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十五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标:通过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分析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中国人民有什么愿望?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在这种愿望之下,国共两党分别提出了怎么的建国方案?
材料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 ,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智囊陶希圣
材料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抗战后期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945.10.10
《双十协定》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中国
1946.1.10
政治协商会议,重庆
和平建国纲领方案等五项协议,国民党六项二中全会否决
1946.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
1945.8-10月
重庆谈判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全面内战的爆发
蒋介石在1946年10月:可以在三个月至多六个月内打败共产党。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
1947.3月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1947.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反攻阶段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
1947.3月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1947.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9月
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军队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1948.11月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154万余人),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反攻阶段
战略决战阶段
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
1947.3月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1947.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8.9月
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军队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1948.11月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1949.1月
蒋隐退,李宗仁代总统
1949.4月
北平和谈
1949.4.21
渡江战役
1949.4.23
占领南京
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反攻阶段
战略决战阶段
战略决胜阶段
全面内战的爆发
国民党为什么迅速失败,共产党为什么迅速胜利?
反省之一:外交失败。蒋介石认为这是“最大之近因”。
反省之二:军事崩溃。49年10月,蒋介石在革命实践研究院演讲中曾称:“我们今天失败的原因很多,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军事的崩溃。”
反省之三:党内分裂,纪律扫地,组织松懈。蒋认为这是失败的“总因”。
反省之四:经济、金融政策的失败,蒋认为这是军事崩溃的“总因”。
反省之五:抗战胜利后,选择实行民主宪政制度,以及国民代表大会选举等,都动摇“剿匪之基本”,与“剿匪对共政策”背道而驰。
反省之六:本身的骄矜、愤懑,自恃、忙迫,不能澹敬虚心,全凭主观行事。蒋介石认为这也是失败的“总因”。
反省之七:干部制度不立,干部腐化自私。
反省之八:未能“宣传”社会经济政策与民生主义。蒋认为这是“唯一之致命伤”。
——杨天石《蒋介石在日记中如何反省》
全面内战的爆发
材料一 “国民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城市征收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在农村征粮加租,抓丁拉夫,这一切导致的恶果是物价飞涨,民族工商业破产,工人失业,农民流亡,耕地荒废,人民挣扎在饥饿和死亡线上。”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用书
经济危机
全面内战的爆发
材料二 “1947年,全国共发生150余次学潮,全国大学几乎罢课示威,成无政府状态...于是,许多地方实行宵禁,军警在深夜任意闯入校园搜捕学生...说了一些公道话的《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晚报》被封禁...在新政府的宪法中,规定人民有请愿自由,可他们却被压迫而丧失这种自由。”
——金冲及《第二条战线》
政治危机
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
时间:1947年夏
地点:河北平山西柏坡
内容: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影响;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土地革命时期
依靠贫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
消灭地主阶级
依靠贫农
巩固联合中农
消灭旧式富农消灭地主阶级
解放战争时期
更加公平、平等
全面内战的爆发
西柏坡会议与“两个务必”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基本方针: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
工作重心: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滥发纸币,剥削民众,经济危机
贪污腐败,两条路线,共同反蒋,政治危机
和平建国,土地改革,维护民利
两个务必,艰苦奋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意义:
对中国: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世界: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壮大了和平民主力量)
理论上: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19·全国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20·全国Ⅲ卷高考·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
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
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
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