气流及
上升气流
4.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想一想:赤道低气压
带是怎么形成的?
(1).气压带
①.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
在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使得近地表层的大气形成一个低压区,称为赤道低气压带。
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想一想: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怎么形成的?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
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分别向南北方向流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向南北的气流方向不断发生偏转,到达南北纬30°附近时,气流的方向与纬线已行,空气不再继续向南北方向流动,导致空气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堆积下沉,使近地面形成高压区。这样就在南北半球的30°位置形成了两个高气压带,其位置大致在副热带地区,因此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高空气流堆积下沉/
高空气流辐合下沉,
近地面气压升高
想一想:副极地低气压
带是怎么形成的?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来自副热带高压和极地高压的气流辐合上升,并在高空外流,使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想一想:副极地低气压
带是怎么形成的?
两极地区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集聚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区,称为极地高气压带。
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风带
想一想:信风带是
怎么形成的?
①.信风带(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使得地表风分别从副热带吹向赤道。吹向赤道的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形成东北风,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形成东南风,称东南信风。这两个风带统称为低纬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
东南信风带
②.中纬西风带(西南风和西北风)
想一想:中纬西风带
是怎么形成的?
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之间的气压差,使得地表风分别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因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变为偏西方向的风,即西风。在北半球为西南风,在南半球为西北风。这两个风带统称为中纬西风带。
中纬西风带
中纬西风带
③.极地东风(东北风和东南风)
想一想:极地东风
带是怎么形成的?
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偏东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称为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
和6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以赤道为
轴南北对称分布
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
间分布
风带的风向总是由高压
吹向低压
气压带宽10°,风带宽20°
以北半球为例,尝试用语言准确描述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活 动
气压带的成因与性质
热力作用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随堂演练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正确反映a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D
D
下面“四个地区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示意图”,回答3题。
3.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由南
向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C
4.结合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5.中国科考队在北极地区插上五星红旗,红
旗应飘向什么方向?
提示:
西南方向
6.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B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假设条件:
地表均匀且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引起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思考:为什么气压带、风带会
季节移动?假设条件是什么?
5.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想一想: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移动的原因和规律是什么?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季节变
化而呈规律性的南北移动。
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即夏季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
一般只有10个纬度左右
判断:左图和右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分别是北移还是南移?
左图: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
右图: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活动
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以及移动方向和季节的关系
(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
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
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
动方向和位置。
判断:下图节气是夏至日、冬至日还是春秋分日:
随堂演练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 )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D
A
下面四图为某中学学生绘制的气压带、风带示意图(阴影代表气压带,箭头代表盛
行风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风带绘制出现错误的是(
A. 甲图 B. 乙图
C. 丙图 D. 丁图
4. 乙图气压带出现在图示位置
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D
B
5..阅读分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该图表示北半球 季时的大
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
由: 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
带的名称。(4分)
A: ________;
B: _________ ;
C: _________ ; D: _________ 。
(3)终年受气压带A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 ,
特点为 _______ ;终年受气压带C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是 _______________ , 特点为 _______ 。
夏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赤道低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
0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季风环流
思考: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在什
么假设前提下形成的?
2. 现实中的地球表面是均匀
的吗?
实际情况:①高低纬间热量差异,
②又考虑地转偏向力,
③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④地球表面并不均匀,存在海陆
分布和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
气压带往往断裂成单个高、低
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
想一想:南半球气压带呈
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1.南半球
①.特点:气压带基本上是连贯的,呈带状分布。
②.原因:
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海洋占绝对优势,
地表相对均匀。
1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想一想:南半球气压带呈
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2.北半球
①.特点:气压带相对破碎。
②.原因:陆地面积较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1 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思考:什么是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表现— 陆地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
海洋比热容大,升温降温慢。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形成热低压。
3.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
思考: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
低气压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
(1)1月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与冬季风
1月—
大陆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
大陆:高压→蒙古高压(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太平洋)
海洋:低压→ 冰岛低压(大西洋)
势力强大,控
制范围最广
北半球:1月(冬季)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3.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
思考: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
低气压中心分布有什么特点?
