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
按九品之制,初因后汉建安中天下兴兵,衣冠士族,多离本土,欲征源流,遽难委悉。魏氏革命,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杜佑《通典》
影响:形成门阀士族政治
第一场,考“贴经”,类似填空,把经书一部分拿纸条贴上,让考生填充;
第二场,考“诗赋”,即作诗,要求诗歌必须合乎音韵规范,这一场非常重要;
第三场,考“试策”,类似政论考试,考生需要根据试卷上的行政问题给出对策;
三场考试有一场不及格即淘汰,淘汰率相当高。
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
汉代的尚书台到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之后形成三省,之后增加到三省六部,之后三省共同办公成为中书门下。
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三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政治体制?反映了怎样的趋势?
赋税制度
每次税制改革都是对旧税收的总结,而从未真正较大幅度地减轻人民的负担,而在一次次税制改革之后,帝国政府和各地官僚又会重新增加各种临时附加税,让农民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超出了农民忍受的极限,农民被迫铤而走险,发动农民起义。
结合地图,从“租庸调”到“两税法”,唐朝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户税
地税
杂税
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称为“两税”。
宰相杨炎上疏,奏曰: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土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德宗善而行之。
——《唐会要·租税》上
根据材料,归纳两税法主要内容。
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租庸调、两税法对比表
租庸调 两税法
征收依据 政府依据授田记录向人民征收租庸调 中央政府确定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征收标准 不论贫富,一律缴纳定额的租庸调 无论主户,客户都编入居住地户籍,依照丁壮和财产的多少定出户等
征收方式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为“租” 每户按田亩纳米粟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纳绢二丈,帛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 每户依户等缴纳户税
每丁每年要为国家服力役二十天,国家若不需要其服役,每丁可“纳绢代役”,称为“庸”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捐、杂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民控制。
租庸调制难以实行
转而设立两税之法
两税之外又加新税
两税法确实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却也加剧了人民负担。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