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纲要(上)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6 22:3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民解放战争
【教学目标】 1.能够按时间顺序排列人民解放战争中重庆谈判、内战的各阶段、北平谈判、渡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的地点。 2.通过设问和补充材料,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国共双方的不同方针,认识其本质是专制与民主的较量。 3.通过单元时间轴使学生能够对单元知识有更宏观的认识,进而对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灭亡的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4.通过对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胜利,但是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并没有迎来和平,而是进入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今天一起学习人民解放战争 教师解释人民解放战争的起止时间,阶段划分,统治区域等,由学生填写这阶段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事件 1.教师过渡,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国民党与中共在谈判桌和战场上进行了较量,那么谈判桌上我们为何没有赢得和平呢? 2.谈判桌上的较量——为何失去了和平 ①分析抗战胜利后有能力影响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对中国前途的态度 ②国民党提出谈判策略的原因 ③中共是否要赴重庆进行谈判,为什么? 本部分主要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追问的方式,让学生对当时的形势逐步明朗,进而得出中共为争取和平而赴重庆谈判的担当与胆略和国民党假和平,坚持内战独裁的本质。 3.战场上的较量——为和平而战 本部分采用的是地图教学法,展示人民解放战争各个阶段的地图,由教师对重点战役进行简单介绍。尤其要介绍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的力量。 教师过渡:从表面上看国共双方在谈判桌和战场上进行较量,而背后的制度却是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4.民主与专制——人民的抉择 本部分首先由国民党拉壮丁和淮海战役人民群众支持前线两张图片导入。其次,设问为何人民选择中共。再次,师生共同分析国共双方的政策。 材料: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通过上述材料设问: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民意还是天意? 通过材料和情境的创设,学生已经对国共双方的政策有了比较深入的比对,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说到底是得民心与失民心的较量。 教师过渡:那么得民心与失民心较量的结果也显而易见,那我们来具体分析中国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5.分析中国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 本部分采用小组讨论,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虽然能够清楚得民心失民心的观点,但是如果将其细化还是有难度,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激发思维,相互补充。 6.回顾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设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哪些重要的历史意义? 教师此时给予角度的提点,学生自主思考,表达。 教师总结: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人民,这就是本课人民解放战争的真正内涵所在。 7.升华总结 从国共两党的历史关系我们可以得出,国共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只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才能实现民族的发展。 总结导入,带入情境 时空概念的运用 追问的教学方式,层层深入,线索更加清晰 地图教学法,进一步落实时空观念 材料对比,视觉强烈,认识上升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