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昼夜交替和时差
地球的自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晨昏圈(线)( )
A.是正午与子夜的分界线 B.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
C.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在地面上自西向东移动
2.下面四幅图中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
A. B.
C. D.
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4.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 )
A.7月8日15时16分 B.7月8日14时
C.7月8日13时44分 D.7月7日14时
知识点2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的的偏转
地转偏向力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某些经济活动、军事活动都要考虑它的影响,气流、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也受其影响。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做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的是( )
A.A B.B C.C D.D
6.下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为某一平直河道的剖面,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此河流可能位于( )
A.南回归线上 B.北回归线上 C.赤道上 D.澳大利亚
8.若此河流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它哪一岸的河堤需要特别加固( )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知识点3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秋分 B.乙是夏至 C.丙是冬至 D.丁是夏至
10.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长
C.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
D.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重庆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日在操场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下图是当天手机截屏的天气图,手机具有定位功能。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信息,推断出当地的经度大致为( )
A.107°E B.105°E C.117°E D.120°E
12.当天地理兴趣小组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79°,请推测当地的纬度为( )
A.25.5°N B.30.5°N C.35.5°N D.40.5°N
知识点4 四季和五带
13.读如图“我国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回答:不同节气我国不同地区地理事物( )
A.清明过后,东北地区日照时间变短 B.立秋,到华北地区观赏红叶最佳
C.立冬,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 D.大寒,西北地区年内人影最长
14.下列关于四季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季的形成是由太阳辐射在一年中的不规律变化导致的
B.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差异
C.夏季是夜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D.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正好相同
【提升能力】
某航班从上海(约31°N,120°E)出发,飞往旧金山(约38°N,120°W),下图为该航班信息。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航班信息
6月12日00:30 6月11日21:00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2 旧金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站楼
15.该航班飞行的时间为( )
A.8小时30分钟 B.4小时30分钟 C.16小时30分钟 D.12小时30分钟
16.该航班抵达旧金山机场时,全球处于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为(·)
A、1/4 B.1/5 C.略小于2/3 D.略小于3/4
17.飞机起飞时,太平洋上的日照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经典美剧《越狱》,温特沃斯·米勒饰演的越狱专家结合排水口漩涡的转动方向来判断出口的地理位置,历经艰辛最终逃出。如图为排水口的漩涡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表层水的原始流动方向,实线表示水的实际流动方向。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监狱位于北半球 B.该监狱位于南半球
C.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顺时针辐散 D.该监狱排水口水流逆时针辐合
19.导致图中水流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力主要是( )
A.地转偏向力 B.空气压力 C.摩擦力 D.重力作用
2021年11月初,湖北黄冈某中学(116°E)高一年级开始了期中考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考试期间,黄冈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相等 D.无法判断
21.考试期间,黄冈市日出方向( )
A.正东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22.假若该中学当天的日出为北京时间7:00,那么当天该中学的昼长约为( )
A.8.5h B.10.5h C.14h D.11.5h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黄河流域,指导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被全国各地采用。东北也有符合自身地理环境特点的“二十四节气歌”,例如“打春(立春2月4日前后)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下列对东北“二十四节气歌”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
B.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
C.清明忙种麦——雨量增多,适合不耐旱的作物春小麦播种
D.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
24.有人说二十四节气已经过时了,理由可能是( )
①全球气候变化
②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
③农业科技的发展
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综合素养】
25.读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位于____(填南或北)半球,M地的角速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地,M地的线速度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地。
(2)图中弧NO为____(填晨线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分别为____和____。
(3)M、P、Q三地中,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的是____,地处温带的是____。
(4)此日,P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P地的昼长为____。
