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水循环——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水循环——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6 08:3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水循环——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2021年7月17日—22日,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袭击,20日2时—21日2时,郑州市日累计降雨量达622.7mm,引发地铁、楼房进水,车辆被淹。图1为水循环示意图,图2为郑州市内涝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与此次郑州内涝有关的主要水循环环节有( )
A.②④⑧ B.④⑤⑥ C.④⑤⑨ D.②⑤⑥
2.下列有关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B.疏通河道
C.增加植被覆盖率 D.围湖造陆
3.为监测此次内涝的发展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RS C.GIS D.BDS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地表径流 B.蒸发 C.水汽输送 D.降水
5.大量砍伐树木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 )
A.地下水位上升 B.三角洲面积萎缩
C.河流水位变化减小 D.地下径流量减少
知识点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历史上南唐后主李煜曾在《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中所写“一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有关水循环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塑造地形地貌 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我国的气候干旱地区,农民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环节。右图为宁夏砂田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砂石覆盖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⑤增加
9.水循环( )
A.只能使外流区的一部分水体不断更新 B.促使物质不断从陆地向海洋单向迁移
C.可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 D.使水资源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取之不尽
【提升能力】
2022年8月22日,受长江上游来水减少和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的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提前进入枯水期。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图中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两类水循环 B.②和④均代表降水
C.③代表水汽输送 D.⑥可以对应长江
11.与鄱阳湖提前进人枯水期有关的环节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回答下面小题。
1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的总水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13.图中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水循环由多个环节组成。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①环节的是( )
A.长江东流 B.海水倒灌 C.台风登陆 D.黄河凌汛
15.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 )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使海平面上升 C.不断更新陆地水 D.加速冰川融化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17.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不影响地表各圈层之间的能量交换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综合素养】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8月中旬,台风“巴威”给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带来强降水天气,造成一些城市内涝严重。下图为“台风登陆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1)台风“巴威”是在热带或副热带___(填“海洋”或“陆地”)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涡旋,中心附近风力较___(填“大”或“小”)。
(2)台风“巴威”登陆时,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和___(填数字序号)。
(3)台风“巴威”经过城市时,容易使路面积水,导致城市内涝,其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下渗量___(填“大”或“小”)。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 湖北某高中的一名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和示意图(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实验用品:
烧瓶、石棉网、带有橡皮塞的弯玻璃导管、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精灯、打火机、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
①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待弯玻璃导管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
③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降落到托盘中。
(1)人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字母),植树造林、保护湿地带来的直接变化是G____(增大或减小),H____(增大或减小)。
(2)图中水循环实验过程示意图中水的运动顺序为____(填序号)。该同学发现实验未能模拟出下渗环节,想加以改进,在不增加实验用品的前提下,可以____。如若降水量不变,想减少下渗量,则可以____。
(3)2022年6~8月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中旱、部分地区重旱、局部地区特旱,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较往年同期显著下降。试从水循环角度,简要分析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显著下降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次郑州内涝的发生,一是降水量大,与④有关。二是城市道路硬化,下渗少,地表径流大,图中⑤为地表径流,⑥为下渗,B正确。②为海洋降水,与之无关,排除AD。⑨为陆地蒸发(蒸腾),与之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围湖造陆会加剧湖泊萎缩,导致城市蓄洪空间减少,不利于城市内涝的防治,D不正确,符合题意。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疏通河道等可以提高城市泄洪能力;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强雨水下渗,增加植被对水源的涵养,可缓解城市内涝问题,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措施选项,故选D。
3.答案:B
解析:注意关键词“监测”,监测此内涝的发展变化,属于对面状地理信息的动态监测,应借助RS技术,B正确。GPS和BD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和导航,AD错误;GIS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预测、规划等,C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图中①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从海洋上空将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即此环节代表水汽输送环节,⑤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降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答案:D
解析: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得森林的环境功能减弱,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是降水变率增大,地表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加剧,三角洲面积增大,B错误;河流水位变化加大,C错误;保持水土功能减弱,下渗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A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6.D; 7.A
解析:6.“一江春水向东流”指的是地表径流,图中④代表地表径流,故选D。
7.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③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④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雕塑地表形态。水循环不能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故选A。
8.答案:C
解析:砂石覆盖,可以阻挡土壤水分蒸发,減少土壤水分蒸发;砂石覆盖,对降水没有影响;砂石覆盖,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增加下渗;砂石覆盖,对水汽输送没有影响。故选C。
9.答案:C
解析: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不知外流区部分,A错误;不是单向的,海洋水也能向陆地迁移,B错误;可以缓解热量收支不平衡,C正确;D过于绝对,所以D错误。
10.答案:B
解析:图中一共示意了三类水循环,其中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海上降水,③海水蒸发,④陆地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长江对应的是⑤地表径流,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鄱阳湖提前进人枯水期与④陆地降水少,⑤上游来水少(地表径流),⑥湖泊周边地下水(地下径流)补给少直接相关。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海洋海水蒸发,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降水形式,通过地表径流返回海洋。从长远看,径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
13.答案:C
解析: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输送水汽,③正确;太阳辐射使海水升温,加剧海水蒸发,所以太阳辐射是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前提条件,①错误;地表径流是陆地向海洋输送水的水循环环节,不是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的水循环环节,②错误;图示降雨指大气将水汽返还给海洋,不是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④错误。故C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①环节使海洋水汽到达陆地,为水汽输送环节。长江东流属于地表径流环节,A错误;海水倒灌和黄河凌汛不属于主要的水循环环节,BD错误;台风从海洋生成,携带了大量海洋水汽登陆,属于水汽输送环节,C正确。故选C。
15.答案:C
解析:图中主要体现了海陆间大循环的特征,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故C正确;水的三态变化影响因素是温度,A错误;海平面上升、加速冰川融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故BD错误。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a、b、c、d、e分别表示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17.答案:D
解析:水循环能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等;水资源如利用不当,也会枯竭;人类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18.答案:(1)海洋 大
(2)② ③
(3)小
解析:(1)台风为热带气旋,发源于低纬度的海域;中心附近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
(2)台风登陆时,伴随着狂风暴雨,所以影响降水环节,强烈的暴雨导致一些城市内涝,所以影响地表径流环节。
(3)城市铺设硬化陆面,导致下渗的水量少,大量的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所以城市易发生内涝。
19.答案:
(1)G 减小 增大
(2)③②① 在托盘上打孔 堵住部分孔洞/倾斜托盘,增大角度
(3)从水汽输送角度看,海洋输送的水汽减少;从降水角度看,陆地降水减少;从蒸发角度看,气温偏高,蒸发旺盛:从径流输送角度看,汇流到长江干流的径流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减少。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人类的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的环节为地表径流,即图中G,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会使地表径流(G)减小,H(下渗)增大。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水循环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应该从烧瓶中的水经过加热形成水汽(③),通过玻璃导管进行水汽输送(②),到达托盘上的玻璃板,由于存在温差,水汽凝结形成降水(①),即顺疗为③②①。如果想在该实验中增加下渗环节,可以在托盘处进行打孔,模拟下渗环节,如米降水量不变,减少下渗可以堵住部分孔洞或者倾斜托盘,增大角度。
(3)根据所学知识,本地区水位较低,主要在于补给小于支出,本地区补给主要来自于降水补给,从水循环角度来看,水汽输送量减少,导致陆地降水减少,汇流到长江干流径流量减少;支出主要在于蒸发过程,气候干旱,气温较高,蒸发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