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0张PPT)
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
3.1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
课程目标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 地理实践力:理解冷、暖气团和冷、暖锋的概念掌握其成因、分布、运动变化规律及
其对天气的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锋面系统.高压、低压系统的形成与影响。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及天气特征,解释常见天气
现象的成因。
探索
冷锋
对流雨
江淮准静止锋
华南准静止锋
山谷风
暖锋
暖锋
冷锋
地形雨
新课导入
我们的祖先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日积月累摸索出许多关于气象变化方面的经验并流传下来,我们叫它气象谚语。
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炊烟顺地跑,天气不会好。
东南风,雨太公。
东风息,戴斗笠。
东风送湿、西风干;
南风送暖、北风寒
蜘蛛结网天放晴
蚂蚁搬家要下雨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于落灯花。
——赵师秀《有约》
问 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景象会在哪里出现?是如何形成的?
“一场春雨一场暖” “一场秋雨一场寒”,
包含哪些地理学知识?
思考:天气预报要报道哪些内容?这些天气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的阴、晴、风、雨、
雪、气温、气压、湿度、云、雾、闪电、
霜、雷、雹、霾等等天气现象,都与天
气系统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锋、气旋与反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
01 锋与天气
一.常见天气系统——锋与天气
1.气团
思考:什么是气团?
它分为哪些类型?
冷
暖
地面
(1)概念:
指对流层下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相似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冷气团和暖气团/大陆性气团和海洋性气团
(2)类型:
水平范围可达几百千米到数千千米
垂直高度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
(2)类型
思考:1.气团按温度分为哪些类型?
2.冷气团形成于哪里?
3.冷气团有什么特点?
①按气团的温度分:冷气团和暖气团。
冷
暖
地面
冷气团
含义:
移动方向:
性质特点:
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冷气团
形成于高纬度,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
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湿度较小;密度较大
冷气团
2°C
28°C
(2)类型
思考:1.气团按温度分为哪些类型?
2.暖气团形成于哪里?
3.暖气团有什么特点?
①按气团的温度分:冷气团和暖气团。
冷
暖
地面
暖气团
含义:
移动方向:
性质特点:
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时,称为暖气团
形成于低纬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
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湿度较大;密度较小
暖气团
30°C
2°C
冷气团
暖气团
比下垫面温度低的气团
比下垫面温度高的气团
类型 气温 气压 密度 湿地 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
冷气团 低 高 大 小 天气晴朗
暖气团 高 低 小 大 天气晴朗
②按气团的湿度分:
思考:按湿度气团分为哪
些类型?它们有什么特点?
可分为海洋性气团和
大陆性气团
海洋性气团
形成:
特点:
形成于海洋上
蒸发水汽多,空气比较湿润
大陆性气团
形成:
特点:
形成于大陆上
蒸发水汽少,空气比较干燥
云量大、水汽多
云量大、水汽多
云量少、水汽少
2.锋
锋面
锋线
锋
思考:什么是锋?锋面
附近天气状况怎样?
冷
暖
地面
暖气团
锋线
冷气团
锋面
锋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
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锋面附近天气特点:
锋面向冷气团倾斜,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雨雪等天气
注意:
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往________一侧倾斜,锋面之上是暖气团。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异大。
冷气团
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生降水。
3.锋面系统
思考: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
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哪几类
锋的分类
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3.锋面系统
(1)冷锋与天气
思考:什么是冷锋?冷锋过境
前后,天气如何变化呢?
冷
暖
锋前
锋后
(1).含义
冷气团势力>暖气团势力,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的天气。
形成:
冷锋:
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方,暖气团被迫抬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过境前:
城市受单一暖气团控制,
气温高,气压低,天
气温暖晴朗
思考:冷锋过境前,
天气如何变化呢?
冷
暖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暖
冷
过境前:
过境时:
思考:冷锋过境时,
天气如何变化呢?
冷
暖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暖
冷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云层增厚,常出现阴天、大风、降温、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
思考:冷锋过境后,
天气如何变化呢?
