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课件 (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5 16:1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说课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内容选自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是承上启下的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地震与地震波”、“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地球的外部圈层”等三部分,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学习地震波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方法,为后续相关学习打下基础,而后学习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主要是为后续四章自然环境不同要素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为高一学生,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认知,具备一定的读图、绘图能力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节课的宏观性,学生接触不多。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课程标准要求,设置必要的相关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结合,类比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利用示意图和比较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震与地震波的相关内容,说出各圈层的特点。
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明确岩石圈和软流层范围,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和特点。
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的特点,绘制出示意图,并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系统,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重点
难点
1.地震波的分类和传播特点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圈层的关系
2.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教法
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听课法、自主学习法、画图法、读图分析法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min)
【导入】播放《地心历险记》片段,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视频中的地心旅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2.如果你是中国“探”地项目的负责人,你会采取哪种方法去研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疑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课件展示】课本关于钻井技术的相关材料。人类目前挖的最深的井为12000多米,目前通过直接观测的方法获取地球内部信息尚存在困难,仍需要通过间接观测来获取地球信息。
【问题】①在买西瓜前为什么要拍一拍西瓜?
②要弄清“盒子里是什么”为什么要摇晃?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帮助学生对“地震波”形成感性认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自主学习】什么是地震波呢?地震波的分类和特点是什么?
【动画展示】如何定义横波和纵波,播放横波和纵波的视频动画,解释两种波传播方向和传播速度的差异。
【探究活动】播放地震时的视频,观察在教室和在海上的人们对地震波的感受有何不同?归纳总结横波和纵波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强调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并通过表格分析比较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与综合思维。
地震波 传播速度 感受 传播介质
横波
纵波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分组探究】小组分配任务,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组一:1.地震波速度发生了几次明显变化?
2.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
组二:结合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并归纳两个不连续界面的特点。
组三:并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及特点,推测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及特点,进一步完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画图、读图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补充】重点强调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在原画示意图上标出软流层和岩石圈,并展示其绘制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空间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亲手绘制示意图,深化学生的认识,加深印象。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二)新课讲授(32min)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地球的外部圈层”完成表格。
圈层名称 概念 组成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探究】通过森林大面积砍伐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分分析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认识到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相呼影响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三)课堂总结,强化认识(3min)
(四)课后作业(2min)
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总结时运用问答法,对部分学生进行提问,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地球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识面。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震与地震波
1.地震波的概念
2.地震波的分类与特点
二、地球的内部结构
1.两个不连续面
2.三个圈层
三、地球的外部结构
1.各圈层的概念与组成
2.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1.3 地球的圈层结构
模拟上课
【导入】播放《地心历险记》片段,边看边思考以下问题:
1.视频中的地心旅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
2.如果你是中国“探”地项目的负责人,你会采取哪种方法去研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地心历险记》片段视频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什么是地震波呢?地震波的分类和特点是什么?结合动画,完成表格填写。
地震波是地震发生时,岩石挤压碰撞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叫地震波。
地震波 传播速度 感受 传播介质
左右摇摆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动画

上下晃动
固态
固、液、气
横波
纵波
小试牛刀
1.地震发生的时候,在海上捕鱼的人们有什么感受( )
A.上下晃动 B.左右摇摆
2.为什么说发生地震的时候要抓住“黄金12秒”?
横波的对建筑物的破坏力更大,而发生地震时,纵波速度比横波快,因此要赶在横波到来之前跑到空旷的地方。
A
【小组合作】结合教材25页示意图,分小组读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小组:1.地震波速度发生了几次明显变化?
2.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
第二小组:归纳两个不连续界面处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点。
第三小组: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及特点,推测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及特点。
【第一小组】
1.地震波速度发生了几次明显变化?
2.地球内部划分为几个圈层?
地震波在一定深度上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地球内部被两个不连续面划分成三层。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
莫霍面
古登堡面
【第二小组】归纳两个不连续界面处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点。
不连续面 深度 地震波波速变化 分界意义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3km
纵波和横波速度突然变快
2900km
地壳与地幔
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地幔与地核
地壳
地幔
地核
【第三小组】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及特点,推测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及特点。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状态
地壳
地幔
地核
莫霍面
古登堡面
17km
17-2900km
2900km以下
固态
固态
液态
固态
上地幔
下地幔
外核
内核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自主阅读教材“地球的外部圈层”完成表格,并分析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圈层名称 概念 组成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1.3《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震与地震波
1.地震波的概念
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横波和纵波)
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1.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随堂练习
1.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A.地核 B.下地幔 C. 上地幔 D.地壳
2.以莫霍界面为分界面的圈层是( )
A.地核与地幔 B.地幔与地壳
C. 内核和外核 D.地壳与水圈
C
B
【补充】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为重要的圈层就是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请大家在图上标出岩石圈。
古登堡面
地壳(固)
莫霍面
内核(固)
外核
(液)
下地幔(固)
上地幔(固)
33km
2900km
软流层
岩石圈
5100km
9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