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七年级下册备课资源包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书社七年级下册备课资源包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教学设计+习题精选+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7 14:58:00

文档简介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选择题
1.为什么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①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②规模大,每次出海都有200多艘船
③人数多,每次出海约2.7万--2.8万人
④设备先进,有航海图、罗盘针等;
⑤次数多,1405--1433年7次下西洋
⑥到达范围广,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⑦时间早,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因此说,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郑和远航的条件和目的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是什么???
(3)现在我国要发展经济,扩大影响,应该如何去做才好??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3.读材料 ,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
(1)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他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戚继光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2)“海波”喻指什么?“海波不平”为什么??
(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3)材料中的“夷岛”是指什么地方?(日本)?
(4)戚继光的心愿最后有没有实现?为什么??
(实现了。因为戚继光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4.回答下列问题:???????????????????????????????
(1)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海陆并举,明朝对外交通以海路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重心:唐朝南北经济发展平衡,明朝经济重心在南方。?
②科技发展:指南针广泛应用,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③外贸商品:北宋时南方丝织业有很大发展并兴起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2)与“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相比,“郑和下西洋路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特点:①航程远②到达范围广。
原因:①国家强盛
②指南针广泛应用,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唐朝和明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②国家强盛
课件5张PPT。我收获了……1、派郑和下西洋的明朝皇帝是( )
A 朱元璋 B 明太祖 C 建文帝 D 明成祖
2、郑和下西洋的最基本条件是( )
A 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B 舰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地图和先进的罗盘针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 整合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3、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在( )
A 1368年 B 1405年 C 1433年 D 1487年
4、在台州九战九捷,大败倭寇的明朝将领是( )
A 岳飞 B 文天祥 C 郑和 D 戚继光DABD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 )
A 抗击清军的决心 B 抗击金军的决心
C 抗击倭寇的决心 D 抗击元军的决心
6、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从刘家港出发的
②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西海岸和红海沿岸
③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④西洋指现在文莱以东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列举郑和下西洋第一次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地区。我收获了……CC8、读图并回答问题。
⑴此人是谁?他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人们对他是如何评价?
⑵他的活动的条件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⑶他的活动到达了哪些地方?起到了什么作用
9、读图并回答问题。
⑴图中历史人物是谁?生活在哪一朝代?
⑵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什么?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是什么?P85页的温故知新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意义?你认为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节节胜利?
答:1.戚继光,俞大猷.
2.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民族尊严,免除了中国遭受侵略.
3.因为是正义战争,戚继光出身贫寒,训练有素,作战勇敢,人们的支持.畅想天地郑和下西洋一般多选择秋冬出发,夏季返回.
你认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
主要是有效利用季风和洋流.课件6张PPT。_____,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____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____世纪, __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明朝前期明成祖14051433七刘家港三十红海沿岸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半个多郑和非洲东海岸填一填郑和远航成功的原因?1、 明前期国力强盛;
2、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3、郑和个人能力强: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的精神,良好的外交和组织能力;
4、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你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合作探究巩固新知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3、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4、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巩固新知课后作业 写一篇想象作文
“我随郑和舰队下西洋” 课件5张PPT。P84课中题:为什么戚家军受到人民的尊重?答:①作战勇敢、纪律严明,不扰民;
②荡平了倭寇,包围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你是怎样评价明朝抗倭的
戚继光和南宋抗金的岳飞?外来侵略势力国内女真族统治者中华民族 中原和
江南人民抗金将领民族英雄明朝抗倭名将有哪些?
你认为抗倭斗争的胜利有何
意义?温故知新答:戚继光、俞大猷。
意义:保卫人民的生民和财产安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畅想天地郑和下西洋一般都选择
秋冬出发,夏季返回。你认
为郑和为什么要这样选择?答:为了有效利用季风和洋流。秋冬之时,亚洲大陆盛行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郑和船队课顺风而去;夏季亚洲大陆盛行西南风和东北风,可借风势漂流而回问题分析 你能说出郑和下西洋
与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不
同吗?目的不同:张骞:解决匈奴问题,加强和西域的联系;郑和: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经过不同:张骞:陆路两次出使西域;郑和:海路七次远航西洋到达地区不同:张骞:新疆和中亚;郑和: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行的活动不同:张骞:第一次被匈奴扣留;第二次访问西域。郑和:下西洋带去大量中国特产,换回亚非各国的特产。
意义不同:张骞:加强与西域的交流,促进西域发展,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郑和:促进与亚非各国的交往,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促进南洋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