冷
暖
过境后
过境时
过境前
暖
冷
过境后:
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转晴。
冷锋过境前后的温压变化
思考:冷锋过境前后温
压是怎样变化的?
冷锋: 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我国典型的冷锋天气现象:
a.春——
b.夏——
c.秋——
d.冬——
大风、沙尘暴天气
北方夏季的暴雨
“一场秋雨一场寒”
冬季的寒潮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思考:我国典型的冷锋
天气现象有哪些?
项目 冷 锋
概 念 _____气团主动向 气团移动形成的锋
锋面符号
降水位置 主要集中在______。
锋面坡度
降水特点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城市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温暖晴朗
过境时 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
过境后
举 例
低气压与高气压
冷
暖
锋后
温暖晴朗
阴天、大风、降温、雨雪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北方冬、春季的沙尘暴。
1
(1)冷锋与天气小结
较大
雨区范围窄(小)、强度大、时间短
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习题演练
下图是我国某地2月5日至10日气温、气压变化图。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 暖锋 B. 冷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2.该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
时间是( )
A. 5至6日 B. 6至7日
C. 7至8日 D. 8至9日
B
C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26日 白天 晴 高温 4 ℃
夜间 小雪 低温 -3 ℃
27日 白天 小雪 高温 6 ℃
夜间 晴 低温 -4 ℃
28日 白天 晴 高温 2 ℃
夜间 晴 低温 -8 ℃
3.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符合此次天气
变化的是 ( )
4. 28日,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天气为主
B.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C.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D.大气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
B
D
寒潮
(1)定义:受快行冷锋影响导致24 小时内降温幅度超过10℃,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则形成寒潮天气
思考:什么是寒潮?
1
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
1
1
1
(2)寒潮的危害:
思考:寒潮的利与弊
分别是什么?
①剧烈降温→低温冻害 ,影响农业生产
(秋、春节危害大)
②大风→摧毁建筑物、海上翻船、破坏牧场
③暴风雪、霜冻→影响交通、输电和通信
(3) 益处:
①低温减少病虫害;
②降雪提供水资源、缓解了冬季的旱情;
③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
④提供风力资源
思考:怎样防御寒潮天气?
(4)防御措施
①加强寒潮防御监测和预报,发布准确的消息;
②对农作物和畜群等做好防寒防风准备,减小损失;
③海上船只及时回港避风、避寒;
④气温骤降时,注意添衣保暖,关好门窗,固紧室外
搭建物;
⑤采取熏烟、灌水、覆盖等方法,提高农田的空气
温度和土壤温度,减轻农作物冻害。
1
跟踪训练
读某日亚洲东部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2题。
1.此时图中城市( )
A.乌鲁木齐狂风暴雨
B.北京秋高气爽
C.哈尔滨吹东南风
D.上海有台风过境
2. 未来2-3 天连云港的气温、气压状况变化
可能是(
C
C
(2)暖锋与天气
思考:什么是暖锋?
它是怎样形成的?
暖
冷
暖锋:
锋前
锋后
暖气团势力>冷气团势力,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爬升形成的天气。
形成:
暖气团密度较小,主动爬升到冷气团的上方,导致水汽凝结成云或产生降雨。
思考:暖锋过境前后,
天气如何变化呢?
暖
冷
冷
单一冷气团控制,
气温低、气压高、
天气低温晴朗。
过境前:
城市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气压高,天气低温晴朗。
过境前
过境时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水汽冷却凝结,云层增厚、产生连续性阴雨或大雾天气
过境时:
思考:暖锋过境前后,
天气如何变化呢?
暖
冷
冷
单一冷气团控制,
气温低、气压高、
天气低温晴朗。
过境后: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2)暖锋与天气
暖锋过境前后的温压变化
思考:暖锋过境前后温
压是怎样变化的?
暖锋: 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我国典型的暖锋天气现象:
①一场春雨一场暖
②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③我国北方夏季连续性的降雨
主要发生在春季。典型天气有春天连续的小雨
思考:我国典型的暖锋
天气现象有哪些?
