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导言
古风·秦王扫六合
唐代: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节选)
诗中描写的是什么事件?
为何面朝东方?
第3课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重点:秦朝的制度创新及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秦朝败亡的原因
难点:官僚体制取代贵族体制
【重点难点】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相关史实,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理解秦朝政治制度、国家统一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秦朝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征、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秦朝政治制度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情怀。
本课结构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施行暴政短命而亡
一、统一
血缘分封,天下共主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变法图强,群雄兼并
公元前1046年(西周)
公元前770年(春秋)
公元前475年(战国)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新的统一王朝。
二、制度
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概念
包含了相互区别的两方面意思:
专制主义:主要指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与民主制度相对,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世袭制。主要的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司法等大权都具有独断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中央集权:相对与地方分权而言的一种国家体制,其特点是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
②
朕的大秦千秋万代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1)皇帝制
材料一: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特点: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1)皇帝制
史料1: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史料2: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料3: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结合三则史料归纳一下皇帝制的特点
(2)三公九卿制
丞相王绾:“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面对疆域辽阔的帝国,该如何去管理地方,秦王和群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3)郡县制
分封制
郡县制
三、巩固统治的措施
乡
三老(教化)
有秩、啬夫(司法赋税)
游徼(治安)
郡县制的特点: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能世袭。
施行俸禄制,没有封地。
(3)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的影响:
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格局。
经济: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大规模的经济生产活动,使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
消极的影响:
政治:君主个人品质直接影响国家政策,容易造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极易出现暴政、腐败现象。
经济:在明清时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社会进步思想。
文化:思想文化控制日趋严厉。禁锢了人们的头脑,压抑了人性及其创造力,阻碍了中国民主政治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巩固统治的措施
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抵御匈奴入侵,秦始皇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绵延五千余公里,号称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国北方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军事
3、经济与文化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编制户籍
材料一:
“百代行秦制,中国两千年历史,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秦制。从秦以后,汉承秦制,唐承隋制,隋其实也是秦的翻版,没有长时间的四分五裂、漫长的战争,我们才能文明生生不息。”
——孙立群(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材料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
根据材料,思考一下秦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3)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暴政
秦直道,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人。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
1、秦朝的四大工程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 ,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三百万。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 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 又称活埋或坑杀
绞: 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束颈的铁钳
枭首: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2、刑罚
丞相李斯曰:……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行途中死去,秦二世继位。他密织刑网,加重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的尖锐化都达到极点,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