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4 11:3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即将上课,请同学们做好学习准备!
想一想·议一议:大熊猫与其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我国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这些地区的环境有哪些适于大熊猫生活的特点?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六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三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两万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二十度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二、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影响麦子生存的生活因素有哪些?
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温度、肥料等
生物因素——瓢虫、害虫、杂草、田鼠、蛇等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鼠妇(湿生虫)——俗称潮虫,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不属于昆虫)。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鼠妇喜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茅草屋)、庭院内。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照条件对鼠妇的影响
提出问题
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方案
实施方案
作出假设
鼠妇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实验思路、材料用具
实验装置、实验过程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得出结论
光照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实验结果和成败原因分析
表达交流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照条件对鼠妇的影响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光照环境 2 2 2 2 3 3 4 3 3 1
阴暗环境 8 8 8 8 7 7 6 7 7 9
1.本实验中研究的变量只有 个,变量是 。
2.实验过程中鼠妇的数量最好取( )只。
A.1只 B.2只 C.5只 D.10只—20只
3.本实验的结论是鼠妇适于生活在 环境中。
4.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用品 ,
实验桌 ,将鼠妇 。
1
光照
D
阴暗
清理后秩序排放
放归大自然
清理干净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探究光照条件对鼠妇的影响
1.探究变量:本实验探究的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探究 条件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实验对象:实验中用1只鼠妇做实验会导致实验中的 ,因此 。
3.实验次数:实验中只取一次实验的数据是
的,应该 。
4.结论拓展:光照、水分、温度、湿度、酸碱性、含盐量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都产生影响。
光照
偶然性增强
温度或湿度
不可行
不可行
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捕食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合作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寄生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共生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小丑鱼与海葵
犀牛与犀牛鸟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骆驼:尿液非常少,当体温升高到40.7℃时才出汗。(减少水分的散失)
海豹:皮下脂肪很厚(起保温作用)
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可以吸收深层地下的水分)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拟 态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森林对环境的作用
——固氮释氧,维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降低气温,净化空气,减缓温室效应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多种生物的栖息地,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降低噪音污染,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进团粒结构,改良土壤酸碱性和提高肥力,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保持土壤的湿润,增加作物产量。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凤眼蓝(水葫芦)
地中海实蝇
薇甘菊
小龙虾
加拿大一枝黄花
异檐花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探究植被类型对环境湿度、温度的影响
●提出问题:植被类型对环境湿度和温度会产生影响吗?
●作出假设:植被类型对环境湿度和温度会产生影响。
●制定方案:
1.选择测量工具:手持式温湿度计、手表、记录表格、笔等
2.确定测量地点:裸地、草坪、灌丛
3.学生分组分工:按照测量地点将学生分成3大组。
4.设计观察表格:
裸地 草坪 灌丛 早 中 晚 平均值 早 中 晚 平均值 早 中 晚 平均值
温度
湿度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一:探究植被类型对环境湿度、温度的影响
●实施方案:学习使用温湿度计→组内进行分工→实地测量记录数据→计算平均值,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植被类型对环境湿度和温度有影响。植被越丰富,环境湿度越大,温度越低。
●表达交流:(1)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水洼,测量时,能将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 (2)测量灌木丛的湿度时,能将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为什么 (3)在记录数据时,每个测量地点要记录3组数据并计算平均值。这样做的理由设什么 (4)为了使得数据更直观,还可以采取将获得的数据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环境湿度或温度对植被类型的影响
●读图表分析:世界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之间的关系?南半球没有哪些自然带?分析环境湿度或温度对植被类型的影响?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究植被类型与环境湿度或温度之间的关系
●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
(1)地带性因素:
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
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
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
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
⑤水文→水源。
(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
①地形:如由于处在安第斯山脉背风坡,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分布温带荒漠带。
②洋流:西欧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广泛。
③水源:如荒漠地区出现绿洲。
④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与苔原带。
思维导图
生物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生态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环境决定生物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感谢你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