项目 暖 锋
概 念 _____气团主动向_____气团移动形成的锋
锋面符号
降水位置 主要集中在________。
锋面坡度
降水特点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过境时 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
过境后 气温______,气压 ______,天气转晴雨区范强度小
举 例
雨区范围宽广、时间长、强度小
(2)暖锋与天气
冷
暖
锋前
连续性降水或雾
下降
升高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较小
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低温晴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惧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一场春雨一场暖
1
下图中天气系统沿南北方向移动,每小时移动20 km。读图,回答1~2题。
随堂演练
1.关于图中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B.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C.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D.我国冬季常见此天气系统
2. 6小时后,关于甲、乙城市天气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城市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甲城市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
C.乙城市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乙城市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B
B
1
随堂演练
B
B
1.在下图中画出冷锋、暖锋过境前后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曲线。
(3)准静止锋
思考:什么是准静止锋?准静止
锋过境前后,天气如何变化呢?
冷气团
暖气团
准静止锋
冷气团
暖气团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
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过境时:
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多持续性降水;气温、气压反复升降。
项目 准 静 止 锋
概 念 ______ 气团势力相当
锋面符号
举 例
过 境 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现 等天气
过 境 时
过 境 后 单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现气团控制
低气压与高气压
(3)准静止锋与天气
冷暖气团
夏初,江淮准静止锋造成该地区长达一个多月的梅雨天气;
冬半年,南下的冷空气遇云贵高原上山脉的层层阻挡,锋面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停滞,形成昆明准静止锋。
持续性降水
1
课堂小结 锋面降水的特点
冷锋
以锋后为主,雨区窄,雨量大、时间短
暖锋
降水在锋前,雨区宽、雨量小,持续时间长
准静止锋
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持续时间比较长
.我国典型的四大准静止锋
青草池塘处处蛙
“清明时节雨纷纷”
思考:我国有哪些典型的准静止锋?
1
江淮准静止锋
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
时间:6月初—7月上中旬(春末夏初)
成因:每年6月初至7月上中旬(春末
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
陆上南下的冷空气势力相当,在长江
中下游、江淮地区相持对峙,冷暖空
气势均力敌。导致形成持续一个月左
右的连阴雨天气,俗称“梅雨”
影响:
江淮地区形成降水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
1
1
昆明准静止锋
时间:冬季——云层低而薄,易形成连阴雨天气
原因:每年冬季北方的冷气团(东北季风)与西南暖湿气团相遇,受到云贵高原阻挡,
在云贵高原相持对峙,使锋面处于准静止状态,形成昆明准静止锋。
影响:云贵高原东北侧(贵州省)阴雨寒冷,常有冻雨天气;
云贵高原西南侧(云南省)晴朗温暖。如贵阳冬季有
“天无三日晴”“的现象。昆明“四季如春”。
思考:昆明准静止锋发生在
什么时间?它是怎样形成的?
阅 读
昆明准静止锋
东北季风
西南暖湿气团
1
1
1
天山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
时间:多出现在冬春季节
成因:冷锋进入准噶尔盆地,被天山阻挡,移动速度减慢,徘徊不前,在天山北坡和
北疆大部分地区形成持续的阴雾、微雪天气,形成天山准静止锋。
影响:冬春季节,天山北坡出现微雪、大雾天气;
1
华南(南岭)准静止锋
时间:冬春季节
形成:冷空气南下势力逐渐减弱,受南岭山脉阻挡,锋面在南岭至南海间处于准静止
状态,产生持续性降水天气。
影响:春夏季可带来暴雨。
如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积累
1
西太平洋副高与我国雨带位置移动
中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经常处于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的距离处。
1
(1)正常年份——冬夏季风进退与中国东部雨带移动
江淮梅雨天气
1
(2)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副高势力强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北)、副高西伸北进快:
夏季风势力强,锋面北移速度快,我国易出现
“北涝南旱”。
原因:北方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雨带在北方停留时间
较长,降水增多,南方雨季变短,降水变少。
副高势力弱的年份(副高较常年偏南),副高西伸北进慢:
夏季风势力弱,锋面北移速度慢,我国易出现
“南涝北旱”。
原因:北方夏季风来得晚、去得早,雨带在南方滞留时间
较长,降水增多;北方雨季变短,降水减少。
夏季风的进退