26.下图为某时刻的光照图,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排序是____。
(2)该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
(3)图中A点位于____(晨、昏)线上,该日A点日落于地方时____时。
(4)在B点沿经线方向向南发射炮弹,最终炮弹会落在该经线的____(东、西)方。
(5)此刻,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
(6)此刻的北京时间是____时。
(7)该日C地的昼长是____小时,日出于地方时____时。
(8)此时赤道上白昼的经度范围是____。
(9)该日,南京(约32°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与南京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的纬线是____。
(10)从地方时角度考虑,此时全球昨日和今日的所占范围之比为____。
27.阅读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我国黄河流域,河南登封市(34°N,113°E)附近观星台,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正北方向有一条南北走向的长堤。观星台是二十四节气产生的最直接文物史证,这里现存有700年历史的“量天尺”(左图),用来测量正午日影,可定节气和一年时长。时至今日,二十四节气仍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右图为二十四节气图。
(1)每天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时北京时间是____。
(2)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应为____(节气)。
(3)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影子长度与节气为大寒时的影子大约一样长的节气是____。
(4)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种麦正当时”的节气是____。
(5)我国民间从每年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当“九尽桃花开”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为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地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B正确;正午是12点,子夜是0点,不是昼夜分界线晨昏线的位置,A错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C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在地面上自东向西移动,D错误。故选B。
2.答案:B
解析:
答案:3.C; 4.C
解析:3.读图分析,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图中每两条经线间隔45°,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A点所在经线是0度,与其相对经线是180度;两个日期分界线,一条是180度经线,另一条是时刻为0点的经线,可知另一条经线的经度为90°W,时刻为0时;因此A点的地方时也是A的区时为7月8日6时。故选C。
4.结合上题分析,A点的时刻是7月8日6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7月8日6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可根据地方时的换算得出是7月8日13时44分。故选C。
答案:5.A;6.B
解析:5.结合分析可知,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A正确。故选:A。
6.结合图可知,①②两点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因此河流侵蚀②岸,①岸堆积,因此最终小岛可能连接①岸;③④两点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南半球向左偏,因此河流侵蚀③岸,④岸堆积,因此最终小岛可能连接④岸,B正确。故选:B。
答案:7.B;8.A
解析:7.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面对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此河流右岸坡度陡,左岸坡度缓且有堆积物,说明右岸侵蚀,左岸堆积,说明地转偏向力向右,河流位于北半球,可能位于北回归线上,B正确。不可能在南半球,A、D错误。赤道上不偏转,C错误。
8.本题考查地转偏向力。若此河流是一条自西向东流动的河流,它的右岸是南岸,流水侵蚀严重,河堤需要特别加固,A正确。左岸是北岸,以堆积为主,B错误。该河流为东西流向,河道平直,河流只有南岸、北岸,C、D错误。故选A。
答案:9.B; 10.D
解析:9.明确地球7月初通过远日点,因此乙是夏至,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再由图示公转方向和远、近日点可知甲、丙、丁分别对应的节气是春分、秋分、冬至。故B正确,ACD错误
10.由上题分析可知,由甲到乙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乙点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由乙到丙,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1.A;12.B
解析:11.当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2:50左右,与东经120°的正午相差约50分钟,故答案为A。
12.根据太阳移动规律,6月5日太阳直射点在北纬18~19度附近,由此可以计算出当地的纬度。
13.答案:C
解析:清明是4月5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东北地区日照时间变长,A错误;立秋是8月7日前后,华北依然处在夏季,并不能观赏到红叶,B错误;立冬是11月初,南部沿海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气温依然较高仍处在夏季,C正确;大寒是在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西北地区年内人影较长,但不是最长,D错误。选C正确。
14.答案:B
解析:全球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有规律地递减,据此划分出五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差异;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正好相反;夏季是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15.答案:D
解析:上海与旧金山相差16个时区,据题中信息可算出飞机起飞时旧金山的地方时为6月11日8:30,再根据降落时的日金山地方时作差便可得出为12小时30分钟,故选D。
16.答案:D
解析:由飞机抵达的旧金山时间6月11日21:00,算出国际日界线所在的区时为17:00,17/24=3/4,故选D。
17.答案:B
解析:由航班日期6月份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故晨线走向应为西北—东南,昏线走向应为东北一西南,排除AB,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0:30,国际日界线所在区时为4:30,最接近晨线,故选B。
18.答案:B
解析:北半球水平运动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从图中可以看出,实际运动方向相对于原始运动方向向左偏,所以判断该地为南半球。排水口水流呈顺时针辐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答案:A
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种促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在该力的影响下,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称为地转偏向力。水流运动方向的改变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重力无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试时间是1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湖北黄冈位于北半球,故其昼夜长短状况是昼短夜长,故选B项。
