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皇权的高度集中
选择题
1.明朝的建立者是明太祖_______。?
2.1368年,明军攻占_______,标志着元朝在全国统治的结束。??
3._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4.“四书”是指《大学》《中庸》《_______》和《孟子》。
5.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是在(??)??
A.大都???B.北京????C.应天????D.东京??
6.丞相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在(??)??
A.秦朝和唐朝??B.西汉和唐朝???C.秦朝和明朝??D.西汉和明朝?
7.明太祖将行省之权分于三司,三司包括(??)?
①布政司?②按察司?③宣慰司?④都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明朝特务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①锦衣卫?②西厂?③东厂??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
9.明太祖的下列措施中,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的是(??)?
①设三司?②八股取士?③颁行《大明律》?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D.完善君主专制的政体??
11.朱元璋采纳的朱升的建议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D.完善君主专制的政体??
12.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
B.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事??
C.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1421年建立明朝??
13.明太祖在中央废除_______,撤销_________,_________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乱政之人。今我朝罢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彼此相互制约和抗衡,而诸事皆朝廷总揽。??
(1)据材料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明太祖的说法对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15.明朝皇权是怎样达到高度集中程度的???
参考答案
1答案:朱元璋?
2答案:大都?
3答案:厂卫特务
4答案:论语?
5解析: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是在应天,攻占大都后,改应天为南京。??答案:C?
6解析:秦朝设立丞相制度,沿袭了1000多年,到了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答案:C?
7解析: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立布政司、按察司和都司,分别掌管民政、财政、刑狱和军事。??答案:C?
8解析: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宦官统领。西厂是明宪宗时设立,后撤销。??答案:D?
9解析:设三司是加强对地方控制;颁布《大明律》是治理国家的手段;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是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答案?:B?
10解析:此题问的是根本目的,A、B、C、D四项都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目的,但根本目的只有B项。??答案:B?
11解析:此题要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记住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即可。??答案:C?
12解析:对朱元璋这个重要历史人物,我们要有详细的了解,此题中A、B?、C三项说法都是对的。D项错误,应该是1368年建立明朝。??答案:D?
13答案:丞相?中书省??六部?
14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就是想加强自己的统治,本段材料就是他通过历史来为自己废丞相找理由。对于这种说法,就好判断正误了。?参考答案:(1)秦设丞相导致其迅速灭亡,同时自汉、唐、宋以来丞相中多有专权乱政之人。
(2)不对。为废除丞相一职寻找理由。????
15解析:明朝皇帝为了达到政权巩固的目的,改变中央政治结构和地方政治结构,建立特务机构,加强思想控制,使封建皇权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撤中书省,废丞相;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设置厂卫等特务机构;采取八股取士,同时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课件4张PPT。小试牛刀一、选择题
1、“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个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明太祖
2、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废除于何时?
A 秦朝 B汉朝 C 唐朝 D明朝
3、八年级学生王鹏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A废除丞相 B八股取士 C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4、下列关于明朝科举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 B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C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D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DDCD材料一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材料二 廖燕在《明太祖》论中说:“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八股之害”和材料二中的“制义取士”共同反映了明朝的哪一选官制度?
(2)这一制度与“秦焚书”有何相同点?
(3)明朝时采用这种制度来选拔官吏有何突出的弊端?参考答案(1)八股取士
(2)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
(3)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死读经书,专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了皇帝的忠实奴仆。明朝和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何不同?(1)内容:明朝科举考试限于四书五经;唐朝主要考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
(2)观点:明朝八股取士限于程朱理学观点,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可以发挥个人见解。
(3)文体形式:明朝文体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文体。
(4)影响: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课件7张PPT。①废丞相 ②设东厂、西厂 ③设三司
④八股取士 ⑤设立锦衣卫BA.① ② ③ ④ ⑤ B. ① ③ ④ ⑤
C.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⑤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B课 堂 练 习 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比较一下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指出它们有何不同之处。①内容:明朝科举考试限于四书五经;唐朝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诗赋政论等,内容全面;②观点:明朝八股取士限于程朱理学观点,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唐朝可发挥个人见解。③文体形式:明朝答卷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僵化呆板;唐朝不限于文体。④影响:明朝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以消极影响为主;唐朝科举考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调动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了官吏的素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以积极影响为主。1.明朝的建立者是明太祖______。
2.1368年,明军攻占_______,标志着元朝在全国统治的结束。
3._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4.“四书”是指《大学》《中庸》《_______》和《孟子》。朱元璋大都广卫特务论语丞相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在( )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C朱元璋采纳的朱升的建议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D.完善君主专制的政体C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B.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事
C.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1421年建立明朝 D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 )
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D.完善君主专制的政体 B明朝我国历史上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课件4张PPT。①废丞相②设东厂、西厂③设三司
④八股取士⑤设立锦衣卫BA.① ② ③ ④ ⑤ B. ① ③ ④ ⑤
C.① ② ③ ④ D. ② ③ ④ ⑤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有(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八
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
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取士的危害为什么顾炎武认为八股文的消极影响比焚书坑儒还有大? 八股取士毒害的是所有力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读书人,而秦始皇“坑儒”事件,所害的只有400多人。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培养忠于皇帝的奴仆,摧残了文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观点1混淆了科举制度与八股取士两个概念。顾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反对科举制度。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发展至明清时期才出现的,顾炎武批判的对象,就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所以,“顾炎武这种批评不合理”的看法是不正确的。但是,观点l肯定科举制历史贡献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2正确。答:①内容不同:唐朝考儒家经典和诗赋政论等;明朝只考四书五经。
②观点不同:唐朝可以发挥个人见解;明朝不能。
③文体形式不同:唐朝不限文体;明朝只能写八股文。
④影响不同:唐朝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是积极的;明朝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是消极的。P80《畅想天地》: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比较一下明朝和唐朝的科举考试,指出
它们有何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