旱涝灾害多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简称西太平洋副高,是一个在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永久性高压环流系统,其位置和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气、台风影响深刻。近年来,登陆我国东北地区的台风频次不断增多,强度不断增大。如图为“8月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季节性变化是
A.冬季最北,夏季最南 B.冬季最南,夏季最北
C.春季最北,秋季最南 D.春季最南,秋季最北
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
A.乌云遮日 B.冷若冰霜
C.风雨交加 D.晴空万里
B
D
随堂演练
随堂演练
A
(2022·广东省六校联考)2021年西太平洋副高北抬时间早、稳定少动,导致我国夏季北方地区遭遇空前不遇的持续暴雨,引起了洪涝灾害,北方蔬菜产区受灾减产并导致了全国性的蔬菜价格上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该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持续暴雨,是因为副高
①北抬时间早,雨季开始早 ②北抬时间早,伏旱结束早
③稳定少动,天气晴热,对流旺盛 ④稳定少动,对暖湿气流引导作用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我国北方地区暴雨引起蔬菜减产的原因是
①农田过湿,蔬菜容易烂根 ②光照减少,蔬菜发育缓慢
③冲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④雨水过多,病害、虫害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随堂演练
(2022·广东省六校联考)2021年西太平洋副高北抬时间早、稳定少动,导致我国夏季北方地区遭遇空前不遇的持续暴雨,引起了洪涝灾害,北方蔬菜产区受灾减产并导致了全国性的蔬菜价格上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年夏季我国北方地区遭受持续暴雨,是因为副高
①北抬时间早,雨季开始早 ②北抬时间早,伏旱结束早
③稳定少动,天气晴热,对流旺盛 ④稳定少动,对暖湿气流引导作用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我国北方地区暴雨引起蔬菜减产的原因是
①农田过湿,蔬菜容易烂根 ②光照减少,蔬菜发育缓慢
③冲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 ④雨水过多,病害、虫害多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D
A
.中央气象台2017年2月20日18时发布的寒潮蓝色预警显示,受强冷空气影响,20日20时至22日20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部、江汉东部、江南中西部、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气温将下降8 ℃以上,部分地区降温超过12 ℃。此次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雨雪范围广;二是雨雪强度强;三是雨雪影响大。
1.判断以下天气现象是由哪个天气系统带来的。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一场春雨一场暖”
③“一场秋雨一场寒”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⑤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⑥冬春季节的沙尘暴
⑦寒潮
⑧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冷锋____________;暖锋____; 准静止锋______。
随堂演练
①③⑤⑥⑦
②
④⑧
习题演练
(高考全国卷Ⅱ)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17时 B.17-18时
C.18-19时 D.19-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
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C
B
读某天气系统经过沈阳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该天气系统到达沈阳市
的时间是( )
A.29日 B.31日
C.1日 D.3日
4.该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B
C
1
思考:2021年7月20日河南遭遇超特大暴雨,其强度百年一遇,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
的降雨? 谁是此次降水的推手呢?
02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1
1.基本气压场
一.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低气压与高气压,描述的是 状况;
气旋与反气旋,描述的是 状况。
气压分布
气流运动
(1)高压中心
(2)低压中心
(3)高压脊:
等压线向气压 处凸。
(4)低压槽:
等压线向气压 处凸。
低
高
等压线高压脊与低压槽
海平面气压分布( 2016年11月9日6时)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
①从低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
②从高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
西北风
东南风
2.低压(气旋系统)与天气
1005.0
低
1002.5
1000.0
北半球气旋
单位:hpa
风向
气压梯度力
低
(1)气流水平运动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低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思考:什么是低压(气旋)?
它的水平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过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按逆时针方向流动;
在南半球向左偏转,按顺时针方向流动。
大气的这种流动,很像江河中的漩涡,所以低压又叫气旋。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西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南半球气旋
辐合
幅散
气流上升运动
上升
雨
思考:低压(气旋)的气流
为什么会作垂直上升运动?
