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纲要(上)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6 17:2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史实,以“危机四伏—因时而变—功败垂成”为主线,构建出一幅国人寻求救国道路与列强加剧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有较清晰的时间线索。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初步掌握本课的大部分史事,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尚未形成联系、整体的历史思维方式,很难全面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教师在教学中可呈现一些观点相冲突的材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危机四伏—因时而变—功败垂成”主线的梳理,以时间为线索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2.利用时间轴整理相关内容,综合利用相关历史资料,联系前后两课的内容,理解各事件的性质和意义;了解晚清时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作努力的意义,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通过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深刻理解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统治阶级认识到民族危机并主动进行实践的艰难性,以及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地主主阶级所做做努力的局限性性。
【教学重点】
理清列强侵华相关史实及性质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努力的艰难性和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代以“危机四伏—因时而变—功败垂成”为线索构建国人救国与列强侵略相交织的整体画面。
(二)过程展示
导入
回顾上节课社会各阶级对列强侵略后果认识不足的史事。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各阶级也逐步觉醒,从少数知识分子到统治阶级,再到社会各阶级,形成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生活动】回顾,思考分析。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当时社会各阶级是如何看待列强对华侵略的
【设计意图】联系单元线索,让学生从时间上建立因果联系,体现时空观念素养。
【学习任务】1.危机四伏——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政治局面。
【学生活动】梳理太平天国运动、边疆危机的基本概况,认识其影响,交流讨论“海防、塞防之争”。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寻找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归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基本内容,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以往农民运动的诉求,《资政新篇》则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引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放入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分析得出农民阶级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在寻求中国的近代化,从而理解太平天国运动被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原因。
材料1 20世纪90年代末,复旦大学潘旭澜教授……出版了《太平杂说》书……对太平天国及其领袖洪秀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太平天国是神权统治,它鬼魅横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大灾难,而作为太平天国领袖的洪秀全更是“人性异化”“极端主义”的“邪教主”;镇压太平天国,给太平军造反画上句号的曾国藩则为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冯友兰表示“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是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那么中国的历史将倒退到黑暗时期”。
——印少云《近十余年来太平天国研究重大争议的回顾和总结》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认识由于阶级本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没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也没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是这场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甚至引起了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湘淮系军阀的汉人权力集团形成,清政府也将部分中央权力下放。
材料2 19世纪6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的染指、干涉,加剧了西北边疆的混乱与纷争,民族分裂势力引发的边疆危机开始显现并扩散。……清王朝首先进行了一次国防战略的辩论,就“海防”与“塞防”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进行了多次商讨。在半年的时间里,朝中大臣基本形成了两大派:“塞防派”与“海防派”。海防派主要以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为首。…以左宗棠为首的众多臣工,则突出强调塞防的重要性。
——张立程、李红卫《论晚清西北边疆危机与清廷对策》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认识19世纪60年代中国边疆出现了多样的危机。面对这些危机,清政府内部形成“塞防派”与“海防派”,双方持不同立场,立的是主义建阶都有一定道理。但清政府当时面临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不能顾此舍彼。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时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学习任务】2.因时而变一洋务运动。
材料3 况近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7月18日上奏)
【问题设计】概括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和口号
面对时局,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尽管由于各种局限性没能取得成功,但也刺激了清政府。目睹欧美国家的坚船利炮和国内的严峻形势,及受到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统治阶级内一些当权人物开展了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目的则在于“剿发捻”“远略”。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提出了“自强、求富”等口号。
材料4 他们是从清朝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来的开明派,虽然他们的阶级属性仍是封建地主阶级,但由于从事洋务活动,兴办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工业,他们已旧肯大开始向资本主义挪动。尽管他们主观上是企图借西方国家的器物技艺来维护清朝,并不怀有什么高尚的动机或善良的愿望,但客观上却担负起了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任务,就这方面说,他们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的工具。
——胡滨《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早期的特点》
【问题设计】简述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创办的主要企业,概括洋务运动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奕 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兴办了一批诸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和上海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平煤矿等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一定基础。相较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更为务实。洋务运动通过政府的力量初步建立了一套不算完备的工业体系,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侵略斗争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甚至还取得了如镇南关大捷这样的胜利。