(2)7月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与夏季风
7月—
大陆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大陆:低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太平洋)
海洋:高压→ 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势力强大,控
制范围最广
北半球:7月(夏季)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小结:
3.北半球冬夏季海陆高低气压中心
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下图1028百帕等压线的分布作为某气压中心的分布范围。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气压中心的性质及其切断的气压带最有可能为( )
A.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B.暖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C.暖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D.冷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2.若某年份1 028等压线分布偏南偏东,对我国东部地区冬季可能带来(
A.冬季气温距平为正值 B.梅雨季节较往年提前
C.寒潮天气较往年频发 D.登陆台风较往年偏多
D
C
随堂演练
习题演练
1.读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
1
亚洲高压(或蒙古高压)
冬季大陆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
使近地面气压升高
副极地低气压带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风,D处盛行____风。
(4)夏季,D处盛行______风,形成原因:
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_______________外,还有_____
西北
东北
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属于北美科迪勒拉山系西部山脉的组成部分。群岛风大、雨多、四季温差小。植被以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每年1月份,在阿留申群岛附近海域形成的阿留申低压,强度和位置异常对北半球的天气、气候异常有重要的影响。下图示意阿留申群岛及其地理位置。
1.简述阿留申低压的形成原因。
①北极的极地东风南下在北纬60°处与较暖的
盛行西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
60°附近的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
气压带;
②1月份,北半球由于陆地气温低,在亚欧大
陆内部和美洲大陆内部形成的冷高压中心,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只保留在
海洋上,在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阿
留申低压。
活动
降水的多少与气压带及风带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1)降水主要集中在低气压带地区
原因:①低气压带地区的气流辐合上升,易
形成降水;
②高气压带地区的气流辐合下沉,天
气多晴朗,无降水。
(2)降水的多少与风带中的风速、风向及
其经过的下垫面有关
原因:①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带来暖气团,
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带来冷气团;
②暖气团经过海洋或湖泊与冷气团相
遇辐合上升或被地形抬升形成降水,
冷暖气团越强,经过的水域越大,气
流辐合上升速度越快,降水强度越大。
4 季风环流
思考:什么是季风环流?分析北半球高低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节变化?
4.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
(1)概念:北半球海陆上的气压中心随季节而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也随季
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从而形成季风环流。
(2)成因
①.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夏季风
冬季风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分别位于亚洲高压中心的东侧和南侧,分别形成西北风和东北风——冬季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北信风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西北季风
东亚和南亚局部1月季风环流对气候影响示意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冬季:大陆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气压梯度由
大陆指向海洋,气流从大陆流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思考:分析北半球高低
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
节变化?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分别位于亚洲低压中心的东侧和南侧, 分别形成东南风和
西南风——夏季风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东南信风
东南信风
东南信风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夏季:大陆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气压梯度由
海洋指向大陆,气流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夏季风;
东亚和南亚局部7月季风环流对气候影响示意
思考:分析北半球高低
气压中心为什么有季
节变化?
活动
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亚欧大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东亚在海陆交界地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明显,因此成为重要的季风区。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
的重要原因之一。
想一想:南亚夏季盛行的西
南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南亚夏季盛行的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形成的。
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
季
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凉爽干燥
夏
季
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分布地区
副热带太平洋
南回归线附近印度洋上
东南风
西南风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
课堂小结:
澳大利亚北部的风向及成因
(1)7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属于东南信风。
(2)1月份,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由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北移越过
赤道向右偏转而成。
东南信风
西北季风
课堂小结:
北半球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
冬季,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
夏季,副热带高气压被大陆的热低压切断
陆地上:亚洲高压
海洋上: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陆地上:印度低压
海洋上: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环流
概念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东亚地区:冬季——西北季风
夏季——东南季风
南亚地区:冬季——东北季风
夏季——西南季风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随堂演练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和风向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间为( )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2.与①处盛行风成因相同的是( )
A.东亚夏季风 B.东亚冬季风
C.南亚夏季风 D.南亚冬季风
A
C
读某时刻75°E—110°E经向环流图,图中箭头表示该区域大气运动方向。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可能表示的月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10月
C
4.形成该大气环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图中高原地区该季节形成热源
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向北移动
C.低纬度海区海洋上气温下降,气流下沉
D.副热带高压季节性的增强
A
4、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____月图中B处的气压名称是____
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A处盛______季风,F处盛行_______季风。
(3)形成东亚A地季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南亚F地季风的主要原因_____ 。
7
印度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东南
西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达尔文
5.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盛行 (填风向)其成是 ;
7月盛行 (填风向),分别说明盛行风向对当地降水的影响。
西北风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月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
带来丰富降水;
7月来自陆地的东南信风
带来降水少;
东南风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一 第三章
0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气流方向 气候特征 低压带 高圧带 暖高压
冷高压
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盛行下沉气流
炎热干燥
寒冷干燥
思考:不同气压带控制会
对气候形成产生哪些影响?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中心气流 降水量多少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上 升↑
下 沉↓
少 雨
上 升↑
多 雨
下 沉↓
少 雨
多 雨
活动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较均匀。
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思考:不同风带控制会对
气候形成产生哪些影响?