气旋及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示意
(2)气流垂直运动
思考:低压(气旋)的气流
为什么会作垂直上升运动?
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
低,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因此,一个地方受
低压控制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
近地面
北半球气旋垂直气流
南半球气旋垂直气流
过程: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流动。
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所含的水汽凝结成云和雨。
因此,一个地方受低压控制时,常出现阴雨天气。
气压变化:
气压变化
(3)气压变化:
思考:1.气旋过境前后
的气压有何变化?
2.气旋控制时天气状况
怎样?
3.我国受气旋影响的
典型天气有哪些?
气压变化:
先降低后升高
(4)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
+原因:低压中心气流上升
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易
成云致雨。
(5)典型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的台风
气流
(1)概念:中心气压比四周低时,形成空气由四周向中心流动的大气涡旋,
称为气旋。
(2)气压分布: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3)水平气流:
北半球:低空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辐合,高空顺时针辐散;
风向:东部:东南风;西部:西北风
南半球:低空顺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辐合,高空逆时针辐散
风向:东部:东北风;西部:西南风
“南顺北逆 ”
(4)垂直气流:中心气流辐合上升
(5)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
(6)气压变化:先降后升
(7)典型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
南半球
北半球
小结:2.低压(气旋系统)与天气
思考:什么是台风?
其源地在哪里?
典型天气—热带气旋(台风)
(1)含义:
形成于南北纬5°- 20°、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海洋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风力达12级以上,统称为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
(2)源地:
西北太平洋水温较高,是影响我国台风的主要源地。
2016年9月10日14时,西北大平洋洋面上一个热带低压加强为热带风暴,命名为“莫兰蒂”.“莫兰蒂”于9月12日02时加强为台风, 11时加强为超强台风(图3.1), 9月15日03时超强台凤“莫兰蒂”在厦门登陆,之后逐渐减弱,于9月16日凌最在中国黄海海域消散。
问题探究:
思考:1.“莫兰蒂”生成的地点为何会是西北
大平洋洋面
2.“莫兰蒂”为什么登录后逐渐减弱
洋面水温高,加热大气,大气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
台风登陆后,因失去了海洋水汽和热量供应,空气上升的动力减弱,中心气压逐渐升高,加上陆地摩擦力大,台风逐渐减弱,最终消亡。
(3)台风的形成与消亡
思考:台风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过程:
①洋面水温高,加热大气,大气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形成热带低压。
②由于上升的大气中富含水 汽,水汽凝结释放的热量 继续加热大气,促使大气进一
步上升,带动底层空气不断上升,洋面气压持续降低,使得外围暖湿空气源源不断
地流入;
③随着这一过程的持续进行,热带低压逐渐加强并形成台风。
(3)台风的形成与消亡
思考:台风是怎样消亡的?
消亡:台风登陆后因失去了海洋水汽 和热量供应,空气上升的动力减弱,中心气压逐渐升高,加上陆地摩擦力大,台风逐渐减弱,最终消亡。
(1)热力条件:海面水温高,26°C以上,水汽上升形成低压;
(2)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大气水平旋转辐合;
(3)动力条件:空气下热上冷,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
量,加热进一步抬升空气。
(4)有充足的水汽。
思考:形成台风应具备哪些条件?
(4)形成条件:
台风眼:
气压的最低;风力最弱,无雨,
盛行下沉气流,晴朗无风.
漩涡风雨区:
台风中对流运动和风、雨最强烈
区域,破坏力最大,出现狂风暴
雨天气
外围大风区:
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出现大风
天气(6级以上),风速向中心急
增。
(5).台风结构
即台风中心
也叫云墙区
台风的结构
漩涡风雨区:
狂风、暴雨
台风中心:台风眼(无风、晴朗)
外围大风区
风力较强
(6)台风移动路径
思考:台风移动路径有
几个?为什么会移动?