材料5 洋务派兴办资本主义近代工业,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的重重阻力,首先是帝国主义排挤和倾轧,其次是国内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阻挠,从而使中国资本主义得不到健康、长足的发展。洋务派本身又具有较浓厚的封建性,他们用封建主义的方法经营管理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使这些工业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洋务派没有而且也不可能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他们的阶级的和时代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胡滨《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早期的特点》
【问题设计】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局限性。
与太平天国运动相似,由于地主阶级本身和时代局限性,地主阶级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洋务运动只学习器物,不涉及制度本身,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当时的政治局面,也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本质上来讲,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属于旧的阶级,他们无法承担带领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重任。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梳理和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形成对洋务运动的整体认识,体现唯物史观素养。
【学习任务】3.功败垂成——对探索的检验。
尽管洋务运动有诸多局限性,但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几场对外战争中,仍旧给予清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比如南洋舰队、闽洋舰队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是值得肯定的,洋务运动所兴办的军用工业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民用工业也给普通民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洋务企业的兴办也刺激了民间资本纷纷投资实业,拉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大幕。但随着周边局势的不断恶化,洋务运动已经不能满足清政府和时局的要求,洋务运动的成果也在接受着越来越严峻的检验,直到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6
图1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学生活动】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答出中日宣战,9月的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以及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对比《南京条约》内容,分类,讲出《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及影响。
材料7 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包括诸多方面,如战略战术层面上的失误、制度政策上的落后、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文化上的落后等
——周育生《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分析》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8 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中、日两个国家的命运,并对其后的中日关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日本受这场战争胜利的刺激,一路狂飙走上了疯狂扩军备战的军国主义道路,最终在二战结束时遭遇惨败。中国虽然自此陷入任由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命运,然而却从思想层面和制度层面进行觉醒和反思,走上了探索寻求“救亡”与“启蒙”之路。
——田庆立、宋志艳《甲午战争对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影响》
【学生活动】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内,引起社会各阶级是的强烈反应,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对外,直接刺激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9 日本国将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订立下之关条约第二款中国让与日本国管理之奉天省南边地方,即从鸭绿江口抵安平河口至凤凰城、海城及营口而止,以南各城市邑以及辽东湾东岸、黄海北岸奉天所属诸岛屿,并照本约第三款所定,日本国军队一律撤回之时,该地方内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所属公物件,永远交还中国。……
中国约为酬报交还奉天省南边地方,将库平银三千万两,迨于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二十日,即明治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交与日本国政府。
——1895年11月8日中日《辽南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六日后,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提供“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与清政府签订了《辽南条约》
【学生活动】根据材料,概括《辽南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三国干涉还辽的得逞刺激了列强加剧侵华。1896年,俄罗斯要挟清政府签署《中俄密约》。后来,密约泄露,列强争相迫使清朝划分势力范围、租界与租借地。1898年,俄罗斯租下旅顺与大连两港口,德国则强占胶州湾。
材料10
图2时局图
【学生活动】结合《时局图》与《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概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具体表现。
《时局图》形象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甲午战争后对中国的瓜分态势,尤其是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吞,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之情。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线梳理基本史实,构建本课整体知识框架,体现时空观念素养。
小结: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了探索。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他们都未能领导中国走上一条真正的富强道路,但他们的尝试却为后人提供了经验和教训,他们的努力也为后人的觉醒注入了催化剂,因此,他们是值得后人铭记的。
【板书设计】
(三)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水平1:能够识别《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中的相关信息;能够通过文献地图漫画、影视作品等多渠道获取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通过教材、教师提供和自己搜集的材料概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等事件的基本史实。
水平2:能够利用时间轴、地图等内容对相关史实加以描述;能够在叙述历史时认识并把握历史发展的各种联系,如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下开始自救运动;能够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支持的观点。
水平3:能够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能够对类似奏折的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利用不同史料的长处;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材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在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形成对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较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水平4:能够将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等事件时,能够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取舍,并能够符合规范地引用史料;能够将本阶段历史事件放入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