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视频)【2023-2024学年人教九上历史公开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视频)【2023-2024学年人教九上历史公开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5 20:48:16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人教九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历史 九年级上册
释迦牟尼佛像
九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种姓制度重压
创立宗教解脱
第3课古代印度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印度人口增至14.1亿,联合国预计将于今年4月中下旬宣布,印度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将为该国开启新的篇章。
有分析指出,印度的体量会提升其国际地位,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印度在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NN报道指出,二十世纪下半叶,印度一直保持着快速的人口增长,年增长率达到2%。自1947年独立后,印度人口增长了超10亿,并且预计在未来的40年里还将继续增长。
根据联合国预测,2064年印度人口将增至17亿,管理人口将成为该国面临的挑战,庞大的人口规模给水和能源带来压力。此外,面对迅速增长的工作年龄人口,国家创造优质就业岗位的能力也受到考验。
你知道印度的历史 吗?
联合国将官宣印度成人口第一大国(羊城晚报,2023年4月11日)
课堂导入
03
02
0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森严的种姓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知道古印度的地理位置,早期奴隶制文明名称和统一国家出现的时间和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国家鼎盛强大的表现;分析古印度文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时空观念)(重点)
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理解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历史价值。(唯物史观、史料实证)(难点)
了解佛教的创立以及传播,认识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的价值,分析佛教能迅速传播的原因。 (唯物史观)(重点)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2022课标要求
目录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2
3
1
一、从早期文明到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二、雅利安人优越感的产物:森严的种姓制度
三、统治者由打压到扶植——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古印度与今印度地理范畴有何区别?
2、印度早期文明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3、古印度主要文明成就有哪些?
1、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2、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3、唯物史观: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1、统治者对佛教为什么由打压到扶植?
2、佛教对周边国家的文明有何影响?
3、合作探究:现在印度信仰佛教的人数只为全国人口的1%,这是为什么呢?
PART ONE
第一部分
一、从早期文明到孔雀王朝: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印度与今印度地理范畴有何区别?
2、印度早期文明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3、古印度主要文明成就有哪些?
古印度
现今印度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在亚洲次大陆。包括现在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它北面是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这里有两条河流,西部的是印度河,东面的是恒河。印度的名字起源于印度河,中国古代称他为天竺。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从早期文明到孔雀王朝: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问题1:古印度与今印度地理范畴有何区别?




1.地理位置


环境

印度河
问题2、根据图片说说,印度早期文明得益于哪些自然条件?
三面环山,一面环海。
优渥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有利于早期文明的诞生。
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
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季风气候,温润宜居。
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18世纪。
尼罗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100年
古埃及实现初步统一
公元前24世纪
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统一
公元前23世纪
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
(1)分布地域:
阅读地图和课文内容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分布地、遗址及存在时间?
印度河流域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3)遗址:
(4)存在时间:
(2)自然环境:
水量丰沛、温暖湿润、土壤肥沃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兴起:哈拉帕、摩亨佐·达罗早期文明遗址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是被发现的文化遗址中保存较好的代表.而哈拉帕是最早发现的,因此用“哈拉帕文明”来命名那消逝了3000多年的文化。哈拉帕文明是一种城市文明。以摩亨佐—达罗为例,分有城区和城堡两部分的古城,多用烧制的砖建成,构造精美协调,有着整齐而精致的排水系统。
城区在东部房屋是平民住房。城堡在西部有许多大建筑,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哈拉帕文明是一个青铜和农耕的文明,哈拉帕文明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上釉彩陶.商业上,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古城有着贸易往来。
2.早期文明
尼罗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100年
古埃及实现初步统一
公元前24世纪
两河流域实现初步统一
公元前23世纪
印度河流域出现文明
古巴比伦统一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1500年
印度河流域出现小国
阅读地图和课文内容,从时间、种族和地点要素复述古印度时代,国家出现的简单情况?
(1)时间:
(2)种族:
(3)范围:
公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
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印度北部)
3.国家出现
华氏城: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时间:
国王:
发展:
首都:
前324年——前187年
阿育王
①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②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
古印度文明的鼎盛:孔雀王朝
(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7年)
4.鼎盛时期
阅读地图和课文内容,复述古印度鼎盛时期的时间、表现。
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6年在位)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武力征伐扩大王朝的版图,阿育王时代是孔雀王朝极盛时代。后来阿育王认识到依靠杀戮不能巩固统治,必须征服人心,于是,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皈依佛教,从此戒除杀生。






