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
二
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宁汉合流
(1)标志: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
(2)影响: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一
二
三
知识拓展
中华民国(1912—1949年)的分期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1—3月)。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年)。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了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其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相继任北洋政府总统。它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地主和买办阶级的联合专政。
(3)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1927年4月国民党新军阀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它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一
二
三
2.济南惨案
(1)过程: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
(2)结果: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
3.东北易帜
(1)背景:日本在皇姑屯将不能满足他们侵略要求的张作霖炸死。
(2)过程: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3)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一
二
三
4.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一
二
三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南昌起义
知识拓展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原计划南下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是城市,并未转入农村,中国共产党仍未找到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一
二
三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
(2)内容: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
(1)过程: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2)结果: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一
二
三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过程
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2)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5.根据地建设
一
二
三
概念阐释
“革命根据地”
特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即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一
二
三
三、红军长征
1.原因:由于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一
二
三
(3)转战
①四渡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
②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③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4)胜利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意义:红军长征,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史料实证
史料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大家也都想进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①,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待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②,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秋收起义》
读史技巧史料反映的是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变化。结合材料中①②的信息分析出改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并从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角度理解其意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分析湘赣边秋收起义后改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有何意义
提示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而井冈山地区敌人防御力量薄弱。
意义: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1)含义:“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道路。
(2)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多集中在城市,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3)联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4)意义
①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1: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开展了土地革命
B.实施了游击战术
C.建立了民主政权
D.获得了苏联支持
题目立意本题引入经典史料,通过时空观念的定位,考查如何对红军和苏维埃区得以存在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题指导
答案A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遵义会议
史料实证
史料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以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长征开始前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摘编自《中国红军长征记》
读史技巧史料中的三个省略号把史料分为四层,说明了遵义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变化,由此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互动探究根据史料,说明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
提示遵义会议是在与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着重解决了军事问题,维护了党的政治团结。中共中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因此,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历史解释
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原因
(1)中国共产党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左”倾错误的领导,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典例剖析
例题2: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该事件( )
A.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消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题目立意本题通过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评论,认识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表现,突出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解题指导
答案D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