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2.结合百团大战、皖南事变等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
1.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
【学习过程】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是国民党军队
1.淞沪会战注意:淞沪会战≠淞沪抗战
(1)概况: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
(2)结果: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2.太原会战国共两党配合作战,共同打击敌人。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日军逼近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大捷。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3.徐州会战
(1)时间:1938年1至5月。
(2)指挥者: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3)结果: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论持久战》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1)背景: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内容: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
(3)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5.武汉会战
(1)时间:1938年6月中旬至10月下旬。
(2)特点: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3)结果:毙伤日军近四万人。武汉失守,抗日战争逐渐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6.第三次长沙会战
(1)背景:随着武汉、广州的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2)时间:1941年12月。
(3)结果: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7.工业和高校内迁
(1)状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意义: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二、:主要是共产党领导军队,开展游击战争
1.敌后战场的开辟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战法:根据不同地形特点,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灵活性
(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领导工人斗争,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2)发动百团大战
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特点: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③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了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④结果: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3.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1)政治上
(2)军事上: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三、东方主战场
1.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1)背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中国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2)标志: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表现: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2.中国的贡献和影响
(1)贡献: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
(2)影响: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2)概况: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3)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4)意义: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进程
(2)意义
阅读教材:想一想
1.阅读教材P139“史料阅读”和图片“平型关大捷后的第一一五师一部”,分析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提示: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阅读教材P140“历史纵横”:谈谈抗战期间高校内迁的意义。
提示:宝贵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文脉得以保存;国家经济建设和战后恢复所需的精英人才的培养不致中断;高等学校的区域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3.阅读教材P143“历史纵横”:体会戴安澜将军的爱国精神。
提示:戴安澜将军是深受国共两党高层人士和国内外反法西斯人士爱戴的民族英雄,甚至他的死敌也不能不对他表示钦敬。当代中国人民应该继承他的遗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光发热。
4.阅读教材P145“史料阅读”并结合“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图片,指出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提示:中国抗战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兵力,减轻美国苏联等盟国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发掘教材:读一读
1.阅读图片“毛泽东在延安窑洞撰写《论持久战》”(见教材P140)
信息解读: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2.阅读图片“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教材P141)
信息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敌后战场上牵制了大量日本侵华兵力。打乱了敌人作战的前线与后方的划分,形成了敌我双方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3.阅读图片“革命圣地延安”(教材P142)
信息解读:“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史论要点
1.正面战场的意义
(1)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狂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本军事、经济实力,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为敌后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4)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领导机构和沿海、沿江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5)正面战场中爱国抗战官兵的英雄事迹,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大大地增长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2.敌后战场的作用
(1)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2)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
(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对点训练
1.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解析:结合电文“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看出该电文称颂的是正面战场的作用。
答案:C
2.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初期的最大胜利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析:由材料中的“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它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故选A项。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排除B项;抗战初期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A
二、探究二: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论要点
1.渐进性。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局部抗战;七七事变之后,中国人民开始全面抗战。
2.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有组织的自卫战争,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团结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3.双重性。从斗争性质上看,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4.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决定性地消耗了日军的力量,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7.持久性。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1931年9月)、结束最晚(1945年9月)的战场。
对点训练
1.“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红军长征
解析:由“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可知,这是国共合作时期发生的事件,故排除A、D两项;联系材料中“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可知,这是指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故选C项。
答案:C
2.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兵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答案:D
三、探究三(核心素养)抗日战争的胜利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抗战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了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2)全民族的英勇奋战,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对取得抗战最后胜利起了巨大的作用,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3)国际社会的正义支持,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反法西斯阵营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4)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必然取得最终的胜利。
2.从“家国情怀”角度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2)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点训练
1.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胜利”主要归功于( )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题干材料所阐述的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故选B项。
答案:B
2.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A.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显示出了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使中国取得了在国际事务中相应的发言权,故A项正确;B项是抗日战争对国内的重要影响,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也没有壮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3.1938年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指出:“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同时他采纳朱德的建议,在南岳举办
说明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
