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8 《世说新语》二则
咏 雪
第二单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
xù
nǐ
fǒu
zhòu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
(1)寒雪日内集 内集: ,
(2)雪骤 骤: ,
(3)公欣然曰 欣然: ,
(4)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 , 拟: ,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急
高兴的样子
大体
相比
3.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白雪纷纷何所似 D.公大笑乐
解析:“白雪纷纷何所似”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C
4.学了《咏雪》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了上联,请你结合《陈太丘与友期行》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下联: ,
解析:
上联的“谢道韫”用《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人名“陈元方”对;《咏雪》的主要内容是“咏雪”,而《陈太丘与友期行》的主要内容是“元方驳斥客人”,故用“驳客”对“咏雪”;“形神皆备”是对谢道韫咏雪的评价,而元方“驳客”是“铿锵有力、义正词严”,考虑到对联的平仄要求,可用“义正词严”来对。
(示例)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阅读文言文《咏雪》,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白雪纷纷/何所似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7.写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8.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与儿女讲/论文义
C.即公大兄无/奕女
D.白雪纷纷/何所似
解析:A项停顿应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项停顿应为“与儿女/讲论文义”;C项停顿应为“即/公大兄无奕/女”。
D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几种方法
(1)增。即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或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2)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3)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4)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5)扩。就是扩展,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具体翻译时,要结合文言文主要内容和句子语境并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翻译。
答案示例:与子侄辈一起讨论文章的义理。
答案示例: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写出文中两个比喻句。
解析:在翻译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对文言文句子做出判断。可抓住关键词,如“拟”“若”。
答案示例:(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8.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答案示例:
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
《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等。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
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
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解析:C项有误,《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王戎识李》)
【注】①王戎:魏晋时期人,竹林七贤之一。②信然:的确是这样。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3.【甲】文中的兄女(谢道韫)和【乙】文中的王戎有什么相似之处?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 儿
(2)尝与诸小儿游 尝: 经
11.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参考译文:
【乙】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游玩。看见路边有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要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还剩下这么多李子,这李子必定是苦的。”摘来一尝,的确是这样。
【乙】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②。
【注】①王戎:魏晋时期人,竹林七贤之一。②信然:的确是这样。
不久,一会儿
曾经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 ,
(2)尝与诸小儿游 尝: ,
11.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拨:
文言文断句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分为词和句,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2)正确断句,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3)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4)反复诵读,多诵读可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古代作品的目的。
解析:“公大兄”字“无奕”,应连在一起;“王凝之”是人名,官职为“左将军”,“左将军王凝之”应连在一起,故D项断句正确。
D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翻译准确。如(1)因,趁、乘;(2)子,李子。
答案示例:不如比作柳絮乘着风漫天飞舞。
答案示例:这树长在路边还剩下这么多李子,这李子必定是苦的。
13.【甲】文中的兄女(谢道韫)和【乙】文中的王戎有什么相似之处?
解析:
结合两文内容,从“未若柳絮因风起”“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等语句中可知,谢道韫和王戎都是非常机智、聪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答案示例:两人都机智聪慧、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二)(20-21·周口淮阳一中阶段检测)阅读文言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 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日月亏损,后作“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召见。⑦初:一开始,刚刚。
14.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早而辩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15.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太后,并更加喜爱黄琬。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参考译文:
【乙】黄琬①早而辩慧。祖父琼,初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日月亏损,后作“蚀”。⑤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⑥诏:召见。⑦初:一开始,刚刚。
【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初时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描述。黄琬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新月一样?”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令,于是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解析:A.“俄而”连用,不久,一会儿。B.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转折,与例句中“而”意思、用法相同。D.连词,表顺承。
C
14.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A.俄而雪骤
B.黄琬早而辩慧
C.学而不思则罔
D.而深奇爱之
15.下面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通过写谢家子弟咏雪的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B.【甲】文中谢道韫用柳絮比喻白雪,突出雪的洁白和轻盈。
C.【乙】文中的黄琬用初月类比日食,形象说明了日食的形状,表现出他聪慧
的才思。
D.【乙】文中黄琬父亲黄琼按照黄琬说的回答太后,并更加喜爱黄琬。
解析:文中“黄琼”为“黄琬”的祖父,而非“父亲”。D项说法有误。
D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翻译准确,如(1)差,大体;拟,相比。(2)何不,为什么;余,剩下的。
答案示例: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答案示例: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新月一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