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复备人: 复备时间:
学科 化学 设计者 单位
年级 九年级 来源 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课时 1课时
【课程标准】2022版 1.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金属底板的打磨处理,认识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对金属蚀刻液的选择,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并熟知金属活动性规律。
【德育融合点】 1. 通过我国古代湿法冶金术介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评价任务设计】 1.通过对金属底板的处理及其原因分析,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通过对腐蚀液的选择及原因分析,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主问题设计】 1.制作金属蚀刻画之前为什么要对金属底板进行打磨处理? 2.哪些金属可以用作金属蚀刻画的腐蚀液?
【教学活动】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分析与思考: Fe + 2HCl===FeCl2 + H2↑ Zn + 2HCl===ZnCl2 + H2 ↑ 2Al + 6HCl===2AlCl3 + 3H2 ↑ Mg + 2HCl===MgCl2 + H2 ↑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4.置换反应 问题:除了酸之外还能使用哪种腐蚀液制作金属蚀刻画? 探究活动: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结论:铁、锌能从硫酸铜、硝酸银中把铜、银置换出来位置靠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他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主问题处理过程】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加强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了解 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后总结置换反应定义 思考:除了酸之外金属还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有什么规律? 介绍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如何判断金属活动性?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 【成果与评价】
【布置作业】 以盐溶液为腐蚀液,设计并制作金属蚀刻画。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二、置换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
【我感、我思、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