21.答案:B
解析:考试期间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
22.答案:B
解析:黄冈某中学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7时,其经度为116°E,与120°E相差4°,即该校所在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故该中学日出地方时是6时44分,则昼长时间为(12时-6时44分)×2=10小时32分,B项正确。
答案:23.C; 24.C
解析:23.打春阳气转——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气温回升,A项不符合题意。春分地皮干——雨季还未到来,东北地表积雪逐渐消失,大风天数多,蒸发强,土地干裂,B项不符合题意。清明忙种麦——气温回升,适合耐旱作物春小麦播种,C项符合题意。谷雨种大田——气温回升,雨量增多,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播种,D项不符合题意。
24.二十四节气是参考黄河流域的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来制定的。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使局部地区的物候发生改变;农业科技的发展能够对局部区域的农业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进行较大程度的改良,打破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故①③正确。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二十四节气,②④排除,故选C项。
25.(1)答案:北;等于;大于
解析:结合图可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为北半球的俯视图。MQ两地都没有在极点,因此两地的角速度相等;M地的纬度比Q地低,根据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M的线速度比Q大。
(2)答案:昏线;23°26′S;45°E
解析:结合图可知,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图中弧NO由昼到夜,因此为昏线。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因此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根据图可知,T地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根据经度的递增方向可知,T的经度为45°E。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45°E)。
(3)答案:M;P
解析:结合图可知,M、P、Q三地中,M地位于赤道上,为热带,一年直射两次。温带的范围为23°26'-66°34',结合图可知,P地在温带,Q地在北回归线上。
(4)答案:15:00;6小时
解析:结合图可知,MP位于晨线上,刚好看日出。此时M位于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6时,P地与M的经度相差45°,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P的地方时为9时,晨线上看日出,因此P地的日出时间为9时,昼长=(12-日出时间)×2=(12-9)×2=6小时,日落时间=12+昼长/2=12+6/2=15时。
26.答案:
(1)C
(2)冬至;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昏;16
(4)东
(5)23°26 S(或23.5°S),60°E
(6)16
(7)20;2
(8)30°W向东到150°E
(9)34°34 (或34.5°);78°52 S(或79°S)
(10)1:5(1/5)
解析:
(1)地球自转线速度是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故从小到大是CAB。
(2)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故是北半球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故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入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故由图可知,A在昏线上,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由图可知,A点所在经线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西侧30度,又因为15度差1小时,且东早西晚,故A点日落地方时是16时。
(4)地转偏向力规律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故在B点沿经线方向向南发射炮弹,最终炮弹会落在该经线东侧。
(5)由图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故太阳直射点在23°26'S,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经线是地方时12点所在经线,故从图中可知180度经线左侧经线是150°E,且地方时为18点,因此需要在往东侧加60个经度,故太阳直射点经度是60°E。
(6)由(5)可知60°E是12点,又因为经度差15度时间差1小时,且东早西晚,故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应为12+(120-60)/15=16。
(7)由图可知,C在昏线上,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应为18点,因此C点的日落时间是22点,根据日落时间=12+二分之一昼长,可知该地昼长20小时,日出时间=12-二分之一昼长,故日出时间为2时。
(8)由(5)可知,60E为12点,赤道上白昼时间是6点一18点,则6点的经线应为60E-90=30°W,而18点的经线应为60°E+90=150°E,故6点所在经线是30°W,18点所在经线是150E°。
(9)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直射点和所求点所在纬度差,故正午太阳高度角=90°-(32°+23°26')=45°34',由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与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的纬线是32°N和69°S。
(10)今天的范围是从0点所在经线向东到180度,故根据60°E为12点,可知0点经度是120°W,故今天范围是从120°W向东到180度,昨天范围是120°W向西到180度,故昨日和今日的所占范围之比为60度:300度,即1/5。
27.(1)答案:12:28
解析:长堤是南北走向的,每天横梁的影子投在长堤上应该是正午时,113E为地方时为12点,北京时间(120°E)是12:28。
(2)答案:冬至日
解析:当图中“量天尺”测得的正午日影长度为一年中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登封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3)答案:小雪
解析:横梁在长堤上投影的影子长度与节气为大寒时的影子大约一样长时,此时两个时间段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应该一样,关于冬至日对称,由图可知,大寒应该对应小雪。
(4)答案:霜降
解析:二十四节气可以指导农业生产。如在山东、河南一带种植冬小麦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但向北到北京一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热量条件变差,种麦时间要提前;那么向南到江苏、安徽等江淮地区,热量条件较山东、河南一带更好,因此种麦的“种麦正当时”的节气可推迟到霜降。
(5)答案: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向北移动
解析:我国民间从每年冬至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九九歌”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到来年春分之间的气候、物候变化情况,同时也表述了农事活动的一些规律。当“九尽桃花开”时,已经从冬至开始数九,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不足三个月,此时还未到春分,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移动方向为向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