阿育王石柱
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
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孔雀王朝王宫遗址
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4.鼎盛时期
衰落
古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代亚非文明的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也都没有延续下去,只有中国文明延续下来。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
云冈石窟佛像
问题3、请根据相关史实与图片说说,古印度主要文明成就有哪些?
5.文明成就
第二部分
二、雅利安人优越感的产物:
森严的种姓制度
1、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2、种姓制度实质是什么?
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今天的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漫画)
等级森严
贵贱分明
职业世袭
法律地位不平等
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在《佛本生经》中留下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理发师之子爱上了离车族(译为“边地主”)的一个少女。他的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儿子,你不要把愿望执著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匠之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离车族之女属高级出身,乃刹帝利之女,因而她是不能和你匹配的。我给你找另外一个与你属同一种姓和家庭之女。”理发师的儿子由于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忧郁而死。
——崔连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问题情境
种姓制度是怎样产生的?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雅利安人维护自己对印度的征服
目标导学二、雅利安人优越感的产物:森严的种姓制度
视频播放:印度的种姓制度,思考:各等级属于的社会阶层、职责与义务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亦称达利特)
等级 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僧侣、贵族
武士、官吏、国王
农民、牧民、
手工业者、商人
非雅利安人,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者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掌管祭祀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1.内容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结合视频,了解种姓制度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界限森严
职业世袭
实行内婚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2.特点
问题1、阅读材料,概况种姓制度有何特点?
“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
——《大唐西域记 印度总述》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制度
3.本质
问题2、阅读材料,概况种姓制度的实质?
①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
②制造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尖锐;使下层劳动人民备受压迫和歧视,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贫富悬殊
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生背景
种姓制度引发暴乱不断

4.影响
至今种姓制度依然影响印度社会的发展。
问题3、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今天的印度社会有什么影响?
1、统治者对佛教为什么由打压到扶植?
2、佛教对周边国家的文明有何影响?
3、合作探究:现在印度信仰佛教的人数只为全国人口的1%,这是为什么呢?
第三部分
三、统治者由打压到扶植: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释迦牟尼佛像
视频播放:佛教的诞生
目标导学三、统治者由打压到扶植: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阅读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图,依图例找出佛教分布地区。
1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2、背景:种姓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
低种姓人民生活困苦。
3、早期内容:
反对婆罗门特权,提出“众生平等”
宣扬“忍耐顺从”
4 、地位:信徒众多,成为印度最重要宗教之一
(一).创立
问题1、从佛教的教义来看,统治者对佛教为什么由打压到扶植?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根据图示箭头提示勾画佛教的传播路线。
问题2、佛教对周边国家的文明有何影响?
(二).传播
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玄奘取经
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敦煌莫高窟
古印度文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中,你有何感悟?
印度文明多姿多彩、繁荣灿烂;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及世界和平发展;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影响:通过佛教的传播,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韩国通度寺(建于646年)
朝鲜普贤寺(建于1042年)
日本奈良东大寺(建于745年)
下面寺庙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说明佛教已传播到朝鲜、日本、泰国等地,佛教已成为世界性宗教。
印度教 82%
伊斯兰教 12%
基督教 2.32%
锡克教 1.99%
耆那教 0.41%
佛教 0.77%
其他宗教 0.43%
观察以下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三).佛教在印度的衰落
种姓制度赢得了印度,而佛教赢得了世界。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能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去取代种姓制度。
它既然不能推翻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就不能阻止婆罗门教的振兴。
——耿引曾《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与激荡》
问题3合作探究: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度的影响力甚微?
自吠陀时代至今的3000 多年以来,印度民族的统一来自于共同的宗教信仰 ,而不是来自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领悟。
——中村元《东方民族的思维方法》
佛教
阿拉伯数字
文学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发展历程
代表
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入侵——公元前1500年
鼎盛——孔雀王朝
土壤
水源
种姓制度
巩固统治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反对婆罗门特权
影响
板书设计
种姓制度重压、创立宗教解脱
1.(2022年山东济南)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孔雀王朝”“种姓制度”“创立佛教”,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希腊 D.古代印度
2.(2022年贵族毕节)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
A.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神仙方术 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
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 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
3.(2022年山东烟台)婆罗门教圣典《吠陀经》将种姓制度的等级描述得很具有艺术性,说是诸神们齐心协力一起灭了一个体型庞大的巨人,然后巨人的嘴演化成了婆罗门,巨人的手臂演化为刹帝利,巨人的腿部演化出了吠舍,巨人的脚部变成了首陀罗。据此可知,种姓制度( )
A.是艺术创作的产物 B.是以土地封赐为纽带
C.反映了“众生平等” D.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4.(2022年湖南湘西)《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唐僧、孙悟空、如来佛祖等一系列角色,其中与“如来佛祖”有关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D
B
中考链接
D
B
古代文明 产生时间 诞生地 主要文明标志
古代埃及
古代两河流域
古代印度
古代中国
共同之处
通览古代亚非文明,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3500年
约公元前23世纪
约公元前21世纪
尼罗河流域
两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种姓制度、佛教、梵文、阿拉伯数字
甲骨文、青铜器、分封制
知识拓展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以农业为主,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材料2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倡导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文明多样发展的今天,中国一直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 ------习近平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人类早期文明多元性的原因有哪些?我
们该如何看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文明是平等、多样的,各民族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2)文明是包容的,要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3)“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
【问题探究】: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材料1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早期各个文明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所孕育的。越是文明初期,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就越大。同时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也会从各方面或多或少地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影响,但最根本的仍然是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周边环境、思想文化、经济状况、民族特性、生产方式(根本)
知识拓展
THANK YOU
感谢大家观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