一个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作。材料表明( )
A.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国共两党坚持了团结抗战;这是抗战胜利的保证
C.中共已经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以偏概全
D.国民党放弃片面抗战路线;不符合史实
明立意以1938年蒋介石的讲话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国共团结抗战。
抓关键材料“同时他采纳朱德的建议,在南岳举办一个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共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表明国共坚持团结抗战。
排干扰解答本质类试题时,需要注意程度词的使用,不能夸大或缩小其实际作用。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国共团结抗战,无法看出中共的独特作用;同时国民党的阶级本性决定其不可能“放弃”自己的抗战路线。
答案:B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对中国在反法西斯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这是正义的胜利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远东国际法庭上,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的原因。
(2)依据材料指出远东国际法庭上“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的历史意义。
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
审读关键 审读通则
引导词 第(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自材料和教材的基础知识;第(2)问,“依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
提示词 第(1)问,分析——具体阐述;第(2)问,指出——明确点出。
限制词 时空限定——远东国际法庭;内容限定——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
核心词 第(1)问,原因;第(2)问,意义。
第二步读材料:提信息
第(1)问,根据材料“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体现了远东国际法庭上对中国国家地位的认可,其因素结合中国是“东方主战场”来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回答。
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
(1)原因: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的积极斗争。 (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课后评估】
1.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在此与日军激战长达三个月之久。这场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8月13日”,地点在上海,应知是淞沪会战,故选A项。
答案:A
2.小明同学在搜索引擎中输入了“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次大捷”三个关键词,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西安事变
解析:依据材料“八路军”“第一次大捷”看出此战役是平型关大捷。
答案:A
3.据日军《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中记载,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中国守军在台儿庄的总指挥是( )
A.叶挺 B.彭德怀
C.张学良 D.李宗仁
解析:根据“台儿庄中国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等信息可知,这是对台儿庄战役的描述,台儿庄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李宗仁,故选D。
答案:D
4.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等国军队于太平洋接连失利,中国战场的胜利,引起较为强烈的国际反响。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给予积极赞扬和评价。这一胜利是( )
A.台儿庄战役 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会战 D.淞沪会战
解析: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太平洋战场频频失利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国内外影响很大,故选B项。
答案:B
5.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在分析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指已改编成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意是( )
A.贬低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作用
B.污蔑八路军和新四军借抗战之机壮大自己的实力
C.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
解析:由题干材料反映的信息可知,材料表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采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作战方针,从而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答案:C
6.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党的历程”主题宣传活动,组员们收集了下列图片用于布置展板。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4月,②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8月,③遵义会议发生于1935年1月,④中共一大发生于1921年7月。因此,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②,故本题答案:为A。
答案:A
7.漫画的大意是:八路打鬼子,鬼子打老蒋,老蒋打八路。
对这幅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漫画创作于抗战初期
B.漫画讽刺了蒋介石投降日本
C.抗战中蒋介石是共产党的主要对手
D.漫画讽刺了抗战后期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解析:漫画创作于抗战后期,蒋介石从未投降日本,抗日战争中全民族团结抗战,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抗日,A、B、C的表述均有误。
答案:D
8.右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反映出( )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通过文意“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
答案:D
9.有历史专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启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上海 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
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因此,题中描述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延安召开的。
答案:C
10.一位老八路说:“当我们听说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我们立时呆呆地立在那儿,没有眼泪,它早干了……想笑,因为我们胜利,想哭,那是为我多难的祖国母亲,我们只说了一句话‘我们胜利了’!……今天是我们子孙应该时刻铭记的日子。”“今天”是( )
A.1945年8月5日 B.1945年8月15日
C.1945年9月2日 D.1945年9月9日
解析:此题属于识记类命题,相对简单,但学生容易将日本投降时间与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混淆,导致出错,日本无条件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因此,答案:选B。
答案:B
『能力提升』
11.历史漫画是历史信息直观形象的表达。下图所示是发表于1939年的漫画——《这一槌的滋味如何》。下列对它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B.正面战场的正规军是日本进攻的唯一目标
C.日本侵略者从未侵入过中国内地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宣告彻底失败
解析: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共同抗日,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依据材料可知,不仅正面战场、敌后战场,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各种抗日力量配合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因此,答案:为A。
答案:A
12.作为历史文物的某请柬上写道: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定于九月九日九时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礼堂举行,请台端届时参加。该请柬当签发于( )
A.民国33年 B.民国34年
C.民国35年 D.民国36年
答案:B
13.右图为1944年9月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B.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日军攻势
C.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D.抗战取得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解析:抗日战争后期中美等国合作,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充分说明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
答案:C
14.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八年抗战 B.十四年抗战
C.正面战场 D.敌后战场
解析:图一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靖宇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图二反映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图三反映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图四反映的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因此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十四年抗战,故选B。
答案:B
15.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极大痛苦。回顾这场战争,我们应铭记的历史经验教训是( )
①牢记国耻振兴中华②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与振兴的根本保障③须加强国际合作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④美化侵华战争,警惕日本右翼军国主义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解析:第(1)问,结合九一八事变以及七七事变爆发时间来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依据抗日战争特点从全民族抗战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战役”,依据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相关战役来列举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时代内涵”,依据材料三中图片中“和平鸽”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历史意义”,结合所学从抗日战争历史意义来回答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三中图片并结合所学从“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国内经济建设”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1)依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局部抗战开始;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
(2)指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役:淞沪会战(或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等)。
(3)内涵:捍卫和平与正义。意义: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
(4)意义: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复兴中国;维护和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