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堂导入
从公式v=s/t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下面我们实际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
让学生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1
01
PART
平均速度的测量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装置组装图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步骤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记录表格: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难点是计时结束要以听到撞击声为准,即听到声音的同时记录结束时刻.
(2)在计算平均速度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而绝不能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
总结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扩展性实验
实验装置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1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0.02s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大约只有 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观察图中甲、乙两小球的频闪照片,由图可以看出_______(选填“甲”或“乙”)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利用自己的刻度尺,粗略求出乙球从a到d的平均速度:_______.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析:
图甲中照片间隔距离相等,说明此物体速度一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乙中照片间隔距离依次增大,说明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从a到d所用时间t=0.06s,距离由刻度尺量得s=3.8cm,则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甲 0.63m/s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例2 小华想估测自己上楼的速度,他没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但他灵机一动,用脉搏的跳动测时间,他的脉搏在平静时每分钟跳72次,他从二楼走到三楼,数出自己的脉搏跳动18次.请你帮他计算一下上楼的平均速度(假设两层楼之间楼梯长6m).如果考虑他上楼过程中身体的运动引起心跳加快这个因素,则他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01 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
这种方法测出的速度比实际速度偏小.
02
PART
课堂总结
02 课堂总结
03
PART
课堂练习
03 课堂练习
1.某百米短跑运动员,他的成绩为10秒,如果他在前5秒内的平均速度为9m/s;冲过终点的时速度达到13m/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8m/s B.9m/s C. 10m/s D. 11m/s
C
03 课堂练习
2.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B
03 课堂练习
3、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A. 6m/s、7.5m/s B.5m/s、7.5m/s C.5m/s、6m/s D.7.5m/s、5m/s
D
03 课堂练习
4、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5m的路程,接着静止5s,再在5s内通过10m的路程,物体在这15s内的平均速度是( )
A.1m/s B.15m/s
C.2m/s D.1.5m/s
A
03 课堂练习
5、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
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B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