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本课通过三个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早期国家产生的关系;认识夏、商、西周的国家制度和经济文化。本课在整个新教材当中处于开篇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夏商周国家制度的特征,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夏商周国家的特征,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2.难点:夏、商、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课前准备】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同学们对以上两幅图片是否熟悉?1965年,中国研究人员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挖掘到两颗古人类门齿化石,就是当时我国境内所见最古老的直立人元谋人的门齿化石。那么,元谋人处于什么时代?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的?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问题情境
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请阅读教材内容,指出石器时代分为哪两个阶段?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准分别是什么?两个阶段各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自主学习
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和新石器两个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旧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新石器时代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北京人的发现。
问题情境
观察上面两幅图,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并指出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的概况和特点?
师生互动
基本特点: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
概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远古先民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组织生活。
问题情境
阅读教材内容,指出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分别有哪些特点?
自主学习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归纳总结
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变化,说明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扩大财富和权力。人类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
从部落到国家
自主学习
三皇五帝,具有神话色彩。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问题情境
如何评价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现象?据文献记载,夏朝的社会、政治制度是怎样的?
师生互动
评价: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袭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社会的重大进步。
社会、政治制度: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朝社会仍然是聚族而居。除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夏朝的建立。
商和西周
问题情境
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夏、商、周王朝的更替过程是怎样的?
自主学习
①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建立商朝;
②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③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乘西周王室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材料情境
问题情境
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回答商和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主要内容、作用是什么?
自主学习
商朝: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王将王畿直接控制的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诸侯在国内也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宗法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组织内部的制度,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问题情境
通过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互动
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纵向联系:明确了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问题情境
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归纳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合作探究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血缘贵族政治的特点,但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地方实行相对分权的贵族政治。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分封制与宗法制。
问题情境
阅读教材并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自主学习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
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问题情境
观察两幅图,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井田制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互动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正如《诗·小雅·北山》所说:“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诸侯将受封土地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把土地再分赐其子弟和臣属。周王对所封土地有予夺之权。各级受封的贵族对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与买卖。受封者还要向国王承担义务,就是要向国王交纳贡赋。
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使用奴隶集体耕作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
④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这种土地的国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奴隶制国家以及周王,代表的是奴隶主利益,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课堂小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