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海水的性质——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6 08: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海水的性质——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海水的温度
读局部海域温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为北半球海域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四个海域中,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且可能有寒流流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能表示海水水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造成曲线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大气环流 D.海水导热率
知识点2 海水的盐度
下图为某海域等盐度线分布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导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温度 C.降水 D.径流
6.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远的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弯曲凸起明显,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入海径流 C.地转偏向力 D.盛行风
8.若此时是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此时是该年的(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知识点3 海水的密度
读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9.影响图中海水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10.关于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赤道处最低 B.在两极地区高 C.纬度低,密度低 D.纬度高,密度高
2021年5月15日,中国海军第38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3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大小( )
A.亚丁湾>红海 B.亚丁湾=红海 C.亚丁湾<红海 D.无法判断
12.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后,因海水密度的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会(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都有可能
【提升能力】
读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温度、蒸发量和降水量按纬度分布的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①~④四个曲线中表示海洋表面盐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图中赤道附近④曲线数值比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海陆分布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受地理经纬度、海陆位置及洋流性质的影响,不同海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低纬度海区,随海水深度增加,盐度降低;高纬度海区随海水深度增加,盐度升高。下图为某年2月赤道附近太平洋海域海水平均温度随经度和深度变化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海域的海水温度( )
A.季节变化较小 B.表层水平方向差异小
C.垂直方向差异小 D.年际变化大
16.甲、乙、丙、丁四地盐度关系最可能是( )
A.丙>丁 B.甲>乙 C.丙>甲 D.丁>乙
17.甲、乙海域之间海面上的气流运动方向为( )
A. B. C. D.
【综合素养】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海陆位置、海水深度、海水垂直交换及海底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北黄海中部的底层海水,温度常年保持在6℃左右的低温状态。近年来,我国在北黄海深处试养原产于挪威的三文鱼并获得成功。图1为北黄海示意图,图2为北黄海甲乙丙剖面的夏季海水温度垂直分布图。
(1)据图2描述北黄海乙海域夏季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分析夏季北黄海中部的底层海水依然保持低温的原因。
(3)从海水特征的角度,说明在北黄海中部养殖三文鱼获得成功且品质优良的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且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大面积冰封。渤海作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每年11月末到次年3月初,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海冰会对石油开采、海洋养殖业等造成危害,但对沿岸种植业、盐碱地改造等具有积极作用。下图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
(1)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
(2)说出渤海南部和北部海冰的分布差异,分析渤海成为北半球纬度最低、大面积结冰海域的原因。
(3)简述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
答案以及解析
答案:1.A;2.B
解析:1.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表现为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③④两图海水温度向南递减,地处南半球。①②两图越往北,温度越低,地处北半球。故A项正确。
2.由上题可知,①②位于北半球,③④位于南半球,故排除③④。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①地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西岸,有暖流经过;②可能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有寒流经过,故B项正确。
答案:3.A;4.A
解析:3.海水水温的垂直变化表现为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由于海水导热率很低,1000m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着低温状态。
4.由曲线③可知,纬度越高,海水温度越低,主要是因为纬度越高,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量越少。
5.答案:D
解析:根据图片,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凸向高值,说明发生弯曲的海区海水盐度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量陆地淡水的汇入使海水盐度降低,因此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径流,D正确;温度、降水、海陆分布对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
