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当堂检测:
1、《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一句,这里的“唐宗”是指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
B 唐太宗重视纳谏,善于用人
C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
D 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所保证
3、唐太宗、武则天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 重用人才B 善于纳谏 C 合并州县 D 轻徭薄赋CCA?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5.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6.“贞观之治”与武则天统治时期的不同表现是
?A.重视农业生产?B.选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国力不断强盛CDC7、阅读下列材料: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贞观”分别是哪两位皇帝的年号?
?
2、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
3、举出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7、阅读下列材料: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郭沫若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开元”、“贞观”分别是哪两位皇帝的年号?
?
2、郭沫若称赞的是谁的统治?
?
3、举出此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两项重大举措。8.“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他”是谁?
(2)“他”引用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3)你能举例说明“他”是如何处理“舟水”关系的吗?动脑筋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秦隋:1、都是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
2、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3、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唐1、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2、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3、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1.都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生产。 2.都为本朝后来的盛世打下了基础:“贞观之治”是“开元盛世”的基础,“文景之治”是汉武帝时盛世局面的基础 。课件5张PPT。1、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思考一答案(1)隋末农民大起义等战争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
(2)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统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加上人民的辛勤创业,科技的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从而出现了这种盛世局面。
2、
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政灭亡。此皆朕所目见。帮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事。”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1)材料二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
(2)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思想?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这一政治局面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局面?
(4)根据材料一说明他的统治局面与隋朝灭亡的关系怎样?
(5)要据材料三说明他“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思考二(1)唐太宗李世民。意思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2)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体现了他重民的思想。
(3)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故称“贞观之治”。原因:唐朝时期,国家统一,政局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为治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唐太宗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勤于政事,善于纳谏,善于用人,厉行节俭,戒奢从简。所以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4)是因果关系。即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
(5)要维护其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自己动手 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思想方面的措施。第2课 贞观之治
基础达标
1.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
A.589年 B.581年 C.605年 D.618年
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3.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4.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能力提升
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汉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
A.唐高祖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
4.下列史实中不属于唐太宗在位时发生的是( )
A.任用姚崇、宋王景为相
B.重视文化教育,设州县学校
C.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5.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③提倡节俭 ④都比较有作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
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知识空间
房玄龄
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徵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杜如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武德元年(618)如晦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属官。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以功擢拜太子左庶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二年(628),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三年,任尚书右仆射,仍领选事。四年三月卒。如晦为相时,正值唐新建不久。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时称如晦长于断,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太宗,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7.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说:“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依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弋履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平!”
请回答:
(1)唐太宗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2)唐太宗的这种治国思想收到了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D 2.C 3.D 4.A 5.B
能力提升
1.D 2.C 3.B 4.A 5.B 6.D 7. (1)以民为本,重视农业(2)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第2课 贞观之治
选择题
1.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
解析:唐朝建立者是门阀,农民起了辅助作用,所以去掉AD;而地主阶级一直占统治地位,去B,于是农民起义使唐朝统治者改变政策。
答案:C
2.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解析:本题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知识点是否明确,主要考查我们对教材知识掌握是否牢固。
答案:C
3.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
①魏征直言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只有④是武则天统治时期,①②③与唐太宗有关。
答案:A
4.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C.武则天 D.唐玄宗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唐朝统治者的了解,以及他们的统治措施。
答案:B
5.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武则天当朝期间所实行措施的掌握情况。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的限定语"评论"二字,来分析她的统治是否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强盛,以把握客观地分析,正确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答案:B
材料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如一。
材料三: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如果你现在是一位国家公务员,你觉得从材料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指导自己的工作?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7.2010年春年的秋天,刚从事文物收藏的小张,从文物贩子手中购得铜镜一面,铜镜背面铸着“贞观29年”字样。不久,小张购得的铜镜“锈斑”脱落,他便到博物馆找文物专家鉴定。文物专家看到铜镜背面的铸字后,立即断定是假文物。
请回答:文物专家是怎样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专家还提醒小张,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就能识别铜镜的真伪,为什么?
参考答案
6.(1).唐太宗
(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
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通知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应该密切联系群众,关心人民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反映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北京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
(4).指魏征,重用的人才还有房玄龄,杜如晦。
7.文物专家是根据铜镜背面的铸字判定铜镜是假文物的,因为贞观时期是627—649年,不会存在“贞观29年”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