气流方向 性质 气候特征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
从海洋吹向陆地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温由高变低水汽易凝结
降水较多
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较少
水汽充沛
降水较多
水汽稀少
降水较少
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风 带 风向 (低纬 高纬) 干湿状况 降水量多少
极地东风带 ▲ 吹向低纬 ▲ ▲
中纬西风带 ▲ 吹向高纬 ▲ 湿 大陆西岸:▲
低纬信风带 吹向低纬 干 ▲
干
较少
较少
较多
思考:不同风带控制会对
气候形成产生哪些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干热
干热
湿热
干热
干热
暖湿
暖湿
温湿
温湿
干冷
干冷
干冷
干冷
活动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
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3.世界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亚 洲
非 洲
大 洋 洲
北 美 洲
南美洲
1
1
1
3.世界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2
东南亚地区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皆夏、年均温26℃左右
年降水量≥2600mm
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
分布规律:
成因(大气环流):
南北纬10°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太阳
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思考:热带雨林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植被:热带雨林
自然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地区→“澳巴马”+中美洲东北部
(非地带性现象)
形成原因:信风+暖流+地形
暖流
信风
①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
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③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地形抬
升多地形雨。
2.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思考:热带草原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
分布规律: 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
信风带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控制——湿季
信风带控制———干季
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
植被:热带稀树草原
自然带:热带草原带
(萨瓦纳)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赤道上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非地带性现象)
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空气
对流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
思考:热带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3.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在1600——2000mm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规律: 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旱季——东北季风控制——温暖少雨
雨季——西南季风控制——高温多雨
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如典型地区: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菲律宾群岛北部
植被:
自然带: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
思考:热带沙漠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4.热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250毫米
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气候特征:终年炎热干燥(全年高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大陆西岸和内部。
如非洲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非洲纳米布沙漠、南美洲阿塔卡马沙漠
热带沙漠气候
植被:
自然带: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带
(二).亚热带、温带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1.亚热带季风气候
思考:亚热带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年降水量:800—1500毫米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低温少雨)
分布规律: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南北纬25°-35°之间
的大陆 东岸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地中海气候
思考:地中海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年降水量:300—700毫米
气候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成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西风带控制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地中海气候
植被: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油橄榄
常绿硬叶林
3.温带海洋性气候
思考: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年降水量800——1000mm
气候特征:全年温和湿润
或冬暖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分布规律: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成因: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盛行西风)
如. 欧洲西部、南北美大陆西海岸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南北纬40°-60°之间
的大陆西岸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4.温带季风气候
思考:温带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年降水量:400——800mm之间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分布规律: 北纬35°—55°N之间的大陆东岸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
风交替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
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5.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降水量低于250 mm
思考:温带大陆性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气候特点:冬冷夏热,干旱少雨,
气温年、日较差大
分布: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如亚欧大陆部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成因: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性气
团控制
最冷月均温在—10°C以下
温带大陆性气候
植被: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自然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6.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思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气候特点: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降水少,蒸发少。
分布规律: 北纬50°-70°之间的北极圈附
近,以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分布最广。
成因: 纬度高,受大陆气团控制,南
半球缺失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植被:亚寒带针叶林
自然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三).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的分布
1.寒带(极地)气候
成因:受极地高气压或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
团控制
特征: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分布:两极地区
思考:寒带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②
②
极地苔原
2.高原山地气候
成因:海拔高,气温低
分布:高山地区
特点:冬寒夏凉,降水集中在夏季
自然带:垂直地带性显著
思考:高原山地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分布在哪里?气候特点是什么?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柱状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气候特点、自然景观
04.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四.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思考:如何判读气候类型?
分哪几个步骤?