移动路径:影响因素→副热带高压和地转偏向力
台风基本上是顺着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流而移动的,
像“叶子被水流带动”
三个路径:
①西移路径:处于副高南部时向西移动为主
②西北路径:在副高西部时向西北方向移动
③转向(东北)路径:在副高北部时向东北移动
(7)台风的影响
危害:
①强风:掀翻巨轮,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
破坏。
②暴雨:造成河堤决口,水坝崩溃,洪水泛滥,淹没农田
和村镇。
③风暴潮:潮水漫溢,破坏海堤,淹没岛屿,冲毁房屋、
淹没农田和城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好处:①带来丰沛降水,促进地表热量平衡;
②缓解夏季高温酷暑和伏旱天气;
③台风使海底营养物质上泛,鱼饵增多,吸引鱼群聚
集,增加捕鱼产量;
防御措施:①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②海上船只及时回港避风;
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防灾减灾意识 ;
④提高灾后自救互救能力 ;
⑤ 加强国际合作。
思考:台风产生哪些危害?
益处和防御措施有哪些?
(2017 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D
【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台风中心为台风眼气压值最低,该处为下沉气流、无风;黄海纬度较高,位于温带海区,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中心附近狂风暴雨,读图可知8-12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随堂演练
3.高压(反气旋)
思考:什么是高压(反气旋)?
它的水平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1)气流水平运动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高压),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流动。
1005.0
高
1002.5
1000.0
北半球反气旋
单位:hpa
风向
气压梯度力
1005.0
高
1002.5
1000.0
南半球反气旋
单位:hpa
风向
气压梯度力
北顺南逆辐散沉
东南风
西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过程:
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
旋转流出,气流辐散,
在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
旋转流出,气流辐散
水平方向上顺时针辐散。
高
思考:反气旋气流垂直
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反气旋及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示意
(2)气流垂直运动
思考:反气旋气流垂直
运动方向是怎样的?
过程:
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夏季,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炎热干燥。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就是在副热带高压(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
冬季,高压控制的地区,天气寒冷干燥。我国的寒潮天气就是高纬度大陆上的反气旋东移南下形成的。
高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
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思考:1.反气旋过境前后的气压
有何变化?
2.反气旋控制时天气状况怎样?
3.我国受反气旋影响的典型天
气有哪些?
(3)气压变化:
气压变化:
先升高后降低
(4)天气状况:多晴朗干燥天气
+原因:高压中心气流下沉,温度升高,
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干燥。
(5)典型天气:
①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②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③冬季北方干冷的天气
伏旱
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
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
3.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概念: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时,气流自中心向四周辐散,形成反气旋。
(2)气压分布: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3)水平气流:
北半球:低空由中心向四周顺时针辐散;高空逆时针辐合
风向:东部:西北风;西部:东南风
南半球:低空由中心向四周逆时针辐散;高空顺时针辐合
风向:东部:西南风;西部:东北风
“北顺南逆 ”
(4)垂直气流:气流高空辐合下沉辐散
(5) 天气状况:多晴朗干燥天气
(6)气压变化:先升后降
(7)典型天气:①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②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③冬季北方干冷的天气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跟踪训练
1.判断哪个半球的什么系统
北半球反气旋
南半球气旋
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D
(2018·宜宾高一检测)读图,回答1~2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A.阴冷潮湿 B.晴朗干燥C.高温多雨 D.阴雨绵绵
A
B
3.左图①②③④中
表示冷锋的气压系统的是_______
表示暖锋的气压系统的是_______
表示气旋的气压系统的是_______
表示反气旋的气压系统的是_______
③
④
①
②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外部的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飘散到各个房间,让主人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风塔”顶部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 辐合上升 B. 辐散上升
C. 辐合下沉 D. 辐散下沉
2.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
A.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B. 孔明灯的上升运动
C. 山洞深处冬暖夏凉 D. 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C
D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C.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 便于采光
4.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 从四周流向水池 B. 从水池流向四周 C. 中央为上升气流 D. 四周为上升气流
B
B
03
锋面气旋
三.锋面气旋
思考:什么是锋面气旋?
形成于哪里?
