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 4页 例 4、例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会简单的换算。
2.让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3.初步形成估测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用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你能用手比划一下一厘米大约有多长?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大约都是一厘米。
相信同学们一定说对了,如果用直尺测量教室中黑板的长度,你们觉得合适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
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米
(1)现在请同学们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找一找,有没有一米?
(2)找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米,用米尺量一量。
师:有同学找到了,他家的洗衣机高度大约是1米,还有门窗的高度大约是1米,扫帚的高度大约是1米。
(3)看一看
师:生活中大树的高度,楼的高度,床的长度都要用米作单位。
小结: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做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拿出米尺看一看,1厘米比1米怎么样?是的,短得多。
请你在米尺上看看一米里面有多少个一厘米?你们发现米与厘米的关系了吗?跟老师一起来探究一下,P米尺上每个小格是1厘米,1个大格中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大格是10厘米。
3.生活中的1米有多长
请你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大约是1米?
灯管的长大约是1米
门的宽大约是1米
4岁左右孩子的身高大约是1米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老师考考大家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室宽约6( )。
(2)黑板长约3( )。
(3)小明身高126( )。
(4)课桌高70( )。
(5)教室门高2( )。
2.量一量,填一填(P8第3题)。
借助尺子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新铅笔和筷子,然后完成书上的填空。
师:一支铅笔大约是18厘米,比20厘米短一些,5个20厘米相加是100厘米,所以大约5支这样的铅笔长1米。
一根筷子大约长25厘米,4个25厘米相加是100厘米,所以大约4根这样的筷子长1米。
同学们准备的铅笔和筷子长度不完全相同,所以可能结果存在一些小差距。像这样的题,只要我们先量出一个物品长多少厘米,再推算出大约多少个这样的物品长一米,大概估算出结果即可。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米,它与厘米一样都是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生活中量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米单位,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长度大约是一米的物体,最后我们还借助米尺了解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收获可真大。以后的数学课堂中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认识米练习题
一、我会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 )作单位,用字母表示为( )。
(2)1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4米=( )厘米
3米+60厘米=( )厘米 34厘米+20厘米=( )厘米
二、这样的说法对不对?
1.筷子长15米。……………………………………()
2.课桌高70米。……………………………………()
3.大树高10厘米。……………………………………()
4.小红的大拇指宽约1米。…………………………()
三、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m或cm)
(1)一枝铅笔长15( )
(2)爸爸身高是1( )76( )
(3)一条裤子长1( )
(4)一把剪刀长13( )
(5)一幢大楼高56( )
(6)一根丝瓜长60( )
(7)教室门高2( )
(8)写字本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