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年级上册备课资源包 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八年级上册备课资源包 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7 08:54:33

文档简介

《农业》习题
1、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
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
C.降水都比较少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2、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主要是因为( )
A.各地农业发展条件差异大
B.各地的种植习惯差别大
C.各地风俗习惯差别大
D.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
3、下列地区农业发展不适宜的是( )
A.山地高坡地区—林业
B.河湖洼地—渔业
C.肥沃平原—畜牧业
D.河口三角洲—种植业
4、读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图,我国的小麦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以北
C.秦岭-淮河以南
D.西南地区
《农业》习题
1、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中国科学院在河南封丘、山东禹城以及河北南皮三个中、低产试验区,贯彻正确的农业政策,适当投入资金、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粮食每公顷产量从1964年以前的750-1500千克提高到近年来的6000-10500千克。据此,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产各业的稳步增长,必须:(? )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
3、读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图,我国的棉花主要分布在(? )
A.秦岭-淮河以北
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的丘陵地区
C.华北平原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
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
《农业》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
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
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
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
D.①茶叶③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2、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它主要分布在(? )
A.东南沿海?
B.华北平原
C.长江流域?
D.内蒙古高原东部
《农业》习题
1.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农业生产的是(  )
A.种植草药
B.种植葡萄
C.养殖珍珠
D.制作沙发
2、读下图,完成(1)、(2)两题。
(1).图中景观最可能分布在下列哪一省区(  )
A.西藏
B.黑龙江
C.云南
D.内蒙古
(2).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渔业
D.林业
3.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作物是“南麦北稻”的分布格局
B.糖料作物是“南甜北甘”的分布特点
C.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三大油料生产区
D.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二至三熟
《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2.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3.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并了解我国走科技兴农之路。
德育目标
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技兴农的思想,并为农业发展好好学习,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难点 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脑、有关农业的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分布
第二课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科技强农之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中国人来说,2001年12月11日是个振奋人心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中国加入了WTO。但前任总理朱镕基曾说了这样一段话:“入世大家都开心,就我一个人不开心,因为外国的农业是现代化的生产,他们的成本低,价格也比我们低得多。如果他们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的话,将会造成中国农民收入的减少,这将是中国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国的农业情况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板书 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讲授新课]
(自由发言)同学们虽生活在城市里,但对农业这两个字却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农产品打交道。大家不妨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学生谈谈自己接触过或听说过的农业活动,或自己认为是农业活动的有哪些?)
(引导总结)同学们在谈的过程中有无留心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动物或植物)像这种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用电脑打出)
(练习巩固)用电脑打出以下农业活动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农业,以加深对农业概念的理解。养鸡 养花 人工养殖珍珠 打猎 采草药 养蚕 种果树 捕鱼 种橡胶树
(承转过渡)农业类型多种多样,我们可依据一定的方法来进行分类。每一类即为一生产部门。
(读图分析)读图P90课文并结合图4.6,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明确各主要部门的概念,并学会判断。
板书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读图分析)让学生读P93图4.10,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提问:
1.图中绿色部分地区主要农业活动是什么?(放牧)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以畜牧业为主。这四大牧区分别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播放录像:这四牧区的畜牧业情况,加强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2.黄色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部门有哪些?(种植业、林业、渔业)
3.这两部分大致以什么线为分界线?(400毫米的年降水量线)这条线大致把我国农业区分成东西两部分,东西差异也是我国农业分布最明显的差异。
(板书)1.a.东西差异——界线: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观看录像)播放有关种植业、林业、渔业情况。
提问:
1.从录像上观察,种植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样地形上?(平原)电脑闪现我国主要平原,说明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区)
2.林业一般在什么地形上?(山地或丘陵地形)电脑闪现我国三大林区,这三大林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横断山区、东南丘陵林区)哪些地方为天然林?(东北、西南林区)哪些地方为人工林?(东南林区)
3.渔业一般分布在什么条件的地方?(靠海或靠河等水多的地方)电脑打出我国渔业分布图,从图上看,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什么地方?(长江中下游地区)
(承转)造成东西部农业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讨论)
(板书)b.原因分析
(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
(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秦岭—淮河)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
(我国农业在南北分布上的差异可以参照分析我国农业在东西分布上的差异的方法,详略。)
第二课时
板书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提问引导)中国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粮食需求量大,如何解决粮食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呢?(学生回答:提高粮食收入,控制人口数量)我们现在一般家庭的饮食结构如何呢?(粮、肉、蛋、奶、菜等)一些地方为增加粮食收入,“一刀切”全用来发展农业(耕作业),能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呢?(不能)那么应该怎样发展农业生产呢?(学生答: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充分利用各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我们还要知道,发展农业生产还要受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也是遵循“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表现。
板书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我国依靠科技进步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科技兴农的发展道路,并介绍有关科技与农业的典型案例,让科技强农的观点深入学生的思想。
歌曲结课,意蕴深长: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学习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希望你们将来热爱农业、献身农业,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重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结束本课。
课件18张PPT。第二节 农 业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
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渔 业 种植业 畜牧业 林 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在牧区,牧民靠放牲畜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主要农业部门谷物、蔬菜种植业肉、蛋、奶畜牧业鱼、虾等渔业水 果林业 连 线以畜牧业为主的省区以种植业为主的省区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北 方 南 方秦岭—淮河 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南北差异明显,北方多为旱地,南方多为水田。东西差异海洋捕捞淡水养殖东北平原旱地一年一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华北平原旱地两年三熟小麦、玉米、花生、温带水果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水田东南丘陵一年二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一年三熟水稻、甘蔗、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当时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的有利的地区。
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A、B、C、D四处最适合发展的农业部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讨论:
1.A、B 处发展的农业部门能不能互换一下,说说你的理由。这样做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当地农民能不能种植香蕉、菠萝等水果?“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你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
1.完成课本97页活动题。
2.归纳:影响农业因地制宜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四、走科技强农之路 近年来,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业。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采用无土栽培具有节省耕地、省工省力、省水省肥、绿色环保等优点。 生物技术等用于病虫害防治,减少了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产品。温室大棚里的西红柿太空南瓜反馈练习: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 )
A种植业 B林业 C牧业 D 渔业
2.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3.我国东北平原的耕作制度是 (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 一年一熟 D 两年三熟
4.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条件 B 地形条件 C 土壤条件 D 水源条件AD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