1.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又称温带气旋,近地面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由于频繁的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在高压脊不能形成)
2017年11月27日8时中国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发生地区:温带中纬度地区——温带气旋
.发生时间:冬春季节,北半球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
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0°
40°
60°
60°
对照地图指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多发的地区
温带气旋:中高纬地区—美国东海岸、北海沿岸、渤海湾沿岸等
热带气旋: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北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地区
2.锋面气旋的成因
思考:高压脊和低压槽及其两侧
的气流怎样运动?(北半球为例)
高压脊线上气流下沉
高压脊线两侧气流以
辐散为主
低压槽线上气流上升
低压槽线两侧气流以
辐合为主
低压槽线附近常形成锋面
低
冷气团
暖气团
雨区
暖锋雨区在锋前
雨区
冷锋雨区在锋后
思考
甲
乙
锋面A
锋面B
锋面A自西北向东南移动,为冷锋。
锋面B自东南向西北移动,为暖锋。
甲将有冷锋过境,出现大风、
降温,并可能出现雨雪天气。
1
1
1
1
思考:图中还有
第三个雨区吗?
3.锋面气旋与天气
分析A、B、C三地风的性质:
AB偏北风(西北、东北)
C偏南风(西南)
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步骤
6.判读
①锋面位置→
低压槽:锋线和槽线重合
②气团性质→
低纬度:暖气团控制(南半部分)
高纬度:冷气团控制(北半部分)
③锋面类型→
左冷右暖(不论南北半球)
④锋面移动→
北逆南顺(气旋辐合上升)
⑤锋面附近风向和风速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南左北右偏。
风速:密大疏小
⑥锋面雨区位置和天气→
冷锋:锋后降水;暖锋:锋前降水
⑦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判断某地天气变化
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锋面气旋图的判读步骤
探究导引
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下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
1.上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
反映的是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判断理由是什么?
答案 北半球。近地面情况。
判断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该锋面气旋系统属于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
3.上图中甲地目前在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过境天气过程。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的哪几处?
低
气旋
暖
冷锋
答案 A处和D处。
1.谚语云:云向东,有雨变成风(雨停只刮风),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a、b两处锋面性质及移动方向,
正确的是( )
A.a为冷锋,顺时针 B.a为暖锋,逆时针
C.b为暖锋,逆时针 D.b为冷锋,顺时针
C
考向精炼
(2)最符合“云向东,有雨变成风”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2.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为锋线,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是( )
A.北半球锋面气旋 B.北半球冷锋
C.南半球锋面气旋 D.南半球暖锋
(2).图中各点天气状况可能处于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 D.②③
A
C
跟踪训练
(2018·辽宁调研)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完成3~6题。
3.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中,能形成暖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暴雪
5.图中甲、乙、丙、丁四线所在地区,反映晴朗天
气的是
A.丙、丁 B.甲、乙
C.甲、丙 D.乙、丁
6.一股来自内蒙古地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推进,给华北地区带来沙尘暴天气,
该天气系统是( )
A.甲线 B.乙线 C.丙线 D.丁线
D
C
B
C
(2018·湖南湘东五校联考)下图为“2018年12月22日12:00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甲地天气系统及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高压 阴雨连绵
B.低压 狂风暴雨
C.反气旋 晴朗干燥
D.气旋 晴朗无风
8.当乙处锋面系统在北京过境时,北京
A.太阳辐射大量增加
B.大气逆辐射将减弱
C.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地面吸收热量增多
C
C
天气图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它分为地
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
四. 天气图及其利用
1.天气图
思考:天气图分为哪几种类型?
如何利用简易天气图判读天气系统?