6.答案:C
解析:Q点距大陆最远时其盐度值应较低,对应长江径流量应较大时。长江流域大部分为季风区,夏季为丰水季节,冬季为枯水期。丰水期河流径流量大,入海淡水量大,沿海盐度值应较低,因此径流量最大的季节为夏季,结合选项可知,8月符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从图上等盐度线和变化规律可知,弯曲处“凸高则低”,属于较低盐度区域。如果是洋流引起的,应该有寒流流经,但此处只有河流入海,A错误;入海径流提供了淡水,使河口地区海水盐度降低,B正确;地转偏向力和盛行风只影响流体方向,不影响盐度,C、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若此时是甲点在一年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时间,说明河口处海水盐度降低的程度达到最低,应该是河流向海洋输送淡水最少的季节,是河流的枯水期。图中河流为长江和钱塘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是河流枯水期,应该为1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9.A;10.A
解析:9.由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水温降低,海水吸收的热量减少,因此密度不断增大。
10.由图可知,表层海水密度最低处位于赤道偏北,A项错误,故选A项。两极地区密度大,B项正确。整体上随着纬度的增加,表层海水的密度增大,故C、D两项正确。
11.答案:C
解析:红海使世界上盐度最髙的海区,盐度高,密度大,盐度:亚丁湾<红海,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答案:B
解析:红海盐度髙,密度大,浮力大,轮船吃水线浅,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前后,轮船的吃水深度会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盐度受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南北纬30°附近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温度高,蒸发强,降水量少,盐度最高,赤道附近海区温度高但降水多,盐度较低。因此,世界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和两极地区递减,北半球60°附近多陆地径流补给,数值低于南半球60°附近值,A项正确;②曲线南北半球变化规律一致,且南北纬90°附近数值较低,应表示海洋表面平均蒸发量的纬度变化曲线,B项错误;③曲线数值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应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变化曲线,C项错误;④曲线在南北纬30°附近值较小,赤道附近值较大,应为海洋表面平均降水量的纬度变化曲线,D项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由上题可知,④曲线表示为平均降水量,赤道地区出现最大值,主要是因为赤道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对流运动强,多对流雨,A正确;海陆分布指由沿海向内陆的变化规律,D不符合题意;地形、洋流对赤道地区降水影响较小,BC错误;故选A。
15.答案:A
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图示海域的海水温度表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差异均较大,BC错误;图示海域地处热带,所以海水水温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小,A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A。
16.答案:B
解析:通常同一纬度,表层海水水温高,盐度高,所以甲地盐度大于乙地,B正确;丙丁两地深度相近,水温相近,很难比较其盐度的高低,A错误;中、低纬度海区,随海水深度增加,盐度降低,故甲地盐度大于丙地,乙地大于丁地,CD错误。故选B。
17.答案:A
解析:甲地水温高,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近海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乙地水温低,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近海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空气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在甲、乙海域之间海面上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气流,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A。
18.(1)答案: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降低速度先快后慢;表层海温在22℃左右,中部底层的冷水中心约6℃左右。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黄海乙海域夏季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表层等温线较密集,地层等温线较稀疏,说明表层温度降低速度较快,底层温度降低速度较慢;表层海水温度高于22℃,底层海水冷水团低于6℃。
(2)答案:夏季,近岸地区受陆地影响大,海水升温快,中部海域距离陆地远,海水升温慢;表层海水受气温影响大,夏季升温快,但底层海水的深度大,受气温影响小,升温慢;夏季海水上暖下冷,海水稳定,垂直方向热量交换弱;中部海底地势低洼,冷海水聚集,与周围海水热量交换少。
解析:夏季海洋为冷源,陆地为热源,近岸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大,增温较快,海水温度较高,北黄海中部海域距离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较小,增温较慢,海水温度较低;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表层海水升温较快,底层海水升温较慢;夏季海水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上热下冷的稳定结构,海水的垂直运动较少,导致海水的热量交换较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黄海中部海底地势较低,冷海水在此集聚,地形相对闭塞,与外界海水热量交换较少,导致海水温度较低。
(3)答案:北黄海中部的底层海温低且全年稳定,适宜冷水三文鱼的生长;水温低,三文鱼的生长速度慢,肉质紧实细腻,品质高;距海岸远,污染小,水质好,产品绿色优质。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三文鱼原产于挪威,纬度位置较高,海水温度较低,北黄海中部海水水温较低,且海水温度全年相对稳定,适宜三文鱼的生长;海水温度较低,导致三文鱼生长缓慢,肉质紧实、肥美,品质较高;北黄海中部海域距离陆地较远,受陆地污染物影响较小,海水水质较高,三文鱼产品品质较高。
19.(1)答案: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纬度较高,蒸发量较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了海水盐度;海区较封闭,海水交换少。
解析:
(2)答案:渤海海冰北部较严重,分布面积大;南部较轻,分布面积小。渤海是半封闭式内海,冬季西伯利亚南下寒冷气流使海水温度显著低于同纬度开阔水域;多条河流注入,泥沙淤积,海水较浅;海水盐度较低。
解析:原因可从渤海面积小、水浅、封闭、河流注入、盐度、冬季风等方面进行分析。
(3)答案:海冰含盐量较小,海冰淡化可缓解华北地区缺水问题;渤海沿岸有大面积盐碱地,用海冰覆盖,有助于盐碱地改造。
解析:不利影响主要是交通、渔业捕捞和养殖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