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14:1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xián(   )。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                。cháng(   )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墨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3)请仿照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迁徒  涟漪  恪尽职守  红装素裹
B.酷肖  狡黠  无可置疑  人迹罕至
C.污秽  撺掇  繁花嫩叶  迥乎不同
D.家醅  告罄  眼花缭乱  鸦雀无声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 还是不参加
B.艾青在监狱中写下了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C.他看上去三、四十岁,苹果脸,短发,一副菜农打扮。
D.对于这件事,我们既要反思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还要反思这件事发生之前管理者都做了什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低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5.将下面四句话填在文段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也似乎活泼起来,     。它们是多么淘气啊!
①洒在行人的雨伞上 ②洒得长长的小巷里一片湿湿的,发出光亮来 ③洒到人家关着的窗玻璃上 ④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
A.④③①②     B.③①④②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6.诗文默写。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现在/乡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3)《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雪后晴日当空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请给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6分)
临江仙①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眷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8.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两阕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上阕前三句以“红妆”比喻“荷花”,“翠盖”比喻“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阕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下阕一反上阕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9.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词的下阕“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10.这首诗写于全面抗战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军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诗人在这国土沦丧、民族存亡关头,满怀对祖国的________和对侵略者的________写下此诗。诗歌用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运用的象征手法。说说“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1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3.在国家危难之时,像《雷电颂》《我爱这土地》都曾激励无数志士奋起救国。“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精粹的语言几乎众所皆知。你还知道哪些脍炙人口的爱国名句?试写两句。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选自《中国诗歌库》)
14.“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5.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的大意。
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B.诗的第1节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
C.诗的第2节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D.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年华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 青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那从林间出现的,
     赶着马车的
     你中国的农夫
     戴着皮帽
     冒着大雪
     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
     我也是农人的后裔——
     由于你们的
     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
     岁月的艰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
     ——躺在时间的河流上
     苦难的浪涛
     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
     流浪与监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
     最可贵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们的生命
     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沿着雪夜的河流,
     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
     那破烂的乌篷船里
     映着灯光,垂着头
     坐着的是谁呀?
     ——啊,你
     蓬发垢面的少妇,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与温暖的巢穴——
     已被暴戾的敌人
     烧毁了么?
     是不是
     也像这样的夜间,
     失去了男人的保护,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经受尽敌人刺刀的戏弄?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无数的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不知明天的车轮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
     ——而且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透过雪夜的草原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
     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
     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拥挤在
     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1937年12月28日,夜间。
17.诗歌选取了哪几类人作描写对象,来表现侵略战争使中国土地上的人民蒙受的苦难呢?
18.诗中多次出现“风”“雪”“雪夜”等,请分析其作用。
19.在诗中,诗人也提到了自己,把诗人表现自我的一段文字找出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结尾“中国,/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所写的无力的诗句/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21.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一共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提示:从情感的表达和篇章结构两个角度分析)
三、写作
22.雨是精灵,雨是多情物,请你采用第一人称,把雨的不同情致作为描写对象,写一篇抒情性文章。
要求:①抓住雨的特征,运用多种手法进行生动描写;②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的内心感受;③语言要生动形象,形式求新;④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
1.(1)弦 徜
(2)拔—拨 墨—默
(3)示例①她像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 ②她像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要和画横线句子相同,内容要恰当) 2.A 3.B 4.C 5.C
6.(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一湾浅浅的海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7、(1)标题: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符合画面主题即可)
(2)示例:春光迷人,花枝招展,蝴蝶翩翩起舞,绿草如茵。姐弟俩背靠着背,席地而坐,捧着书本,陶醉其中。阳光洒在了脸上,知识滋润了心田。(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即可)
8.D 9.D
10.挚爱(或热爱) 痛恨(或仇恨) 诗人对祖国的挚爱(或诗人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
11.“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正遭受苦难的祖国大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温柔的黎明”隐喻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12.诗人自问自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烘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13.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年华的无限追念之情。
15.第1节是写年轻时遥望生命的未来,第2节是写年老时追念逝去的年华。
16.A
17.有北方赶着马车的农夫(无家可归,“你要到哪儿去呢?”潜台词是“你能去哪儿呢?”),有南方乌篷船里蓬发垢面的少妇(失去了家庭和丈夫)和无数的年老的母亲,有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土地的垦殖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前两类形象是分类形象,最后一类形象是总的形象,具有概括意义的形象。
他们的悲凉凄楚的境遇正表现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18.以风、雪、雪夜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
19.“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把自己和广大农民的苦难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这种苦难写得更深刻而真切。
20.诗人希望自己的诗句能给苦难的祖国带来温暖,表达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向苦难的祖国奉献了一颗赤子之心,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1.出现了四次。它是诗歌感情的线索,使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同时,这种反复咏叹更加深了悲惋凝重的气氛,读来令人心酸落泪。另外,这两句诗也是全诗结构的骨架,多种意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诗展开的,如大雪的林间、雪夜的河流、雪夜的草原。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