(1)天气图: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它分为地面天气图和高空天气图。
(2)天气图中常见天气系统的表示方法
等压线上的数值为气压值,单
位常用百帕。一般将气压值为10的整倍数的等压线加粗表示。
冷锋一般用蓝色实线表示,并在冷气团移动方向一侧
绘制蓝色三角符号。
符号中不同数量的齿,代表不同风力大小,
顶部指向的方向为风向。
等压值内高外低时为高压
中心。等压值内低外高时
为低压中心。
暖锋一般用红色实线表示,并
在暖气团移动方向一侧绘制红
色半圆符号。
台风中心一般用涡旋状符号表示。
地面天气图用于分析某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
(3)地面天气图的判读:
地面天气图:
①用于分析某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图。
②综合表示了某一时刻地面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给出了雷暴、降水、
雾、大风和冰雹等天气所在的位置及其影响的范围。
③根据气压值绘制等压线,分析出高、低气压系统的分布 ;
④根据温度、天气分布,分析并确定各类锋的位置。
⑤天气图中的红色数字代表气温,黑色曲线为等压线。
⑥等压线是在地图上将某一时间内海平面气压值相等的地点连接起来的平滑曲线。
同一条等压线上各点的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反映了气压分布情况,通过等压线
图可判断出高低压位置,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完成天气分析。
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近地面天气图(2018年9月4日20时)
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近地面天气图(2018年9月4日20时)
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近地面天气图(2018年9月4日20时)
读图分析康保县27—30日的天气变化
河北省康保县
2017年11月28—29日
1.降下2017年初雪
2.降温幅度8—10℃
3.偏北风6—8级。
3-1-9 2017年11月27日8时中国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
2.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
从天气图中,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判断出不同的天气系统,以及天气系统中的气流状况,并由此判断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状况。
通常,高气压控制区域多为晴朗干燥的天气。
原因: 由于高压控制区域,空气下沉,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多干燥、晴朗天气。
低压控制的区域多为阴雨天气。
等压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大,
风速较大;
等压线分布稀疏的地区,气压梯度力较小,
风力较小。
2018 年 8月 3日 8时中国近地面天气形势( 右 )
1
高气压中心向外延伸的狭窄区域叫高压脊。
天气图上表示高压脊的等压线以凹面朝向高压。
脊附近的空间等压面呈上凸形,类似山脊。
2018 年 8月 3日 8时中国近地面天气形势( 右 )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可以发现我国东海附近地区为低气压中心,气流从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气温不断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因此,在我国的华东地区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降雨天气。由于该地的低压系统在近地面的等压线分布密集,水平气压差异较大,因而风力也较大。杭州湾、长江口等部分地区的风力为 8 ~ 9 级,阵风可达 10 ~ 12 级。
1
高气压中心向外延伸的狭窄区域叫高压脊。天气图上表示高压脊的等压线以凹面朝向高压。脊附近的空间等压面呈上凸形,类似山脊。
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
问题:从气温、气压、晴雨、风向、风力等方面描述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状况
2017 年 7月 16 日 14 时 中 国 东南沿海近地面天气形势
气压:根据图中等压线的分布状况,北太
平洋上形成了高气压中心,并且向
西延伸,控制了我国东南沿海大部分
地区,这些地区正受副高控制,气压高;
天气:这些地区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盛
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气温不
断升高,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
气温: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云层稀薄,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我国东部
大部分地区在高气压的控制下,形成
了高温天气,
风向:偏南风
风力: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1
课堂小结:
3.1 常见天气现象及成因
思考:1.梅雨形成的原因
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
2.梅雨强弱与入梅、出梅时间的早晚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夏季风的强弱及推进到江淮流域的早晚有关。
进而影响入梅、出梅时间的早晚和雨量的多少 及年际变化。
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 ,正值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故称“梅雨”
影响:主要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台湾省、日本中南部、
韩国南部等地。
作业题
1. 根据给出的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2014 年 10 月 20 日,青海湖海心山北侧出现“龙吸水”的壮观场景。气象专家指出,这是一种局部强对流天气现象——水龙卷。
找出能表示导致水龙卷的天气系统图
1.C
2. 读“亚洲局部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图中天气系统类型的名称。
(2)说出图中所示月份和季节,并给出理由。
(3)推测昆明的天气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反气旋
1月 冬季 理由:根据气温和气压两个
要素的特征给出
天气状况:晴朗、温和、无风、气压高。
理由:昆明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等
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冬季温和为14°C,相对温和
3.读“2015年7月20日15时东亚局部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图,根据风的定义,在
图中画出甲地和乙地的风向,并比较两地的风力大小。
2015 年 7 月 20 日 15 时东亚局部地区近地面天气形势
甲地西北风或偏北风,
乙地西北风或偏北风。
甲地比乙地等压线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