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一节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
2.1.1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核心素 养目标 综合思维: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和类型。
地理实践力: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
综合思维:掌握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形态特征
探索
冰川如何改变地表形态?
思考: 移动的冰川会怎样改变地表形态?
移动的冰川通过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形成各种地表形态。
1.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侵蚀作用,按侵蚀方式可分为剥蚀
作用、磨蚀作用和冰模作用。
2.搬运作用: 冰川随重力下滑并搬运冻结在冰体内岩石碎块的过程。
冰川的搬运能力取决于冰川类型,流动速度,流经区岩石性质和冰冻风化作用强
弱等因素。
3.沉积作用:冰川停滞或后退时冰碛物的沉积过程。冰破物是冰川沉积作用过程中,
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沉积物。
思考:
1.为什么台湾海峡的海底保留着古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试解释这种现象产
生的原因。
2.为什么青藏高原上存在有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3.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地变化着?
新课导入
庐山牯岭镇
思考:是什么力量让庐山“飞峙”于这江环湖绕的平原上?
险峻的庐山上为什么会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开阔地?
1
思考:
1.为什么台湾海峡的海底保留着古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试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台湾海峡所处部位原为陆地,后来经历地壳下沉,海水入侵,古森林遗迹和古河道沉入海底——海陆变迁
2.为什么青藏高原上存在有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
青藏高原曾经是海洋,由于地壳抬升,隆起为陆地,所以有海洋生物化石存在。
3.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不断地变化着?
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
表
形
态
THE TOPOGRAPHY
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
桂林山水:漓江
长江三峡:重庆市奉节县
夔门
人民币中的地表形态
五岳独尊—泰山
壶口瀑布
思考: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思考:是什么力量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1.概念:.
地球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思考:什么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读图思考
火山喷发、山地抬升、地壳断裂、海陆变迁主要体现了哪种力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其能量来源是什么?
2.山地抬升、火山喷发等地理现象发生频次、速度有何差异?
火山喷发
山地抬升
地壳断裂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
汤加火山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
面积不断扩大。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缓慢
青藏高原每年大约上升一厘米左右,高原抬升,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2.按能量来源分类:
想一想:塑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有哪些类型?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何不同?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 来源 地球内能。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表现 形式 ①岩浆活动; ②地壳运动; ③变质作用; ④地震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对地貌 影响 造成地表的巨大起伏 使地表高低起伏 削平山岭、填塞低地使地表趋于
平缓
作用过程 除火山和地震之外都非常缓慢 一般较为迅速、明显
二者关系 内外力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多种多样的形态
二、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思考: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01.岩浆活动
思考:岩浆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岩浆
活动?是怎么到达地表和进入地壳的?
(1).成因:上地幔上部物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成为熔融状态的岩浆,
岩浆在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向上运动,即岩浆活动。
2.岩浆活动的两种形式:
思考:岩浆活动有哪些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怎样的?
①.侵入型——侵入活动:
②.喷出型——喷出活动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上覆岩层外压力大于
岩浆内压力,迫使岩浆在地壳中冷凝而结晶。
→形成侵入岩
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形成喷出岩
3.结果:形成各种岩浆岩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貌(火山地貌)
夏威夷群岛(火山岛)
吉林长白山天池(火山口湖)
玄武岩高原
乞力马扎罗山
富士山
玄武岩台地
火山地貌
火口湖
成因:火山喷发后,因喷火口塌陷而形成的漏斗状洼地,后积水成湖.
特征:近似圆形或椭圆形,面积较小,湖岸陡峭,湖水深.
典型:长白山天池
思考:火口湖是怎样形成的?
探究活动:
材料:塞拉比斯神庙位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海滨,建于古罗马时代。公元79年,神庙在灾难中被毁坏,只留下3根大理石柱;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
思考:1.石柱在不同年代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地壳运动—不同年代大理石柱子的升降
2.指出从公元79年到1955年那不勒斯海岸所受到的内外力作用及判断依据。
地壳运动—不同年代大理石柱子的升降
岩浆活动——火山灰覆盖
侵蚀作用——海生动物的钻孔
1
地球陆地
地表形态
02.地壳运动
思考:什么是地壳运动?
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1)概念: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2)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受到水平挤压
岩层被水平拉伸
平行于地球表面的运动,水平挤压或水平拉伸/张裂
沿地球半径方向上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水平运动
在地壳运功过程中,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反映
水平碰撞挤压
水平拉伸/张裂
岩层受到挤压
形成褶皱山脉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岩层被拉伸
形成裂谷
垂直下
降运动
垂直上升运动
水平方向错断岩层
垂直运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2)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水平挤压或水平张裂 沿地球半径方向上升或下降
岩层变化 水平位移或弯曲变形,岩层发生褶皱或张裂。 受力超过岩石承受力,岩层破裂断开,隆起或凹陷
产生地貌 巨大褶皱山脉、绵长的、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华山、庐山、泰山、台湾海峡、渭河谷地、汾河谷地、
示意图
二者关系 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常常相伴存在; (3)结果:地壳运动会造成岩层的永久变形,这种变形保留在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河口,向北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河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度较大,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东非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有众多的火山,如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尼拉贡戈火山等。
(1)(区域认知)这一巨大的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
裂谷两侧的地壳发生背离的水平张裂运动形成的。
(2)(综合思维)材料中众多的火山是哪种内力作用形成的?
岩浆活动。
(3)(综合思维)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哪些?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震。
课堂反馈
03.地震
思考:什么是地震?
是怎样产生的?
(1).概念: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急剧释放的表现,
是地球内部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
(2).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
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纵波( P波)和横波( S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颠簸”
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摇晃”
(3).地震成因分类:
思考:地震按成因分为哪几类?
构造地震→由地壳构造运动,特别是断裂构造运动产生的地震。
火山地震→火山活动产生的地震。
1
想一想:什么是震级?一次地震
有多少个震级?多少个烈度?
(4).地震的结构
①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
震级越高,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若干烈度(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等震线
震中距
震中
震源
震源深度
地震波
想一想:1.什么是烈度?
2.一次地震有几个烈度?
3.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②烈度:地震时地面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
强弱程度。
注意:一次地震,一个震级,可以有
多个烈度。
③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
①震级、
②震源深浅、
③震中距、
④地质构造、
⑤地面建筑…
04.变质作用
思考:什么是变质作用?
(1).概念: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使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统称为变质作用。
④变质作用
岩浆活动
地壳内的热流变化
想一想:变质作用对地貌有什么影响?
2.对地貌影响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于地壳深处,不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
陨石冲击也影响着变质作用。
大理岩由碳酸盐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变质而来。当石灰岩与白云岩 (大理岩的母岩)经历温度与压力的上升后,它们的方解石与白云石的矿物成分并不改变。这使得大理岩还是由原来的碳酸盐矿物组成,但岩石变得更密集了。
课堂反馈:大理岩是如何形成的?
总结: 内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结果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地震 引起地面震动,造成山体滑坡、泥 石流、崩塌、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