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复习古诗,识记基础知识。
2.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与语言组织能力。
3. 借助教师的资料补充,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内在韵味。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阅读相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大胆质疑与思考。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学过杨万里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借助老师的视角能知道本课诗的写作方法先描写景物再抒发感情,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
一、复习。
听说同学们已经学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了,那么你能告诉我你都学会了什么内容呢?
生复习题目、诗人、朗读、大意、情感……
二、质疑。
师:果然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老师教得好,同学们学的到位。可是老师还有几个问题需要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
1. 杨万里被誉为诗宗,不但诗量极多,还开创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诚斋体”。诚斋体有两个要素:①语言浅显明白,生动逼真。这从诗中描写的荷花可以看出。②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怎么在他的这首代表作中没有发现呢?
2. 杨万里还是个爱国诗人,在南宋那个战乱频发的时代,他看到的却是首都杭州西湖无边的美景。难道他被美景迷住了,忘了自己复兴大宋的政治抱负了吗?
3. 再来说说林子方,他时任直阁秘书,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一唱一和。诗中他要从皇帝身边的秘书赴小地方福州任地方官。这两人都有强国兴邦的理想,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志同道合的好友却要远走他乡,诗人送别时只写了西湖美景能表达他此时的心情吗?
板书三个疑点:诚斋体, 爱国诗人, 林子方。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是否可以大胆预测:这首诗不仅仅是写景诗,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究的地方。老师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原来杨万里想借此诗劝告好友不要离开首都,不要离开皇帝身边,这样才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和理想的实现。这更印证了题目中“送别”的意味。你们说这样理解合理吗?
三、推测。
既然说到了题目,“晓出”二字可见他二人前夜一定在寺里促膝长谈,我们就来你能根据刚才老师给你补充的资料推测一下他们的对话吧。
出示对话:
林一脸无奈:“明日你我就要分别,真是不舍啊!”
杨低头,若有所思:“岂止是( ),我们约定的( )该如何实现啊?”
林拍拍杨的肩膀:但我可以造福福州百姓啊!
杨诚恳的看着林:当今圣上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只要( ),一定可以( )。
林不耐烦了:人各有志。我已迫不及待去上任啦!
杨欲言又止。
四、悟读。
同学们已经知晓杨万里不愿好友离开杭州,远离皇帝的心思了。那么你能从诗中划出相应的内容吗?
西湖:位于杭州,隐喻朝廷。
四季:其它地点,隐喻福州。
天、日:天子,皇帝。
无穷碧:前途无量。
别样红:仕途特别红火。
朝阳初升,好友并肩走出古寺,看到满湖的荷叶荷花,谁愿化身杨万里,用朗读的方式挽留好友呢?
生试读,师范读。
五、小结。
其实无论是写景诗还是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的送别诗、爱国诗,都是各美其美的不同见解。对于古诗,对于语文,只要我们多角度思考,就会发现更多的奥妙。你们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