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习题
一、选择题:
1.一战后,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是指
A.1918~1929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18~1924年
2.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指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区域经济集团化
3.脱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门户开放政策 B.法西斯专政 C.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
4.写了一篇有关罗斯福新政的小论文,其中对新政评价正确的选项是
①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②美国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③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斯福总统为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B.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
C.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D.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
6.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A.新经济政策 B.德国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7.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通过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摆脱困境的是
A.德国 B.日本 C.美国 D.英国
8 1.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
①波及范围特别广 ②持续时间特别长 ③破坏性特别大 ④资本集中特别明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经济危机期间,垄断资本家为维持利润而采取的手段是 ( )
A.降价抛售 B.销毁商品 C.囤积商品 D.运销海外
10.济危机,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的美国总统是 ( )
A.威尔逊 B.胡佛 C.林肯 D.罗斯福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右图情景发生在20世纪的美国。
材料二:“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
——1933年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回答:
(1)右图反映了当时美国发生的什么社会现象?
(2)发表上述演说的总统是谁?
(3)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这位总统采取了什么措施?
2.右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漫画。读图后请回答:
(1)192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
(2)从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看,它预示着什么?
(3)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什么现象应验了这一预言?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材料引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一部法律: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则、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
(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出于互助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的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
(2)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
材料二: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的分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最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能为工农业产品支付几千亿美元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的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我们惟一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实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体现出罗斯福站在哪一阶级的立场上?他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美国感到“恐惧”、“害怕”的是什么?
(4)材料三这段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经济大危机》习题
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2.1929—1933年带来严重后果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首先从哪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
A.破坏性极强 B.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C.延续时间很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美国政府为摆脱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实行了( )
A.罗斯福新政 B.精兵简政 C.法西斯专政 D.门户开放
5.“……股票交易所里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一天内就有近一千三百万股票被抛售出去,几天内,股票价格持续暴跌……”,以上情景发生在( )
A.1929年的华盛顿 B.1933年的纽约 C.1929年的纽约 D.1928年的伦敦
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整顿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7.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新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实际目的是( )
A.养活失业队伍 B.改善美国人民生活环境
C.改变美国的自然环境 D.提高美国的社会福利待遇
8.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B.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稳定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 D.资产阶级国家推行自由共产主义政策
9.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
10.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
A.消除经济危机 B.改善人民生活状况
C.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D.为美国索取世界霸权
11.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
C.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消除危机 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失业队伍
12.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
材料二:《国家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国家仍处在危机存亡的关头”指的是什么?
(2)材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试对材料二作一简单的评价.
14.阅读某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状况简表:
工业生产(下降)
对外贸易(减少)
失业人数
美国
50%
75.5%
1700万
德国
40.2%
70%
600余万
日本
32.5%
50%
近300万
资本主义世界
1/3以上
2/3
3000万
请回答:
(1)上表反映了什么时期的经济状况?
(2)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什么问题?首先出现在哪一国家?
(3)表中反映了这一问题的哪些特征?
《经济大危机》习题
一、选择题
1.一战后,被称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是 ( )
A.1918—1923年 B.1924—1929年 C.1929—1933年 D.1933—1939年
2.右图反映的美国失业率达到最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 )
A.战争
B.自然灾害
C.经济危机
D.军事政变
3.下图中的情景发生在1929年美国纽约街头,汽车上牌子的文字是“l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车”。车主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这辆轿车的深刻社会原因是 ( )
A. 车主想换辆新车
B. 该车已经无法使用
C. 美国受到战争威胁
D. 美国爆发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4.下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 )
A.波及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5.“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药方是 (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专政 D.杜鲁门主义
6. “……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为应对“恐惧”而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 )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B.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7.1932年春,美国总统胡佛对著名歌唱家鲁迪瓦利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使美国人民最终摆脱经济萧条局面的主要措施是( )
A.强行移民、开发西部 B.倾销商品、抢占市场
C.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二、材料解析题
8. 根据右图是1927年德国的一幅漫画。读图后请回答:
(1)1927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什么时期?
(2)从漫画中反映的问题看,它预示着什么?
(3)后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什么现象应验了这一预言?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他以压倒优势胜出。……(他)目光远大,讲求实际,勇于创新。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把美国从危机的深渊中解救出来。”
------摘自《世界历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某总统就职演说
据此回答:
(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 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
(2)“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他的新政“新”在哪里?
(3)他的“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三、问答题
10.谈谈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经济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经济大危机》习题
1.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20世纪30年代这一思想的成功实践是: ( )
A.新经济政策 B.德国法西斯专政
C.罗斯福新政 D.匈牙利改革
3.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4.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解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B.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
C.没有满足无产阶级的要求 D.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5.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中制作了下面的图表。与图表中③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美苏争霸
课件3张PPT。(一)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②具体原因:供需矛盾,生产相对过剩。贫富差距过大;股票投机活动过度;
分期付款的过度膨胀。③直接原因:股市崩溃,股价狂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二)爆发、表现和特点(1)爆发:1929年10月,纽约股市崩溃,危机爆发。(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3)特点: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1)从局部看: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2)从整体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A、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B、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C、国际格局发生巨变,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A、阶级矛盾加剧:政府、人民
B、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乘机扩大政治影响,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