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颗钻石》教学简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思路:
《七颗钻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里收编的新篇目,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处于主导地位,真正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理念。课文内容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不断出现变化的水罐,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教师要做到能调动学生参与并融入课文的气氛中并为之感动。所以让学生通过水罐的“变”来体会文章主题是最为关键的。
教学目的:
1、 知识与能力:了解童话体裁的相关常识,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学会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用表示水罐不断变化的挂图,充满爱心的歌曲和七颗小星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讨论――解疑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
3、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心灵,认识到要有尊老爱幼,要具有无限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来进行作文片段练习,从水罐的“变”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用“心”字组词来导入,引出爱心的主题。
2、 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有关爱心的故事。
2、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感受爱心。
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同时注意读准课文中生字词。读完课文后,请几个同学到讲台来用小星星重现文中的北斗七星。同学之间思考讨论:小姑娘手中的水罐“变”的动力是什么?
3、 再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主题。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回答: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时发生了哪些奇怪的事情?用挂图让学生说出“变”的过程以及发生的事情,并明确:从无水到有水到钻石到星星的过程,也是从“小”爱到“大”爱的过程,体现了爱心可以普照人间以及其伟大的力量。
4、 三读课文,品味语句。
找出文中自己认为具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仔细品味、揣摩,运用“我觉得文中的 的句子(词语)含义深刻,我的理由是 。”的格式来说一句话,并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5、 知识延伸,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从反面感受爱心,让学生再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体会,并学习文章想象的手法来写一段文章,同学交流,老师点评。
六、欣赏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激发学生的爱心,引发共鸣,结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