1.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读
(1)以“温”定半球——判断南北半球
以“温”定半球 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气温曲线形状
南半球 1月 7月 谷形(凹形)
北半球 7月 1月 峰型(凸形)
(2)以“温”定带
以“温”定带 最冷月均温 >15℃ 热带(4种)
最冷月均温 0℃~15℃ 亚热带(2种)
最冷月均温 <0℃ 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4种)
最热月均温 <10°C 寒带(2种)
(3)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量多少确定降水类型:
①全年多雨型;②夏季多雨型;③冬季多雨型;④全年少雨型
以水定型 降水类型 降水量/mm 气候类型
年雨型 >2000 热带雨林气候
750—1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 1500—2000 热带季风气候
750—1000 热带草原气候
800—15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500-1000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300-1000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250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年雨型
夏雨型
冬雨型
少雨型
2.热带四种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亚热带2种气候类型
亚热带气候
地中海气候
4.温带3种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5.寒带2种气候类型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干旱
全年高温,夏季多雨,冬季干旱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
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暖多雨
全年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旱
全年严寒干旱
1
1
随堂演练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
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南半球热带雨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图为亚欧大陆40 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
3.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4.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B.
D.
下图是21°N附近某地的年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5~6题。
5.该地气候特征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炎热干燥
C.终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D.冬冷夏热,干湿季交替
6.该地5月份气温最高,而6月份气温有所下降的主要原因
A.5月该地气旋活动多 B.5月该地副高控制
C.6月该地干热风控制 D.6月该地进入雨季
C
D
下面甲图为某地气候类型分布图,乙图为某时段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部分)。完成5~7题。
5.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①地气
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乙图所示时段,甲图所示地区气候特征表现为(
A.温和多雨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7.下列关于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天气的影响,
说法正确的是( )
A.下沉,晴朗 B.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晴朗
C.上升,多雨 D.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多雨
D
B
A
1
对接高考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6~7题。
6.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7.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C.
D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
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
8.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B
读“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4~5题。
4.甲地气候类型为( )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5.丙地气候特点是( )
A.终年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A
中国东部雨带分布
思考:
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气压之间的关系
南方地区夏季降水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关系密切,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5~8个纬度。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高压西部底层暖湿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降水。
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带位置与副高的关系
时间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 锋面雨带位置
①春末(约 4—5 月) 在北纬 15°~ 20° 雨带常位于华南,北方“春旱”
②夏初(约 6—7 月上旬) 西伸北进到北纬20°~25° 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季节
③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 进一步北进到北纬 25°—30° 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④ 9 月 南退到长江以南 雨带也随之南移,
北方雨季结束, 秋高气爽
⑤10月 夏季风在南部沿海消失 全国雨季结束
正常年份:
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5~8个纬度
春旱
梅雨
伏旱
秋高气爽
华西秋雨
伏旱
课堂小结: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
作业题
作业题
郑和下西洋航行路线示意
1.(1)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通过了哪些海区?
这些海区冬季、夏季各吹什么季风?
经过的海区:东海、南海、孟加拉湾、
阿拉伯海、北印度洋
盛行风:东海、南海北部冬季西北风,
夏季西南风;
南海南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北印度洋
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
冬半年出发,夏半年返回
(2)郑和船队的航行动力主要来自季风,你认为何时出发比较合适?何时返航比较合适?
(3)查阅资料,列表整理出郑和七次航行的出发和返航时间,印证一下你的推测。
历史日期为阴历
2. 利用地球仪等工具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简要说明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3. 根据给出的材料和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气压带、风带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
气压带 分布(纬度位置) 中心气流 降水量多少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附近 下沉 少/干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上 升↑ 较多/湿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下沉 少/干燥
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上 升↑ 多/ 湿润
风 带 风向 (低纬 高纬) 干湿状况 降水量多少
极地东风带 ▲ 吹向低纬 ▲ 干燥 ▲ 少
中纬西风带 ▲ 吹向高纬 ▲ 湿润 大陆西岸:▲较多
低纬信风带 吹向低纬 干燥 ▲ 少
(2) ①大气运动既可输送热量,又可输送水分。
②空气上升降水较多,形成多雨带;空气下沉降水较少,形成少雨带。
③因此降水多少取决于大气运动的状况。
(2)大气环流是如何影响全球水热分布的?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