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选择题
1.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
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 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
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 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
【答案】B
【解析】材料汉初统治者做法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的必要措施,而非严刑重罚,故A项错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汉初统治者继承发展了秦律,体现出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贵族的刑罚,与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汉初统治者措施体现出积极有为,故D项错误。
2.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
C.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王国辖郡与人口数均高于中央辖区,但这并未破坏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说明中央辖区所辖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故选D项。
3.下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南方地区经济地位更重要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汉代疆域图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南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大,北方郡面积小,南方郡面积大,是因为北方开发程度较高,是经济政治中心,人口稠密,需要分成更多的行政单位便于管理,因而北方郡面积小,而南方开发程度低,人口稀少,所以郡面积大,故选C项。
4.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侍卫、常侍、尚书等,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这往往为后世君主所效仿。这主要体现了( )
A.汉代中央内部争斗激烈
B.加强君权统治为后代所沿用
C.君权与相权间矛盾尖锐
D.历代君主将汉武帝作为榜样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皇帝加强自身权力,根据材料“为后世君主所效仿”,体现了加强君权方面的长远影响,故选B项。A项不能体现“为后世君主所效仿”,A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加强君权的一面,不能体现与相权斗争的一面,C项错误;后世君主效仿的是加强君权的措施,D项错误。
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
出处 铭文
《元和四年壶》 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
《延熹钟》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
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答案】C
【解析】观察可知,材料中的青铜器的铭文记载了生产时间、生产工匠、重量、价值等,反映了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高超,故选C项。
6.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概括盐铁政策的变化,说明汉代民间逐渐获得了盐铁的经营权,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地主兼并土地的问题,A项错误;据汉武帝时期的国家垄断经营到东汉的允许民间煮盐铸铁,中央的经济权力在减小,C项错误;盐铁政策的变化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无关,D项错误。
7.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 )
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
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
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
D.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汉代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表明汉朝时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故选C项。
8.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董仲舒话语的意思是“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天子秉承上天的意思,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强调“善”受之于天,王秉承天意,以成就百姓善的本性为己任,故选D项。
9.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答案】B
【解析】据题干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形成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通过确立基本的礼制模式以道德教化来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故选B项。
10.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盛行汉赋的不同风格,文学艺术的盛行与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相关,西汉时期国力强盛,东汉时国力衰弱,故反映出汉赋的风格不同,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
(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途径:“任子”;察举制。
(3)作用:形成特权垄断;抑制人才正常流动;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降低行政效率。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一信息从政治发展趋势归纳;第二小问从春秋战国以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角度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从官僚政治的运作、政治历史传统及选官制度变化等角度归纳;第二小问途径,据材料二“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得出“任子”;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察举制。
第(3)问可以从官僚贵族、人才流动、中央集权、行政事务等方面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选择题
1.刘邦入咸阳时,与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之后相国萧何整理秦六律,新增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章,制定了“律九章”。这反映了汉初统治者( )
A.严刑重罚的治国方针 B.因时而变的统治策略
C.法不阿贵的法制观念 D.无为而治的宽松政策
2.下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 )
A.西汉的大部分地区未实行郡县制 B.中央政府已经为王国势力所控制
C.多数人口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3.下图为汉代疆域图,南方和北方郡的面积差别很大。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南方地区经济地位更重要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4.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侍卫、常侍、尚书等,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这往往为后世君主所效仿。这主要体现了( )
A.汉代中央内部争斗激烈
B.加强君权统治为后代所沿用
C.君权与相权间矛盾尖锐
D.历代君主将汉武帝作为榜样
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
出处 铭文
《元和四年壶》 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
《延熹钟》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
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6.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有利于( )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强化中央集权 D.小农经济发展
7.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 )
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
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
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
D.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
8.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9.在汉代儒者看来,春秋战国以来的社会政治变迁严重破坏了三代以来延续已久的“天命有德”的政权合法性理论,汉武帝继承了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理念,确立了基本的礼制。这种“礼制”( )
A.突出天命的神圣性和绝对性
B.以道德教化来稳定统治秩序
C.为专制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D.儒家天命思想学说开始确立
10.武帝到东汉中期,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东汉和帝后,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A.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二.非选择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官僚贵族化对政治发展的消极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