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2.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3课时)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7-26 18:0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2.2.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3课时ASA、AAS)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掌握三角形全等“ASA”和“AAS”的条件.
2.能运用“ASA”和“AAS”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3.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三条边分别相等的三角形全等(SSS).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我们继续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情境引入
(2) 三条边
(1) 三个角
(3) 两边一角
(4) 两角一边
SSS
不能

当两个三角形满足六个条件中的三个条件时,有四种情况: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情境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满足两角一边时,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2)两角及一角的对边
(1)两角及其夹边
互动新授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得AB=A′B′,∠A=∠A′,∠B=∠B′(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此时的△ABC和△A′B′C′全等吗?
画法:1、画A′B′=AB.
2、在A′B′的同旁画∠DA′B′=∠A,∠EB′A′=∠B,A′D,B′E相交于点C′.
3、△A′B′C′即为所作三角形.
互动新授
结论:有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
C
A
B
C′
A′
B′
E
D
如图,△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将原来的△ABC和△A′B′C′叠加在一起,能否完全重合?
互动新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者“ASA”).
符号语言表示:
C
A
B
C′
A′
B′
在△ABC和△A′B′C′中,
∠B=∠B′,
BC=B′C′,
∠C=∠C′,
∴△ABC≌△A′B′C′(ASA).
互动新授
例1: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
解:在△ACD和△ABE中,
∠A=∠A (公共角),
AC=AB,
∠C=∠B,
∴△ACD≌△ABE(ASA).
∴AD=AE.
D
E
B
C
A
典例精析
例2: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
A
B
E
D
C
F
分析:BC,EF不是已知两对角的夹边,
在三角形中,知道两个角的关系,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求得∠C和∠F之间的关系呢?
最后,通过转化来构造“ASA”的判定条件来证明
典例精析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B=∠E,
∴∠C=180°-∠A-∠B,∠F=180°-∠D-∠E,
即∠C=∠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例2:如图,在△ABC和△DEF中,∠A=∠D,∠B=∠E,BC=EF.求证:△ABC≌△DEF.
A
B
E
D
C
F
通过例题2,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
典例精析
A
B
E
D
C
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四: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者“AAS”).
符号语言表示:
证明:在△ABC和△DEF中,
∠A=∠D,
∠B=∠E,
BC=EF,
∴△ABC≌△DEF(AAS).
总结归纳
1.如图,已知∠1=∠2,∠C=∠D.求证:AC=AD.
证明:∵∠1=∠2,∠C=∠D,
∴∠ABC=∠ABD
在△ABC和△ABD中,
∠1=∠2,
AB=AB(公共边),
∠ABC=∠ABD,
∴△ABC≌△ABD(ASA).
∴AC=AD.
A
B
1
2
C
D
小试牛刀
1.已知,如图AB⊥BC,AD⊥DC,垂足分别为B,D,∠1=∠2.求证:AB=AD
证明:∵AB⊥BC, AD⊥DC
∴∠B=∠D= 90°
在ΔABC与ΔADC中
∠B= ∠D
∠1= ∠2
AC=AC
∴ΔABC≌ΔADC(AAS)
∴AB=AD
课堂检测
2.已知,如图,点E是AC上一点,AB=CE,AB//CD,∠ACB=∠D.求证:BC=ED.
证明:∵AB//CD,
∴∠A=∠ECD.
在△ACB和△CDE中,
∠ACB=∠D,
∠A=∠ECD,
AB=CE,
∴△ACB≌△CDE(AAS).
∴BC=ED.
A
B
E
C
D
课堂检测
1.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时测得DE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为什么?
证明:∵AB⊥BF, DE⊥BF
∴∠ABC=∠EDC= 90°
在ΔABC与ΔEDC中
∠ABC= ∠EDC
∠1= ∠2
BC=DC
2
1
∴ΔABC≌ΔEDC(ASA)
∴AB=ED
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
2.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1)△BDA≌△AEC;
证明:(1)∵BD⊥m,CE⊥m, ∴∠ADB=∠CEA=90°,
∴∠ABD+∠BAD=90°.
∵∠BAC=90°,
∴∠BAD+∠CAE=90°,
∴∠ABD=∠CAE.
在△BDA和△AEC中,
∠ADB=∠CEA,
∠ABD=∠CAE,
AB=AC,∴△BDA≌△AEC(AAS).
拓展训练
(2)∵△BDA≌△AEC,
∴BD=AE,AD=CE,
∴DE=AE+DA=BD+CE.
2.如图,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
求证:(2)DE=BD+CE.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和AAS
2.利用ASA和AAS解决实际问题
3.截止现在我们学习了几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3)边角边(SAS);
(4)角边角(ASA);
(5)角角边(AAS).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如图,使△ABC≌△A′B′C′的条件是( )
A.AB=A′B′,BC= B′C′,∠A=∠A′
B.AB= A′B′,AC= A′C′,∠A=∠A′
C.AB= A′B′,AC= A′C′,∠B=∠B′
D.AB= A′B′,BC= B′C′,∠C=∠C′
2.如图,要使△ABC≌△DEF,已知∠A=∠D,∠C=∠F,则不能使之全等的条件是( )
A.AC=DF B.BC=EF
C.∠B=∠E D.AB=DE
B
C
3.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求证:△BEC≌△CDA.
证明:∵∠ACB=90°,BE⊥CE,AD⊥CE,
∴∠BEC=∠ADC=90°,
∴∠BCE+∠CBE=90°,
∠BCE+∠ACD=90°,
∴∠CBE=∠ACD,
∵AC=BC,
∴△BEC≌△CDA(AAS)
课后作业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