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气受热过程说课 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大气受热过程说课 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5 16:1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3.2 大气的受热过程
说课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内容,主要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两部分内容。本节的内容是既可以为前节内容“大气的垂直分层”中所学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寻因溯源,又是后面“大气热力环流”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初步学习了一些关于大气圈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学生已经学习过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相关内容,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对于本节课中所涉及的很多现象都非常熟悉,但学生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且地理基础不一;学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示意图的分析能力和系统归纳能力较弱,发散思维不足,具体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综合思维: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特点,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区域认知:能用各种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通过探究活动,实例分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地理实践力: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原理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相互联系与影响的辩证观。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重点
难点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受热状况的实际应用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教法
学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听课法、自主学习法、画图法、合作探究法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导入】播放宜州一周的天空的变化视频,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早晨和傍晚时分的天是红色的?
2.晴天的时候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地进步课堂。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课件展示】教材图3-1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太阳辐射是否全部到达地面?在穿透大气层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太阳辐射照射到地面时,会对地面带来什么影响?
【合作探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哪些具体表现?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填空。
【设计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学会区分哪些削弱作用具有选择性及其主要表现,提高学生的材料归纳能力。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探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影响地面增温的因素有哪些?
【案例】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同样年轻的成都女孩和藏族姑娘皮肤差异那么大?
2.为什么藏族人们的服饰为什么一半着袖一半脱袖?
【设计意图】新旧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影响因素。运用案例分析,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昼夜温差大的原因,引出保温作用。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知识补充】展示“太阳辐射随波长分布图”,得出结论: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因此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
【自主学习】明确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三个概念,尝试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展开“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深化理解。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案例探究】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2)在深秋晴朗的夜晚,人们为什么要到田地间焚烧秸秆?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设计意图】从实际案例入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掌握“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3min)
(四)课后作业(2min)
利用板书和示意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两个作用”。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温室大棚的原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3.2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反射作用
(2)散射作用
(3)吸收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3)大气还大地
3.2 大气的受热过程
模拟上课
天空的变化视频
预习检查
1.太阳辐射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表。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表。
2.太阳辐射给地面升温,地表往外辐射能量,称为______________。
3.大气有能量,往宇宙空间辐射能量称为______________。
4.大气对地面有_______________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保温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73-78页,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吸收
地面吸收
大气辐射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上界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①太阳暖大地
②大地暖大气
③大气还大地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讨论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那么大?
2.在深秋晴朗的夜晚,人们为什么要到田地间焚烧秸秆?
焚烧秸秆产生大量废气,空气中杂质、颗粒物比较多,加强了大气逆辐射,可以弥补因地面辐射散热快而损失的热量。
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分布,白天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温度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课堂小结】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削弱作用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
反射(无选择性)
散射(有选择性)
太阳暖大地(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还大地(大气具有保温作用)
【课后作业】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在新疆会出现“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
(2)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温室大棚的原理。
随堂练习
1.“高处不胜寒”说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与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3.多云天气的昼夜温差不大,主要是因为
太阳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增强
B
D
【材料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同样年轻的成都女孩和藏族姑娘皮肤差异那么大?
2.为什么藏族人们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的大袍?
成都女孩和藏族姑娘照片
藏族服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