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6 13: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部》吧,那里面的乔峰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后来发现自己是什么人?而虚竹又是娶了哪里的公主?
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兴起
②唐末,北方汉人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一、辽与西夏
辽(契丹)
(2)政权建立和统治
②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①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横府。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蕃汉分治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2.党项族
材料: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1)兴起: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政权建立和统治
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元昊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称;
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女真族的崛起
1.概况:女真族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2.统一: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3.建立: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二、金朝入主中原
上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兵农合一:猛安谋克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
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金世宗完颜雍像
民族政权并立简表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10世纪初 契丹族 上京
北宋 汉族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兴庆
12世纪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南宋 汉族 赵构
阿保机
960年
赵匡胤
元昊

1127年
临安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背景
(1)12世纪时,蒙古草原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
们盼望草原统一起来,结束战争。
(2)铁木真感悟到只有草原统一才能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戮。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2.概况
(1)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
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
(2)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
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3)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铁木真
3.措施
(1)行政: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
结合的制度;建立司法机构。
(2)军事:组建了一支万人护卫部队。
(3)文化:创制蒙古文字。
促进了蒙古族的发展壮大。
铁木真,生于1162年,1184年前后被推为“可汗”,从此开始统一蒙古和漠北的事业。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1227年率军进攻西夏,7月,病死于六盘山。
蒙古灭西夏与金
蒙古
灭西夏
南宋
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西夏→西夏向金求援→金拒绝→1227年,西夏灭亡
借道宋境进攻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灭金
南北对峙
过程
过程
蒙古大汗国的扩张(地跨欧亚)
蒙古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元朝的建立
(1)背景: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改行汗制。
举措 具体表现
取谏汉儒 “行汉法”“行仁政”“不弑杀”
施行“治国安民”方略 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实施汉制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2)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2.元朝的统一
(1)概况:
①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
②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2)影响:
元朝疆域图
忽必烈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姓名:文天祥
学历:南宋状元
官职:丞相兼枢密使
人物档案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考:元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流,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坚持不懈,你认为他值不值得敬佩?为什么?如何评价文天祥?
(2)他在抗元斗争中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3)我们必须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文天祥的抗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1)值得。
元朝的政治制度
1.中央集权制度
(1)确立: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
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内容
中央
行政
军事
监察
枢密院
御史台






中书省
六部
中书省的古今对比
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唐朝,中书省只是一个决策机构,尚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在元朝,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及天津)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2.行省制度
(1)目的:对空前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2)含义: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
(3)实施:
①中央直辖:“腹里”(山东、山西、河北)。
②行省管理: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③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4)意义: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生 活 时 期 : 元 朝 性别 :男 姓 名 : 王 二 人



家庭住址:某某省,某某路,某某府,某某州,某某县
行省制设立的影响
(1)元朝在地方推行的行省制度,是对秦朝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在元朝以后的明清时期继续沿用,奠定了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
(2)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一些边远地区设立行省,如云南行省、辽阳行省等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客观上促进了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交流。
巩固统一措施
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
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沅陵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该县马底驿乡发现一段长约800米的古驿道,经考证建于元朝初年,距今744年。文物部门称,这见证了当时沅陵交通的发达。图为马底驿残存古驿道民居。李青松摄。
元朝疆域和民族融合
1.元朝的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
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的疆域
(1)疆域四至
北逾阴山
东尽辽左
西极流沙
南越海表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2)特点
①元朝的版图超越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②今天的新疆、西
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3.民族融合
(1)回族形成: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4.民族政策:四等人制度
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蒙古人。
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背景: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日益严重。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1368年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5.元的灭亡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