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会正确地进行连加、连减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2.对比中优化算法,感受竖式简便写法的合理性和简洁性。
通过解决问题,感受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连加、连减的两步算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秋天到了,地里的南瓜成熟了。二(1)班的同学们分成三个组来到农场摘南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是的,第一组摘了28个,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2个。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二(1)班和二(2)班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
生2:我提的数学问题是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南瓜?
生3:我提的数学问题是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了南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这个数学问题。怎么列式?28+34+22=,为什么要用连加?(是的,要求“3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了南瓜?”,就要把3个组摘的南瓜的数量合起来)。
探究新知
教学例1(连加)
(1)学生尝试计算
师:怎样计算?请你试着算一算。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学生汇报,探究加法竖式连写的方法
师:请仔细观察这两个加法竖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第一个加法竖式的得数(描红上面第一个加法竖式中的“62”)就是第二个加法竖式的第一个加数(描红上面第二个加法竖式中的“62”),像这样重复写不简便,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两个加法竖式连起来,找到一种更简便的写法呢?(学生尝试计算、并汇报)
师:这两种写法与原来分开写两个竖式计算相比,有什么好处呢?如果用第二种简便写法,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两种写法更简便,如果用第二种写法,能凑成10 的可以先算)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不仅用连加的方法解决了“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这个问题,还找到了连加竖式的两种简便写法。让我们再回到南瓜地,李大爷和王叔叔要把南瓜运走了。(课件出示题目)
2.教学例2。
(1)读题,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列式
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数学信息是: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数学问题是:还剩多少个?)
师: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怎样列式?(84—40—26=)
师:为什么要用连减?(要求还剩多少个南瓜,就是要从84个南瓜里面,去掉李大爷运走的40个,再去掉王叔叔运走的26个,所以要用连减来解决。)
(2)探究计算方法
师:怎么计算?请你试着算一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40—26=,我是这样算的,第一个竖式计算出84减40的差是44,再用第二个竖式计算出44减26的差是18。
生2:我们可以将两个减法竖式连起来写。84减40等于44,再减26等于18。
师:连减为什么可以像连加的第一种简便写法那样将两个竖式连写?(因为第一个减法竖式的得数是第二个减法竖式的被减数,所以我们可以将两个减法竖式连起来写。)
师:84-40=44,能口算,可以不写竖式,只要列44减26等于18这一个竖式就可以了。
师:刚才我们用连减的方法解决了“还剩多少个南瓜”这个数学问题,找到了连减竖式的简便写法。还有其它方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生:先算一共运走了多少个南瓜,40+26=66(个),再算还剩多少个南瓜?84—66=18(个)。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呢?84—(40+26)=18(个)
师:为什么在40加26这里要添加小括号呢?
生:因为要先算一共运走的南瓜,也就是要先算40加26,所以要在40加26这里加小括号。
三、巩固提高、内化理解
1.竖式计算。
37+28+19= 52-16-28=
2.数学小诊所(数学书30页第6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不但会列两个竖式计算连加、连减,还学会了连加、连减的简便写法。在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相加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如果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作十,然后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