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1物质的溶解性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5 19:0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溶解性(一)》教学设计
复备人: 复备时间:
学科 化学 设计者 单位
年级 九年级 来源 鲁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课时
【课程标准】2022年版 认识结晶现象,了解溶解度的含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2.理解什么是溶解度,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知道温度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德育融合点】 1.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条件的控制,让学生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科学严谨的生活态度
【评价任务设计】 能利用给出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能理解什么是溶解度,知道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知道温度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能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主问题设计】 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什么是溶解度。 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
【教学过程】 化学上,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 能力叫做溶解性。 活动一: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性? 2.猜想假设: 3.进行实验 (1)探究溶质、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结论:溶剂的种类、溶质的种类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内因) (2)温度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 4.结论:影响因素,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受溶剂种类、溶质种类、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思考:如何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大小 活动二:认识固体溶解度 如果要比较不同种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应该限定哪些条件呢 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通常指水);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的质量单位是g; 溶解度定义:化学上通常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的大小。 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的质量。 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的含义是什么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4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4g蔗糖。 跟踪训练 活动三:认识气体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一定压强,一定温度下某气体物质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气体的体积. 2.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3.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压强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4.生活中哪些事例能说明温度和压强对气体的溶解度影响很大? 对下列现象你熟悉吗?请查阅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相关资料,来解释一下吧! 课堂小结 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的定义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3.溶解度的定义 4.气体溶解度 【主问题处理过程】 了解溶解性的概念,学生讨论提出那些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作出假设 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通过实验逐步验证溶质溶剂对物质溶解性影响的假设 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通过老师的观察指正,纠正自己的实验动作 总结影响因素和实验过程,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错误 思考比较不同物质溶解性大小的方法和限定条件 理解并掌握比较不同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限定条件,思考溶解度的定义,小组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溶解度的定义,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熟记定义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老师检查后根据自己的错误进行重点学习 掌握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学会判断温度和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利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进行解释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下课后进行整理,做好课后的总结 【成果与评价】
【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练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物质的溶解性 1.溶解性的定义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温度 3.溶解度 (1)定义(2) 四要素 (3) 气体溶解度
【我思、我感、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